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茶叶品牌之殇

 苍沧 2012-12-02
                                 

中国茶叶品牌之殇

作者:江斌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形:在友人那里小憩,朋友热情,冲茗以待,边冲边说:“我买的好茶,买成1000多元一斤。”
    我也曾向很多朋友印证,要他们说出记忆中的茶叶名称,会收到很多答案:普洱、铁观音、乌龙茶等等,除仙芝竹尖、竹叶青而外,几乎没有品牌名称。人们记忆中的茶叶,几乎全以品类或产地来区分。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20个省在产茶,茶农多达8000万。2009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高达186万公顷,产量135万吨,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然而,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却不在中国。英国的立顿红茶,一年的销售额是300亿。
    中国茶叶领军品牌又是谁呢?我思考良久,最终得出要么是统一冰红茶,要么是康师傅绿茶的结论。这个答案是令人尴尬的,茶叶品牌居然是由饮料市场的品牌在引领。从消费形态来说,统一冰红茶或康师傅绿茶属于快消品,而茶叶属于常消品。按理,常消品更容易培养品牌忠诚度,也就更容易建立品牌。我们可以看见消费者认着茶庄卖茶,或是认定一个商家买茶,却没有认定一个牌子买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我不得不说,是因为中国茶叶没有品牌。
    由于没有品牌,消费者只能从品类或产地来区分茶叶:找适合自己口感的品类,再从知道的茶叶产地买茶。而价值的认可只能还原到价格:高价即是好茶。当然,我这里探讨的是一般消费者,熟知茶客毕竟是少数。总不能要求消费者在买茶之前,先进行若干年的茶叶知识普及和体验吧。
    中国茶叶没有品牌,有诸多原因:
    首先,是因为古老,从陆羽的《茶经》推算,中国产茶历史至少有1200年。常璩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巴蜀曾向周武王进献茶叶,由此推断,则中国产茶历史至少有3000年。由于古老,从生产到销售,无不留有传统的痕迹。还在手工生产,还在做裸价竞争,消费者还只能从价格和口碑进行认知。
    近两年,有不少茶企已经意识到要做品牌,于是,出现了第二个原因,对品牌认知不清。有些企业认为,做品牌就是做包装。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茶叶包装,也曾取得过短暂的业绩突破。当众多新颖的包装放在一起的时候,消费者依然无法以识别。毕竟,消费者是买茶而非买包装。
    也有企业意识到文化问题,甚至挖掘出了品牌文化与品牌故事,只是不知如何传播。说道传播,就简单的认为是打广告,企业实力有限,于是,品牌传播就无限搁浅了。
    还有些茶企做了CIS,却与营销脱节,使消费者无法形成品牌记忆。……
    笔者以为,品牌是个系统工程,从品牌文化到品牌故事,再到品牌包装、品牌营销,无一不是围绕品牌进行。而之所以要进行品牌建设,就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识别与喜好,当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一旦形成,就成为最大的竞争壁垒,对手难于超越。
    有些茶企有品牌意识,却误以为品牌建设需要大量投入,知难而退了。其实,品牌建设是根据资源而行,在区域品牌、全国品牌、全球品牌之间,投入各不一样。而最重要的不是实力,而是系统。要建立符合自己实力的品牌系统,才能慢慢做大做强。

智一品牌策划公司 江斌(《树状品牌生长理论》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