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光明新区打造“垂直城市” 规划明起公示

 园林空间 2012-12-03
【导读】按照规划,人们未来在光明新区不但可以享受到满目的绿色,更可以感受到创业、居住、出行、教育、医疗等等各方面的人性化安排。"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既好看,又好用的城市。"深圳市规划局副局长许重光说。

 

光明新区布局结构规划图

  良好的创业与居住环境,方便的生活服务,完善的教育、医疗配套......每个人心目中,对完美城市的标准都有自己的理解。明天,《光明新区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规划》)将面向市民公示。透过该《规划》,人们可以看到深圳全力打造的第一个"理想城区"、"绿色城市"的美好蓝图。

  按照规划,人们未来在光明新区不但可以享受到满目的绿色,更可以感受到创业、居住、出行、教育、医疗等等各方面的人性化安排。"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既好看,又好用的城市。"深圳市规划局副局长许重光说。

  将建成国内首个"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这个概念绝不仅仅限于生态环境方面,它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维平衡与稳定,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城市,这是光明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的机会。"规划师解释。

  按照《规划》,在产业布局方面,光明新区将重点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严格按照"两低三高"(低能、低耗、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税收贡献率)标准引进企业。同时,对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强化3个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分别是内衣产业、钟表产业、模具产业。另外,新区将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

  定位于"绿色城市",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未来,光明新区将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鼓励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推广使用。同时,还将合理利用再生水,污水回用率的目标为40%,并建设覆盖全区、独立的再生水系统。而在那些开发强度大、环境要求高的路段,将建设管线共同沟,之后,所有的水、电、气、通讯等管网将集中在一起,可避免巨大浪费。

  成为深港地区最宜居住城区

  在一个城市中,居民生活得舒适才是最重要的。未来的光明新区在生态环境、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都竭力做到以人为本。

  《规划》中除了中央公园、科技公园以及光明森林郊野公园外,还将合理利用这里的河流水系、连续的生态廊道为人们提供一个群山环抱、有山有水、鸟语花香的生态城区。

  在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方面,也将为居民提供深圳最高水平的教育、医疗服务设施。而在出行上,未来将有轨道交通6号线、13号线、广深港客运专线经过这里。区域内将构建起环状的快速公交专线,并建立便捷的自行车干线系统和步行系统,全面实现公交优先。

  "我们将通过自然环境、生态和城市景观的处理,真正把乡野引入城市,把市民送到田园,在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上提供一种悠闲舒适、安全放松、天人合一的‘慢城(查看地图)'生活,进而成为深圳乃至整个深港大都会地区生态环境最好、创业条件最优、宜居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规划师说。

  据了解,此次公示截止日期为5月23日,市民可登录深圳政府在线、深圳市规划局网站、深圳房地产信息网、光明政务网查询,并提出建议与意见。

  有关部门还透露,光明新区近期将启动光明中央公园、光明东周片区旧城改造、招商局光明科技企业加速器、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等四大项目的建设。

  ■亮点解读

  每簇建筑至少可住几万人

  在光明新区的发展设想里,将在轨道交通6号线沿线安排三簇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高度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建筑群的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40余万平米,每簇建筑可居住至少达几万人。除了居住功能之外,每簇建筑还将提供完善的生活、商业、文体配套设施,甚至有可能出现学校和医院。因此,这些建筑群被规划师称为"垂直城市"。

  这三簇建筑将打破现有的城市容积率限制框架,最高的容积率将达到20."只有在某些地方实现高强(高强博客,高强新闻,高强说吧)度开发,才可以在其它地方保证低密度。"规划师介绍,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是结合轨道交通的建设做出的。

  目前,深圳的地标地王大厦建筑面积为26万余平方米,按此计算,未来这三簇建筑的总建筑面积将达140万余平方米,也就是每簇都将相当于两座地王大厦。

  建设居家办公小区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个城市是否宜居,除了体现在生态环境、配套设施方面是否完善优良之外,更重要的一个条件还是生活成本与居住成本。而能否吸引来更多的人才,尤其是创业者进驻光明新区,则是新区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规划中提出,未来将在旧工业区、旧村改造的过程中,对于具备条件的区域,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其向商务园区、居家办公一体化的SOHO设施等转型改造,形成大量成本低廉的居家办公小区,提供低成本的创业环境,吸引年轻人落户创业。

  在现行土地政策下,城市建筑的商业、居住、办公等功能是截然分开的,打造这种集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居家办公小区,是对现有政策的一种突破。

  全面实现公交优先

  尽管深圳的"公交优先"政策已经提出了两三年,但在轨道交通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目前尚有较大差距。而对于光明新区来说,则完全有条件在建设之初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统筹安排。在规划中,光明新区未来的交通出行,将全面实现"公交优先"。

  在整体交通运行方面,光明新区将构建起以公共交通主导、优化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的交通系统。在这一交通系统中,既包括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快速公交专线、普通公交线路的完善对接,还将建立起便捷的自行车干线系统,并设立步行优先区,同时完善其与公交系统的换乘接驳。

     随着光明新区未来建设的逐步推进,马路上一个个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居家办公小区的年青人,通过在光明新区的艰苦创业,几年后就将成长为一名财富新贵,在国内外市场上叱咤风云。

  探索社区民主制度

  一个宜居的城市、宜居的社区,不但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制度、人文环境也不可缺失。对此,规划中打破了对城市空间整合的局限,把目前也聚焦在了制度建设层面。在未来光明新区的每个社区内,不但将有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社区景观,更将强调社区民主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创新,通过社区自治,为人们提供一个意见表达更为畅顺、群策群力、社区居民携手共创的和谐社区环境。

  此外,还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并选择绿色社区建设试点,开展专项研究,总结出一套关于绿色社区治理的模式加以推广。

  未来布局

  一轴:沿茅洲河空间景观轴,是新区建成区最具自然生态特征的景观轴。

  两心:"两明"新中心和生态绿心。"两明"新中心---光明中心区和公明中心区构成的新区中心区,是光明新区新的城市服务核心和具有区域辐射力的深圳城市副中心。其中,光明中心区重点发展商贸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休闲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公明中心区重点发展商业、行政办公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侧重于功能提升和环境改善。生态绿心---从北环大道至周家大道,沿茅洲河分布的生态绿地与湿地的集中地区,不仅是生态格局的中心,也是未来光明新区的中央滨河公园。

  一门户: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城际站及周边地区,为光明新区城市门户地区。广深港客运专线光明站将提升光明新区在港深大都会乃至港深莞广发展带的地位,该地区将有条件成为承接香港、辐射东莞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和深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一环:快速公交引导发展环。将新区主要的中心区串联起来的快速公交环线,同时也成为引导新区内各级中心及其他功能片区发展的主要环线。

  四点:将石、玉田、红坳、高新区四个与轨道交通站点和快速公交环线站点结合紧密的片区发展引导点。

  八片区:由城市功能格局、道路及自然要素形成的八个功能区。包括:公明老城区、光明中心区、高新区、将石片区、玉田片区、西北部高新农业产业发展基地、东北部生态农业研发与观光基地、东南部郊野公园旅游服务基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