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菊

 相见步如怀念 2012-12-02
甘菊也被称之为“洋甘菊”,在希腊人为甘菊取名为“大地的苹果”。擅长运用植物的自然功效治病的古埃及人对甘菊十分推崇,并常用它来退烧。甘菊味道温和,清爽宜人,在欧洲大陆俯拾皆是。甘菊的花类似雏菊,有金灿灿的花蕊,花瓣纯白细小、小巧可爱。甘菊有很多品种,代表性品种为德国甘菊和罗马甘菊。罗马甘菊(多年生草本)的花朵比德国甘菊(一年生草本)则气味更清淡、叶子都有清香,味道微苦,给人很轻微的刺激《明一统志》说甘菊的特征是“基短花大,味甘美,异于他菊”。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说,甘菊,唯产于菊潭(即菊水)者为佳。可见甘菊不只是菊水一带才独有。对甘菊茶陆游有诗曰:“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从陆游这两句诗可见我国古代已有以菊代茶的习惯了。味微苦、甘香,具有帮助睡眠,润泽肌肤的功效,也可改善女性经前不适。可消除各种不适所引起的酸痛,退肝火,消除眼睛疲劳。可治长期便秘,消除莫名紧张,眼睛疲劳,润肺、养生。利于肝机能养护、神经质痉挛。可消除感冒所引起的肌肉酸痛以及偏头痛,且对胃及腹部神经有所助益。明目、退肝火,治疗失眠,降低血压,可增强活力、提神。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科学家在甘菊花油中发现了抗氧化物和一些有抑制微生物滋生功能的元素。这说明引用甘菊茶有长期保健作用本草衍义补遗》:甘菊,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

2.《纲目》:甘菊,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3.《本草经疏》:甘菊专制凤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苦人心、小肠,甘人脾、胃,平辛走肝、,兼入沛与大肠。其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风药先人肝,肝开窍于目,风为阳邪,势必走上,血虚则热,热则生风,风火相搏故也。痛去来陶陶者,乃血虚气滞之候,苦以泄滞结,甘以益血脉,辛平以散虚热也。其除胸中烦热者,心主血,虚则病烦,阴虚则热收于内,故热在胸中,血益则阴生,阴生则烦止,苦辛能泄热,故烦热并解。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利血气者,即除热,祛风,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验也。生捣最治疗疮,血线疔尤为要药,疗者风火之毒也。

4.《药品化》:甘菊,取白色者,其体轻,味微苦,性气和平,至清之品。《经》曰,治温以清。凡病热退,其气尚温,以此同桑皮理头痛,除余邪。佐黄蔑治眼昏,去翳障。助沙参疔肠红,止下血。领石斜扁豆,明目聪耳,调达四肢。是以肺气虚,须用白甘菊。如黄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气散,主清肺火。凡头风眩晕,鼻塞热壅,肌肤湿痹,四肢游风,肩背疼痛,皆繇肺气热,以此清顺肺金,且清金则肝木有制。又治暴赤眼肿、目痛泪出。是以清肺热须用黄甘菊。

甘菊甘菊
5.《本草新编》:甘甘菊,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惟目痛骤用之,成功甚速,余则俱于缓始能取效也。近人多种菊,而不知滋补之方问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需,以为明目也。然而甘菊不单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阳明之胃火。盖阳明内热,必宜阴寒之药以泻之,如石膏知母之类,然石育过于大峻,未免大寒以损胃气,不若用甘甘菊至一、二两,同元参麦冬共剂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伤胃之气也。

6.《本草经百种录》:凡芳香之物,皆能治头目肌表之疾。但香则无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头目风火之疾,尤宜焉。

7.《本草便读》: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日疏风而已。然虽系疏风之品,而性味甘寒,与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补肝肾药中可相需而用也。.《本草正义》: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甘菊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熄内风,抑木气之横逆。《本经》主风头眩者,以阴虚阳浮,气火升腾,肝凤上扰之眩晕言之,非外来风邪,能令人眩也。肿痛,连上风头眩三字读。肝火直上顶巅,而为眩,为,为痛,阳焰直升,其势最暴。凡是头凤作痛,无非内火内风震撼不息,而甘菊能治之,非肃降静镇迥异寻常者,殆难有此力量。目如欲脱,乃阳内风之尤甚者。世谓头凤痛甚,至于丧明,抑知且有目珠突出,形如雀卵者。泪出亦阴虚于下,肝火上扬,真阴无摄纳之权,而风阳以疏泄为用,则迎风而泪下,此皆肝肾阴亏,而浮阳上亢为虐,惟甘菊之清苦泄降,能收摄虚阳而纳归于下,故为目科要药。又治皮肤死肌,恶风湿痹者,则血热而络脉不洁,渐以积秽成腐。甘菊苦辛宣络,能理血中热毒,则污浊去而痹着之死肌可愈。石顽谓清利血脉,而痹着湿邪,得以开泄,持论甚正。惟此是冲和纯粹之品,以清经隧积淤之浊血,断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无近功,而遽疑《经》言之不可信也。《别录》谓洽腰痛去来陶陶,盖言其悠久不已之状,是亦肾阴不足,而湿邪痹着为患,故其痛续续不息。甘菊滋肾阴而清湿热,是以主之。又治胸中烦热而安肠胃,固无一非情肃泄热之功用也。甄权谓治头目风旋倒地,脑骨疼痛,则肝阳内风头痛,固有直上顶巅,脑骨如裂者,若风旋倒地,则血冲脑经,而失其知觉运动矣。又谓治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则是血热生风之症,苦泄清理,而风自息。大明谓作枕明目,叶亦明目。洁古谓养目血,去翳膜。海藏谓主肝气不足。盖亦养肝阴,滋肝血之意。虽其气味清芬,然终非肝家气药。仲醇谓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疗尤为要药。按疔是火毒,非大剂清解不可,外敷诸药如忍冬藤马齿苋蒲公英、草河车、芙蓉叶青菊叶等,不过清热退肿,皆非专主之任,缨所称之血线疔,盖即红丝疔,有一痕红晕,自疮口上窜,直过时膝者。治皆以内服清解为主。但知外治,断不可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