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地产调控没有解决的五大难题

 楼盘信息 2012-12-05

 房地产调控的时间已近三年了,这个时间不算短,至少与解放战争的时间一样长。不过看起来,效果却不那么明显。尽管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和学者每天都在为调控政策的效果唱赞歌,然而,房地产市场的真实表现却与歌德派大相径庭。客观地说,政府主管部门真的是想降房价,但是,政府只是企图采取行政手段逼迫开发商让利,而不愿意损害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和银行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出现所谓的“礼炮效应”,也就是好看不中用。

如果你关注苏州楼盘信息就请你把我的博客收藏,我会不定期分享和苏州楼盘有关的信息,如苏州降价楼盘,苏州现房,苏州学区房等。

    应该指出的是,国家截止目前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基本上都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政策。中医的治标之策,虽然能在短期内缓解病情,却会造成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减少寿命的严重恶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在过去的三年之中,房地产市场中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有些问题反而是愈演愈烈,积重难返。

    在这些问题中,以下五项问题可谓是房地产市场的五大难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在本次房地产调控中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这次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实质上就不能认为是成功的。

    第一,没有实质性的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小产权房的问题属于中国拥有专利的问题。查遍国外的经济学教科书以及房地产专著,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皆不存在此类问题。中国的小产权房的建设,在过去的三年之中,尤其发展迅速。可以这样说,小产权房与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已经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无论政府有关部门和法律工作者反复强调小产权房的风险,却难以阻止人们对于小产权房的青睐与购买热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这句经典的语言来形容人们购买小产权房行为可谓是再准确不过的了。建设小产权房的行为并不是民间行为,而是一种“准政府”行为。因为小产权房建设的主导者是村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正是在他们的主导之下,小产权房才能得以星火燎原之势进入房地产市场,而且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小产权房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政府政府主管部门虽然也几次三番地说要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结果也是不了了之。

    第二,没有解决房租过快上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中,房租问题与房价问题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认为,房租问题比房价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农民工和城市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解决住房问题,首选的依然是租房居住。在本轮调控之前,中国各类城市中的房租可谓极其低廉,租赁市场基本上属于买方市场。由于出台限购政策,造成了私房租赁市场房源的紧张,其结果是,房价没有合理回归,房租却是年年暴涨。政府虽然提出并开始建设公租房,结果是市场反应冷淡,叫好不叫座。

    第三,没有解决城市的群租现象。随着房价的逐年上涨,城市的群租现象越来越多。尤其在一线城市,群租已经成为常态。群租现象正在成为城市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高房价的压迫之下,不仅农民工选择群租,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阶层也不得不接受群租这个无奈的现实。

    第四,没有降低购房者的负担。调控三年,购房者的实际负担并没有减轻,实际上正在加重。降低购房这的负担,事实上是有多种选项,降房价只是一种选择而已,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于政府来说,降房价是最难办到的事。减税与降息是最简单也最容易办到的事。而中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在利益的考量之下,选择了打压房价的愚蠢做法,而没有选择让利于民的减税或者银行降息。几天前,一位从美国回来探亲的华人朋友告诉我,美国的房贷利息仅为2.75%,不仅低于中国国内各家银行的房贷利率,也大大低于国内公积金贷款的利率。因此,美国人的购房者的经济负担是非常轻微的。这也是美国房地产政策的核心,通过降息让利于民,以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第五,没有解决保障房建设中的质量与贪腐问题。由政府来主导或者操盘保障房建设,这在世界各国大都弃之不用。主要原因是,政府一旦直接介入这个领域,贪腐问题就会变得极为严重,而且会增加纳税人的不必要负担。在国内保障房建设过程和分配过程中,贪腐问题触目惊心,已经成为反腐的新重点。政府主管部门在满足于保障房建设的数量的同时,却没能严格控制住保障房的质量问题,使得保障房的建设质量与物业管理远不及于商品房。

    总而言之,为房地产调控效果歌功颂德还为时尚早。调控尚未成功,政府仍需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