陈女士问:“便秘”这个词纠缠我多年,如今更是越来越严重,我都快绝望了。我年轻的时候,不爱吃蔬菜水果,水也喝得少。有一次,觉得人干燥上火,大便也比较干,很长时间排不出来,就吃了点泻药,一吃效果很不错。之后陆续又吃了几回,药到病除。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便秘的次数变得频繁,诱发了痔疮,每天排便都得依靠泻药。再后来,泻药不管用了,每天上厕所好几次,每次都只能硬挤一点,感觉排不完。就这样,这个老毛病跟着我30多年了。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崔焌辉:我们从便秘的发病机制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如果同时患有这两种便秘,就是混合型便秘,很不幸,陈女士就是如此。但从陈女士这30多年的病史看,她年轻的时候应该还只有慢传输型便秘。
这类便秘最常见于年轻女性,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水量少,过于干燥,会减少刺激结肠运动,粪便从盲肠到直肠的移动减慢,这个过程中,会使结肠黏膜脱水,粪质坚硬,因而排便困难。
再者,陈女士年轻的时候,大家对刺激性泻剂认识不足,其中多含有芦荟、大黄、番泻叶等,虽能直接刺激结肠神经末梢,反射性引起肠蠕动增强,但之后所引发的危害也不小。现已为大家所熟知,就是依赖性,难以戒断,而且最终还会耐药。
近年来,陈女士有排便费力、不尽感或下坠感,是因为她还患上了出口梗阻型便秘。
泻药是不能吃了,换成没有依赖性的软化剂。如果是单纯的慢传输型便秘,通过手术,缩短结肠运输的距离,可以达到解决便秘的效果。但是,这种复杂顽固的便秘就不太适合,需要进行理疗,也就是生物反馈治疗。因为陈女士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可能呈矛盾性收缩。通俗地说,此时肛门应该放松的肌肉,反而在收缩,但她自己不知道,导致排便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