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运河苏州段发轫于春秋时胥溪

 苏迷 2012-11-30

大运河苏州段三度变迁 绘成姑苏繁华图
大运河苏州段全程

  名城新闻网讯(记者 俞栋)京杭大运河苏州段起于望亭五七桥(一说沙墩港),与望虞河相交,向南绕苏州城区,越太浦河,经桃源镇油车墩进入浙江境内。苏州的环城河一度也是大运河的一部分,但很多人不知道,历史上运河苏州段曾经三度改道,其中一段水道甚至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这三次改道,每次都将苏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绘就了一幅姑苏繁华的历史长卷。

  根据《苏州河道志》记载,运河苏州段的起源,要一直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此之前,苏州周边的自然水系,主要由吴淞江、娄江和东江构成。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建阖闾大城开挖环城河,以城外自然河流水系为依托,引太湖水进城内外,沟通内外城河,形成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系统。

大运河苏州段三度变迁 绘成姑苏繁华图

  《江苏交通史话》记载,8年后,也就是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初,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督役开凿胥溪。这条胥溪起自胥门,入太湖,再经宜兴、溧阳、高淳,在安徽南部的芜湖注入长江,全长约225公里。通航后,吴国六万水军在阖闾亲自指挥下,悄悄西进,十一天行军350公里,突然出现在楚军面前,五战五捷,攻破楚都郢。有专家考证认为,这条胥溪,当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人工运河。苏州胥门和胥口之间的胥江,就是古胥溪的起始段。

大运河苏州段三度变迁 绘成姑苏繁华图

  又过了11年,也就是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继位,决定北上争霸,遂下令自阊门外环城河处开河通运。这条水道向西至枫桥后,再向北一直到太湖东缘,即今天望亭的沙墩港,经无锡至武进奔牛镇的孟河汇入长江,全长170余里。

  而一直被认为是大运河发源地的邗沟,则是吴王夫差到公元前486年才开始修建的。

  汉武帝年间(公元前140年),为了输送贡赋,苏州地方疏浚沿太湖东缘的水道,并以东环城河向南延伸至吴江,接通了今天的运河苏嘉段。

  至此,大运河苏州段的前身正式成形。

大运河苏州段三度变迁 绘成姑苏繁华图

    到隋炀帝时,拓浚了自沙墩港至油车墩的水道,成为大运河苏州段。从此,苏州也随着大运河上来往船只的日益密集,而越发繁荣起来。

大运河苏州段三度变迁 绘成姑苏繁华图
阊门吊桥外的老照片,五条水道在此汇合,形成“红尘中一等繁华地”。

  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徐刚毅说,隋唐时大运河从枫桥急转向东,与环城河交汇于阊门。这段水道也就是现在的上塘河。在唐朝,这里市面繁荣,南北舟车在此云集,成为米、豆、丝绸、布匹等物产的集散港。南来北往的客商,过浒墅关后,都是从这里进入苏州城。

  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文化的繁荣,枫桥至上塘河一段水域也让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其中最负盛名的,当然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其实枫桥的原名,是叫‘封桥’。因为它横跨古运河,古时每当漕粮北运经过时,就在桥下设护粮卡,封锁河道,禁止别的船只通行。”徐刚毅说,“结果张继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让世人都记住了‘枫桥’,此后这座桥也因此而改名。”

  到了唐朝后期,当地利用周边的自然水系,在枫桥码头往南又新开一条水道,绕横塘进入胥江。这段水道经横塘过石湖,两岸景色秀美,也引得过往的文人兴致盎然。徐刚毅说,这条水道新开后,直接带动了苏州城西乡镇的人气。因此唐诗多咏枫桥,而宋词多赞横塘,就是这个缘故。如北宋词人贺铸就在《青玉案·横塘路》中写道:“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有《横塘》一诗:“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足见此地文气之兴盛。

大运河苏州段三度变迁 绘成姑苏繁华图

  渐渐的,繁华的阊门因云集舟楫而使大运河堵塞。于是,人们想到了改道——利用天然河荡彩云塘沟通胥江,借用胥江沿着枣市街南侧,穿过泰让桥再进入护城河。于是,胥门繁荣起来了,枣市街更是身价倍增。尤其枣市街,更是在大运河改道后,形成一处新兴的水果市场,因而得名。至清末民国初年,官炉、冶坊、火电厂、轧米厂,火柴厂……相继在水陆交通要道的枣市街上落户。这是大运河苏州市区河段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道,据航道专家考证,大约发生在明末清初。

  大运河的第二次改道,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经历了起自清末的连年战火,阊门一带早已不复昔日繁华,上塘河也变得拥挤狭窄。与之相对应的,是船只越来越多、船型越来越大,枫桥段河道显得十分拥挤、嘈杂甚至堵塞,直接影响到枫桥、江村桥的安危和寒山寺的正常佛事活动。因此,1958年苏州市和吴县实施枫桥-彩云桥航道急弯改善工程,在老河道以西新开及拓浚了800多米新河道,自此运河过铁岭关后直线南下至横塘,再由胥江过泰让桥进入环城河。这样不仅保护了寒山寺、枫桥和江村桥,还在新、老运河的河道之间形成了今天的江枫洲风景区。

大运河苏州段三度变迁 绘成姑苏繁华图

  1985年,苏州市再次规划整治运河,令大运河苏州段第三次改道。运河在横塘折向东,经新郭镇北侧、五龙桥南侧进入澹台湖,至宝带桥北堍100余米处,与南去的老运河汇合。这样彻底避开了古城区,保护了苏州古城和沿途的宝带桥、觅渡桥、吴门桥和水陆古盘门,大大减少了古城区的噪声和水质污染。

  “第三次改道的时候,公路、铁路已经越来越成为交通运输的主力,甚至空运都出现了。大运河的价值也从运输大动脉,渐渐转向历史。”苏州市区航道处处长贺笃辉说,“前两次改道都是为了增加大运河的运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第三次改道则是经济发展后,反过来保护历史,反哺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