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第一步

 志大才不疏 2012-12-04

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第一步

岱东老儒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万事开头难!

在一个信息比较闭塞、思想偏于保守的北方大企业,要想改变根深蒂固的管理模式、思维观念,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其难度可想而知。若要全面升级企业的管理,务必全面分析现状、追根溯源、剖析原因,把西方先进的理念熔入中国的实践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步步走进“现代项目管理”的道路上来。以下是我针对现状,对本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策划方案,为求共同提高,特请斧正,以期抛砖引玉!

一、单位现状

单位历史  单位前身为山东省莱钢设计院(乙级,无实体),主要负责莱钢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技术服务等2001年,随山东省冶金设计院(甲级)并入莱钢,莱钢设计院升级为甲级院,改称山东省冶金设计院(包括莱钢、济南两部分),立足莱钢,开始多种经营2005,做为莱钢的一个二级单位,进行股份制试点。2007年,因莱钢并入山东钢铁集团,山东冶金设计院的经营重心由莱钢转入国内、国际市场,经营范围逐步改为设计、承建、总包、投资、房地产、酒店、节能环保等多种经营并重。尤其在近几年,急速发展,营业额呈几何级数发展,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日益突出,严重束缚着公司的发展,集中表现为:

    光环效应导致技术与管理的矛盾日益尖锐   这也是全中国的一大通病,在我院尤为突出。由于传统上以设计为主,98%的职工为科班出身,技术氛围极其浓厚。管理层大都从技术骨干中提拔,收入却远高于同级别的技术人员,严重挫伤学技术的积极性,致使跳槽近10%、技术成为软肋、管理层缺乏系统知识……恶性循环。 

营业额大,利润少  每年30~50亿的营业额,毛利润10%左右,典型的粗放式经营模式。

不重视经验总结  热风炉、高炉等是本公司的主打产品,一张图纸照搬了十几年,原来出现的问题依旧出现,给现场施工、技术服务、公司经济带来很大损失。

环节多,难协调  由于无加工实体,合同执行过程两头在外,尤其在步入国际市场的今天,企业已很难承受过多的消极风险。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强调的是管理,而不是服务。采取“层层把关,却不适当放权”,多环节制擎的管理模式导致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

组织结构的设置不合理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一直沿用“设计经理采购经理监理经理施工经理财务经理”的模式,缺乏统一管理,导致环节多、推诿扯皮,致使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随企业经营日益市场化,这一管理弊端日益突出。

二、拟采取的措施

随着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急需企业的管理变革。近几年来的合同,以技术服务合同、EPCEPS为主,这也为企业推行“项目管理”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本着优化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沿着“项目决策→制定目标→战略分析WBS→详细措施→动态监控→组织过程资产→……”这一思路,侧重资源共享、技术与管理并重、公平竞争、项目经理负责制、强服务弱管理等方面,拟定本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设想如下:

系统思考,“软硬件”并举  推行新的管理理念,宜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全盘考虑,尽量对旧管理体系扬弃、改造。 1)硬件方面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要求项目管理日益精细化,在及时、可靠的前提下,要求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庞杂。可通过合同执行全程的网络化、信息管理集中化、信息传输一次到位等,既可资源共享,又可避免讹传,提高办公效率、大幅度减少项目管理成本等; 2软件方面  管理的核心是人,而“责权利”又是人本管理的关键。建议在利益分配上,采取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双轨并行”模式,既可避免技术人才的流失,也可促使技术领域内快速形成“赶学比超”、“一专多能”的学技术。

项目经理负责制  企业应尽早明确项目经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宜更换(除非万不得已)。在项目“决策阶段规划执行监测收尾”的全过程,项目经理介入的越广、越深入,执行起来越主动。 可避免职责不清、减少管理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更利于项目增值等。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让听到枪声的指战员指挥战斗”是决胜的重要保障。

公平竞争   在“资本化”向“智本化”转变的世界大趋势下,人才是企业的最大资源,人才的浪费是企业最大的浪费,而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育人才”、“人尽其才”!

现行的管理体系,干部提拔为“光环效应”、“上级直接任命”两种主要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弊大于利。建议改为公平竞争、科学考核、自选岗位、择优录用。在“赛马”中发现“千里马”,而不是被动的“伯乐相马”!

独木不成林!浓厚的创新氛围、公平竞争的管理环境,将更利于全员素质的整体提升。

重服务轻管理  PMI也一直推崇项目经理是“管理而非技术岗位”的理念,项目经理的工作重心是沟通、协调。在项目执行的内外部环境、各环节,更应采用“服务”而非“管理”的工作理念更符合中国国情。

三、推行的第一步

领导的重视  中国的国情决定着,“上级认可理念,下面才有实践”领导的重视与否、重视程度往往是工作成败的关键,尤其在启动阶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把“项目管理”的理念(尤其是利弊分析)系统地灌输给领导(尤其是决策领导)是当务之急,而立竿见影的行动莫过于组织过程资产,可以在中小规模的工程试点。

以往,单位的工程,频繁更换采购经理、施工经理、设计经理……,再加上技术人员跳槽,工程建设一直在低档次、重复历史错误的泥沼里徘徊。

通过实行:1)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全权负责施工、设计、采购等项目全过程的经验教训总结,确保准确、及时归档。2)总结的经验教训,经纸质资料入档、电子版网络共享……形式,确保“活越干越好”、“人越练越精明”。3)经适度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确保相关人员不至于犯类似错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