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乡镇财政(征文)

 志大才不疏 2012-12-04

我与乡镇财政

              ——我与财政共成长

作为一名一线财政工作者,十几年的工作历程,让我亲眼目睹了我国基层财政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回首往事,辖区内农村的巨大变化,恍如弹指一挥间!

一路风雨一路歌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自从走出校门,我就迈进了乡镇财政所的大门。十几年的风风雨雨里,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有花有果……,我与乡镇财政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几年里,财政体制从“统收统支”到“分灶吃饭”,再到“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分税制;支出分配,从“切块包干”到“预算内外捆绑”再到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等,每一步都激发了基层理财人的工作热情,促进了财政人理财水平的上台阶,促进了经济活力的大释放。同时也提升了基层政府当家作主,发展财源经济,壮大地方财力的雄心壮志。

每一步变革,都印证着共和国的乡镇财政建设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这个过程,伴随着一代代财政人的成长。我们镇财政所从当初的“算盘”时代,到现在的网络化办公。低矮的平房也被宽敞的办公楼取代。人员也由当初的中专、高中学历为主,到现在的全部本科,老中青结合的人员梯队,在实践中学经验、长见识,个个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为国理财的专家里手。

一些老同志,节假日坚守岗位,时常深入拆迁第一线;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身兼数职,成为所内的骨干力量。目前,全所岗位分工明确、责权到人、职能动态优化中,全所人员同心同德,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财政管理目标迈进。

    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为了确保团队素质最大化,并把人员素质转化为财政能力,我们财政所定期培训、专项培训相结合,内部也进行“赶、比、超”竞争与“传、帮、带”相结合,财政收支总量大幅扩大。1993年财政收支(预算内、外)总共才120多万,2011年已达8279.72 万元,总支出3332.2万元 ,收支规模增长100多倍。财政收支范围和内容不断充实、调整 ,收支结构进一步优化,乡镇财政已成为巩固基层政权的强有力的支撑。

一枝一叶总关情 

乡镇财政上通中央、下联百姓。基层财政人员是国家各种财政政策的具体、忠实执行者。如何做好基层财政工作,直接关系到如何处理党群关系,也涉及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每一名一线财政工作者的岗位虽小,但责任重大,细微之处见精神。

辖区内,绝大多数农村在丘陵、半丘陵内。想当年,乡村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也不成体系;农业经济为主,但农村基础设施很原始,没有水库、灌溉水井等,基本上是望天吃饭,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了!

增强服务意识  取消农业税前,税费统收,搭车收费事件常有。总在四、五月份征税,这也成了各级财政领导的工作重点。层层布置、广泛动员,讲政策、讲任务、严考核等。动员会、全体大会、村干部大会等大会讲小会说,次次如临大敌。

征税期间,一线财政人员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大家不叫苦,但叫冤。有时为了几百元税款往返几十里,交通基本靠自行车、自带干粮闹革命。农民文化程度低,不理解税收政策,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矛盾冲突不断。农民兄弟心中的怨火常常发向一线财政人,此时,我们只能强压怒火,一次次耐心地拿出文件给他们讲,知道他们心悦诚服。

税改政策利万家  俱往矣!2005年,2600多岁的“皇粮国税”被取消了,辖区内农民人均税赋下降了125元,农民兄弟种田不交税,还有补贴,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只夸党的政策好,财政农民一家亲。

取消农业税后,对涉农补贴等实行“一折通”。根据上级惠农政策,每农户应得的各类补贴、奖励、医疗救济补助等由市直接打入农户存折,确保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2008年省财政又要求建立农民补贴网,水稻直补、农资补贴等直接网上发放;2009年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政策,农民兄弟得到真正的实惠,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消费欲。

 “一折通”是一座通民心的桥。一端连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一端连着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国家对农业补贴标准逐步提高,体现了党对农村工作、农民利益的重点倾斜。

大河无水小河干  财税制度的这三部曲,每次改革,都是党中央“执政为民”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体现,映射出了国家30多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折射出了国家综合财力飞速增长。不正是有了亿万百姓的雄厚经济做后盾,才奠定了国家坚实的财政基础?

天翻地覆慨而慷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00多年前,古老的齐鲁大地上,一位名叫管仲的圣贤提出了“藏富于民”的政治理念。经推行,齐国国富民强。齐桓公北退匈奴,南败荆楚,各路诸侯争相来朝,齐国成了实际上的统治者,雄霸九州,何其壮哉?

只可惜,由于战争、天灾、人祸等等原因,统治阶层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巧取豪夺,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近十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乡镇财政也就有了更多的财力来支持新农村建设。近10年来累计已投入1000多万元,在自来水入户、小城镇道路、扶持高效农业园区、农村改厕、新建污水处理厂、社区文化中心、校舍建设、高新区、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现如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齐备,乡镇工业已成体系,并初具规模,家家通水、通气,户户通电,村村通路。辖区内的人均收入由1992年的312元增加到2011年的9856元。

以奖代补促发展  乡镇经济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普及。如今的农村,农民富了,做饭不愿烧柴禾,大批的秸秆废弃在地里烧掉,严重污染着环境,也影响着交通。虽三令五申,但见效不大。经我们财政部门联系了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决定在辖区内推广沼气。

为了使农民乐于用沼气,我们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在****村试点,鼓励农民建沼气池。初试成功,推广也就没任何阻力了。如今的农民兄弟深有感触,昔日烧火“满屋烟尘两手黑”,如今做饭,沼气开关一拧,既卫生又快捷。全年户均节约开支1000多元。沼池液又是附近大棚菜农的抢手货,一举多得!

巧施妙策促招商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与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在引进大企业的时候。如何解决招商引资、建开发区等问题,许多乡镇实施了拆平房盖楼房。于是,资金短缺、农民收入等一些列问题接踵而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请示上级财政,我们在辖区内,确保农民每年的粮食供应量,优先安排打工、就业、培训等配套措施,顺利解决了征地、引商、盖楼、农民吃饭、收入等一系列问题。如今,乡镇经济已经发展了7倍,各项税收也总能提前、超额完成。

如今,被开发到的村子,一幢幢楼房矗立,而安装在楼顶上的一个个太阳能热水器更是抢眼。家家户户还专门有浴室、书房、卫生间。总之,原来城里人才能享受的,如今成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每每看到农民兄弟开心的笑脸,我都为是一名财政工作者而自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