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3年复习建议

 若愚老人 2012-12-05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3年复习建议

朱建军

2012年我省高考,已是第二年采用全国课标卷。因此,了解2012年全国课标卷的命题特点和我省考生答卷情况,将有利于我们2013年的语文高考备考。

一、2012年全国课标卷总体评价

2012年全国课标卷,试卷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2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总体看来稳中有新,体现新课改理念;既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教学实际;试题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

1.稳中有新,体现课改理念。

2012年全国课标卷依据“考试大纲”命题,对必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块内容和选考部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进行了考查,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层级与考试大纲完全一致。就课标卷本身而言,连续几年格局不变,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体现了新课标卷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突出强调语文能力和素养,与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并且要具体落实的目标一致。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试卷在保持承继稳定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追求着创新。比如第16小题,该题是试卷的一大亮点:一是背景材料的新颖性,突破了以往图文等背景材料的定势,借鉴了文综史料分析题的形式;二是材料与命题组合的创新性,表现在提供的材料与后文三处补写句子语意的内在联系上。既考查了考生对语段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又考查了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考点具有综合性。

2.试题平和,难度略有下降。

与2011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97.94分,难度0.65)相比,2012年全国课标卷(平均分99.13分,难度0.66)难度略有下降。全卷除第5、6、13三个小题难度稍高外,试题难易适度。如古代诗歌阅读选取了宋代晏几道的词《思远人》,内容为古代诗歌常见的“思乡怀远类”题材,内容好懂,情感也易把握。又如选考部分连续6年都是考查小说阅读和人物传记阅读,小说阅读内容为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马裤先生》,选材难度略低于11年全国课标卷;人物传记阅读《谢希德的诚与真》选自王增藩的《谢希德传》,内容通俗易懂,4个小题的答案均可从文中找到,难度偏易。

3. 关注现实,洋溢时代气息。

2012年全国课标卷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关注,语言材料紧扣时代的脉搏,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 “现代文阅读”选文摘编自吕乃基的《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内容涉及“科技黑箱”的有关知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又如写作,今年仍是新材料作文,材料故事性强,可概括为修船工行善、船主感恩。材料表面看好像与时政热点无关,实际上它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联系举手救起女童的吴菊萍,俯身抱起小悦悦的陈贤妹,车祸瞬间勇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因此,这则材料不仅能考查出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程度。这就提醒考生要关心现实,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做一个在象牙塔中坐井观天的脱离实际的“书虫”。

 二、全省考生总体表现分析

1.全省考生在知识维度上的表现

表1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各知识点得分情况

内容

 

项目

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写作

文言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名篇名句默写

题量

3

4

2

1

1/1

5

1

分值

9

19

11

6

25

20

60

平均分

5.17

8.20

7.63

2.24

15.55/18.93

13

44.62

得分率

57.44%

43.16%

69.36%

37.33%

62.2%/75.72%

65%

74.37%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均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之内,试卷客观合理地考查了相应的知识点。从各知识点的得分情况来看,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知识点得分率相对较低,可见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和古代诗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名篇名句默写的识记也需进一步加强。

2.全省考生在能力维度上的表现

  表2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各种能力层级得分率情况

能力层级

项目

识记A

理解B

分析综合C

鉴赏评价D

表达应用E

探究F

题量

3

4

8

4

6

1

题号

10

1、4、7

2、3、5、6、11(2)/12(1) (2)(3)

8、9、11(1)(3)

13、14、15、16、17、18

11(4)

/12(4)

分值

6

16

18/29

22

80

8

平均分

2.24

8.82

8.35/16.89

14.40

57.62

5/6.6

得分率

37.33%

55.13%

46.39%/58.24%

65.45%

72.03%

62.5%/82.5%

    从表2可以看出,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卷能力层级的分布比较适当。从各种能力层级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相应较强,而“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相对欠缺一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文摘编自吕乃基的《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内容涉及“科技黑箱”的有关知识。试题的设置均为选择不正确的选项;考点的设置具有阶梯性,由易到难;答案和文章的对应点也体现了由前到后、先局部后整体的循序渐进原则。虽然选文有难度,但试题难度接近考生实际水平,得分率较去年(43.11%)有较大提升。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5.17分,得分率57.44%,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排倒数第二。

小题号

答案

分值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1小题

C

3

1.62

0.54

1

2小题

B

3

1.92

0.64

1

3小题

D

3

1.64

0.55

1

整体上看,第一大题难度为0.57,难度系数略大。考生该题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选文论述意味虽然较强,但与考纲中所述“一般论述类文章”相比,更像科技说明文,这一变化使考生有些不适应;另一方面恐怕与学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训练不到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较弱有关。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C(原文第一段中说“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而C项则表述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把“选择”改为“修正”,偷换了概念,不符合文意。)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B(原文第二段中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而B项却说“知识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这是现在计算机天才、黑客和神童不断出现的根本原因”,说法过于绝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D[原文最后一段中说“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而D项则强加因果,“科技黑箱”“发生滥用的现象”只是“科技这把双刃剑”的“一刃”(“弊”),怎能说“哪一刃都变得更加锋利”?]

[复习建议]

下面是全国课标卷(2007—2009年叫宁夏海南卷)对“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

题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1

客观

“文学创作”(文学)

概念

“变形”(艺术)

概念

“诗与歌词”(文学)

理解

“书法”(艺术)

概念

 

“《诗经》”(文学)

归纳要点

“科技黑箱”(科技)

概念

2

客观

理解分析

理解

理解

理解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

3

客观

理解分析

分析

推断

理解分析

理解分析

分析概括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课标卷对“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美学和文学方面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只有2012年考查内容涉及科技方面,疑似“科技说明文”);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内容要点的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因此,我们201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整体观念。首先要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并借助每段关键句理解该段内容,进而把握文意;其次要根据“一般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特点,注意把握文中的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分析文本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等特点。

(2)坚持“三字方针”:一“读”(题干选肢,审清题意),二“找”(即“对题读文”,找出选肢在原文中的位置范围),三“比”(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有无漏、衍、换等“陷阱”——如偷换概念、说法绝对、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因果混乱、混淆时间、答非所问等)。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该题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三个分题,共7个小题,36分。平均得分18.07分,得分率50.19%,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排倒数第一。

(一)“文言文阅读”。4个小题,共19分。文段选自《宋史·萧燧传》,继续保持全国课标卷从“二十四史”中选人物传记的思路。文段阅读难度适中,选材、考点、题型较为稳定,4小题实词的考查更为科学,更贴近中学教学重点;5、6小题分别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两题设答巧妙,有很好的区分度;第7小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实词的考查,“内治”和“与”两个关键词的设置很好,兼顾到高中生的实际水平。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8.20分,得分率43.16%,得分率较低。

小题号

答案

分值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4小题

D

3

1.71

0.57

1

5小题

C

3

0.46

0.15

0.56

6小题

A

3

0.54

0.18

0.66

7小题

 

10

5.49

0.55

0.47

整体上看,“文言文阅读”难度为0.43,难度系数较大,尤其是第5、6小题难度分别为0.15、0.18,难度系数过大。考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学生文言文基础较差,文言知识积累欠缺,读不懂文本以致失分;一方面是第5、6小题的设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第7小题翻译的句子有较冷僻的词语[如 “浇浮”(刻薄虚浮)]和涉及古代文化常识[如“路”(行政区域)、“旧治”(原任职的地方)等]的词语,以致学生对句意的理解出现偏差。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D(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结合语境,D项“阙”通“缺”,“缺少,空缺”意。)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C(①表明萧燧品性正直,其时他还未担任主考官,故不能表明他“恪尽职守”;⑤表明萧燧为官节俭;⑥表明萧燧关心百姓疾苦。排除①⑤⑥即选C项)

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A(A项张冠李戴,原文是“其亲党”,即秦桧的亲党,而非秦桧“与其亲党”一起。)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译出大意给3分;“杂糅”(“混杂一道”“混在一起”“杂处”等)、“内治”(内:国家,内部;治:安定太平,治理得好。)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译出大意给3分;“与”(只要有“给”的意思皆可)、“坐视”(“不管不问”“坐视不管”“置之不理”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存在问题:从考生答卷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由于文言文功底差,对句子大意理解有误,以致胡乱翻译,如(1)句译为“如今贤臣否定杂糅,风俗习惯都比较多……”(不知“否”在此读pǐ,为“坏人,恶人”意),(2)句译为“东西方向的路有异常,不能走,安心的坐在这里看着”“东边与西边是不同的方法,不能当作一样的”(不知“路”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等;②不会根据语境梳通文意,以致关键词语错译失分,如把“杂糅”误译成“杂乱”(“如今的贤人并不杂乱”),“与”(“给与”“拨给”“供给”)误译为 “与”(“不应该你相好”)“去”(“东西路不同,不应该”)等;③不会字字落实准确直译,以致关键词不译或漏译失分,如“杂糅”没翻译(“今天贤才不是杂糅的,风俗不稳定”),“与”漏译(“东西道路不同,不能把它看作相当,所以怎么能用旧方法来治理呢?”)等;④翻译中错字较多失分如把“杂糅”误写成“杂煣”,“坐视”误写成“座视”等。

[复习建议]

下面是全国课标卷(2007—2009年叫宁夏海南卷)“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

4

客观

《新唐书?韦丹传》(史传)

实词

《晋书?嵇绍传》(史传)

实词

《宋史?朱昭传》(史传)

实词

《明史?花云传》(史传)

实词

《宋史·何灌传》(史传)

实词

《宋史·萧燧传》(史传)

实词

5

客观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

筛选信息

6

客观

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分析概括

7

主观

翻译

翻译

翻译

翻译

翻译

翻译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课标卷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考查一直选取的是“史传类”文章(最符合考纲“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且传主往往是忠、勇、智等方面比较突出的正面人物;设题角度也一直是考查实词、人物评价(筛选信息)、文意理解、翻译句子四个知识点,题型和赋分也一直没变。因此,我们201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回归课本,做好知识积累。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自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文言文复习一定要抓好课本复习,把必修1—必修5中每一篇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必须掌握)、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主谓倒装等)]等,使文言知识系统化,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要精讲精练,掌握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将给出的词义代入原句,通顺就对,不通就错。做“筛选并提取信息”题,先找出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要注意“谁的”“什么性格”。“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题,注意人物、事件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既要注重比照原文,又要注重归纳分析。“文言文翻译”题,首先要牢记“留”、“对”、“换”、“删”、“补”、“调”“六字法”;其次要坚持“直译”,培养语境意识:翻译句子时注意要逐字逐句直译,要字字落实;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意,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翻译句子;再次要做到“五注意”:①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②注意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③注意词类活用和通假字;④注意准确停顿;⑤注意译文通畅。

(二)古代诗歌阅读。2个小题,共11分。所选诗歌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一首“思乡怀远类”的词《思远人》,内容好懂,情感也易把握。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7.63分,得分率69.36%,得分率较高。

 

小题号

分值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8小题

5

3.82

0.76

0.52

9小题

6

3.81

0.64

0.63

整体上看,“古代诗歌阅读”难度为0.69,难度系数适中;两题的区分度很好。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联系词作题目(《思远人》)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把握该词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而抒情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答出表现思念远人的,给2分;答出增添思念之情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存在问题

第一句关键词是“思念远人(“行人”“在外的人”等)”,但有的考生没有读懂这首词,把“思念”的对象答反了,答成了“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等,如“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家书都无法寄托的感情”;有的把“远人”答成“亲友”“客人”等,还有的干脆没有“思念”的对象,如“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第二句关键词是“增添(“烘托”“深化”等)思念”,但有的考生只是泛泛地答成“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如“‘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引发出自己内心悲凉的心境”、“这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起到了情景交融、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作用”。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从表述来看,第一问题干中的“关系”如换为“联系”似乎指向更明确。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答出关系的,给3分;答出原因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存在问题

第一问,“关系”:只要分析出两句意思上的关联即可。但不少考生把“关系”答成“因果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对偶关系,比照关系,承上启下关系,前后照应关系,反衬关系,前者递进后者的关系”等逻辑关系或修辞关系,并且为了分析这种关系而强拉硬套。如:“对比转折的关系。在窗前不尽的流泪,泪水临窗而滴,靠在砚台边急忙研磨,两处形成转折,产生强烈的对比”、“回想起以前自己研磨、亲人书写的温馨场面,现在翘首远望,却望不到亲人的身影,不禁泪已流下。‘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前的两人相聚与现在的孤苦伶仃差别如此之大,更加突出矛盾,增强了表达思念之情的效果。”、“排比,表达了作者伤心之情,感情就像墨水”等。

第二问,红笺无色的原因有三:一是情到深处,泪水使红笺褪色;二是泪眼模糊,看不清红色;三是情到深处,心无旁骛,看不到红色。答出任意一个原因即可。但有的考生没有认真审题,或是只有原因概括而其后无分析,如“‘红笺为无色’是因为相隔时间太久”;或是没有原因概括只有后面的分析,如“‘红笺为无色’能表达出作者羁旅生活的凄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想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但更多的考生没有读懂这首词,以致所答牵强附会,如“‘红笺’本为红色,作者写‘红笺为无色’意在表明自己和友人之间纯洁的感情和友谊”、“因为长时间写的书信都没有寄出,导致写的字迹都干掉,慢慢都消失了”等。

考生“古代诗歌阅读”答卷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不会通过分析具体语言理解古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再加上审题不准、不会规范答题等,故而失分较多。

[复习建议]

下面全国课标卷(2007—2009年叫宁夏海南卷)“古代诗歌阅读”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8

主观

宋诗《小斋即事(刘一止)

句意

宋诗《题李世南画扇》(蔡肇)

意象意境

宋词《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意境

乐府诗《雨雪曲》(南朝陈?江总)

意境词语

唐诗《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情感

宋词《思远人》(晏几道)

情感

技巧

9

主观

意象情感

情感技巧

技巧情感主题

技巧情感

情景关系

语言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课标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两个小题,均为主观题;选材上看,两次选宋诗,两次选宋词,一次选乐府诗,一次选唐诗;考查点设置上看,是“一诗两问”,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均以单独鉴赏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因此,我们2013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复习时要注意培养以下三种意识:

(1)提高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下笔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

(2)强化流程意识。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要做到“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诗歌,四看注释,五看试题。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作答。

(3)规范答题意识。复习时要总结古代诗歌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比如:如“炼字”题的答题顺序: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摹景象)+点情境/表情感/谈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主旨”题的答题顺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意境”题的答题顺序:明意象(写出诗中所写意象)+描图景(描摹诗歌图景)+点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题的答题顺序:概括形象特征+描摹具体诗句+点明形象意义。等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1个小题三个分题,共6分。选句涉及初中、高中。考查的名句出处均在课标推荐背诵的64篇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之内。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2.24分,得分率37.33%,比2011年(得分率51.17%)降低较多。考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考查的内容虽均出自名篇,但非大家公认的积极向上、广为流传的名句,尤其是“望中犹记”“佛狸祠下”有为考而考的嫌疑;一方面是考生识记名篇名句所下的的功夫不到家,不少考生虽会背但因写错字而导致失分。

10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中《孟子·告子上》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韩愈《师说》和辛弃疾《永遇乐》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

参考答案:(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望中犹记    佛狸祠下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存在问题:从考生阅卷情况看,由于考查的多为名篇中较难记忆的名句,所以错别字现象严重,存在着记忆不准确,多字、少字、错字、别字等现象[考生错得最多的是把“佛狸祠”误写成“伏狸祠”“佛俚祠”“佛狸寺”“拂狸祠”“庇狸祠”“碧里祠”等,其他易错的字有“耳”(误写成“尔”)、“智”(误写成“知”)、“望”(误写成“忘”“妄”)等,易多字少字的句子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等]和张冠李戴、诗句互相串门现象;另外,有些考生因书写不规范、字体潦草、字迹不清(按错字对待)而失分。

[复习建议]

下面是全国课标卷(2007—2009年叫宁夏海南卷)“名篇名句默写”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10

主观

《庄子??逍遥游》

《蜀道难》(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经??氓》

《锦瑟》(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醉翁亭记》(欧阳修)

《出师表》(诸葛亮)

《陋室铭》(刘禹锡)

《虞美人》(李煜)

《劝学》(荀子)

《马说》(韩愈)

《游山西村》(陆游)

《论语·述而》

《蜀道难》(李白)

《醉翁亭记》(欧阳修)

《孟子?告子上》

《师说》(韩愈)

《永遇乐》(辛弃疾)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课标卷对“名篇名句默写”部分的考查,选句涉及初中、高中。因此,我们2013年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散记忆,默写准确。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50篇7—9年级优秀诗文篇目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会背默,尤其是篇中的易混易错字一定要记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2)写后检查,认真细心。要养成写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每大题4个小题,共2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马裤先生》,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了人物传记《谢希德的诚与真》,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擅长二选一完成。三、四大题的第1小题均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兼顾考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分层赋分,更加人性化,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小说结合文本,紧扣文体要素命题,导向很好,探究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考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得到认可和尊重。实用类文本的第2、3小题很好,第4小题似乎又回归了过去从文中筛选整合信息的路子,探究味不浓。与小说的第4题相比,二者难度不太相称,得分差异较大;今后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考生弃小说而选传记(2011年选传记的考生占77.2%,今年占89.08%),有失选考的本意。

应该注意的是,选修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题多年来设题难度不一,既降低了命题的信度,也对高中学校在文学类选修模块的选课、开课形成强大制约。

[答题情况]

第三/四大题平均得分15.55/18.93(二者相差3.38分,2011年二者相差2.23分),得分率62.2%/75.72%,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分别排第四/第二。

题号

正确选项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11(1)/12(1)

D3,B2,A1/ E3,B2,A1

5

3.86/4.30

0.77/0.86

0.57/0.44

11(2)/12(2)

 

6

3.79/5.09

0.63/0.85

0.54/0.41

11(3)/12(3)

 

6

2.91/2.94

0.49/0.49

0.58/0.40

11(4)/12(4)

 

8

5.00/6.60

0.63/0.83

0.38/0.33

整体上看,第三/四大题难度为0.62/0.76,第四大题的难度系数略小;试题的区分度较好。

1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对小说内容、写作特色等的理解与分析。

参考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项“情节曲折、紧张”不准确;C项写马裤先生“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而非“比较讲究卫生”;“我”在小说中只是连缀情节的线索人物,言行很少,无法反衬马裤先生,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他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法以及“我”的眼睛和感受表现出来的)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开头文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内容上①总领全文,点明主旨;②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等。结构上①交代背景,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②照应题目;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参考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要点①关键词是“勾画人物”,只要答案与“人物的塑造”有关皆可;要点②关键词是“铺垫故事”,说成“为下文埋伏笔”等也可;要点③关键词是“吸引读者”,说成“引发阅读兴趣”等也可。)

(3)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要有理有据,力求全面。应结合马裤先生的语言、行为和“我”的感受(侧面描写)来分析概括。

参考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要点①是从“为人态度”的角度总结其性格特点,可概括为“傲慢”;要点②是从“心理特点”的角度总结其性格特征,可概括为“自私”;要点③是从“行为习惯”的角度总结其性格特点,可概括为“粗野”、“粗鲁”。)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对“我”在小说中表现出的“人性弱点”,可以持肯定态度,也可以持否定态度,需结合文本从主题、内容、情节和结构等方面来探究。

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1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对传记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项一是“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不够准确,文中只是说“有人劝告”;二是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国是因为当时中国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C项“对此也不感兴趣”有误,文中说她“对此谈不上内行”,并非不感兴趣。D项“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章第二段从实际需要、个人品质、鼓励年轻人等几个方面叙述了谢希德从事表面物理研究的原因,只需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即可。

参考答案: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要点①只要说到“对国家建设的意义”即可;要点②只要说到“自己勇于创新”即可;要点③只要说到“激励后人”的意思即可。简而言之:①对国家;②对自己;③对年轻人。)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根据题干“在科学工作中”的限制,答案区间在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而第三段写谢希德管理中的求真态度,第四、五段写谢希德生活中的求真态度则应排除在外。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即可。

参考答案: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要点①只要有关键词“关注动态,探索真知”即可;要点②只要有关键词“研究过程认真细致”即可;要点③只要有关键词“修改文章一丝不苟”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本题看似探究实则为信息筛选并整合归纳的“伪探究题”。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对国家、对工作、对科研、对名利、对亲人等,归纳并整理相关信息即可。

参考答案: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存在问题

(1)审题不清,所答非所问。仔细审题是正确答题的第一步,如果审题不清,对题目的要求不明,或者忽视了某些具体的限制条件,那么即使答案本身能说通,也得不到分数。如12题(3)小题,根据题干“在科学工作中”的限制,答案区间在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而第三段写谢希德管理中的求真态度,第四、五段写谢希德生活中的求真态度则应排除在外。但不少考生没有审清题目,把谢希德管理中和生活中的求真态度都写进去了,如:“①在朋友劝阻不要回国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回国参加建设(写谢希德对祖国无限忠诚,也不属于“在科学工作中”);②没有以校长的身份与人交谈,在校车上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③有人说谢希德擅长烹饪,但她却实事求是的说自己的手艺比不上她的爱人。”

(2)曲解文意,解读错了位。虽说我们提倡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但就大多作品而言,其表现的主题思想、体现的情感态度还是有个方向和范围的。考生答题时必须在通观全文的基础上准确理解,不能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断。如11题(3)小题,结合马裤先生的语言、行为和“我”的感受(侧面描写)来分析,马裤先生为人傲慢、内心自私、行为粗野,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有的考生根本没看懂这篇小说,把马裤先生当作正面人物来赞美了,如:“马裤先生,非常活泼、开朗的性格”、“从他和茶房和‘我’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马裤先生是一个不拘小节、善于言语的人,从他害怕火车走错了方向又能看出他是一个细心、谨慎的人”等。

(3)缺少分析,内容太空洞。答题时,既要摆明道理,又要具体分析,有所依据,尤其是题干中明确要求“请简要分析”“谈谈你的具体理由”的,更不能只有空洞的概念。如11题(3)小题,有的考生只是罗列了一些马裤先生的性格特点,却不结合马裤先生的语言、行为进行分析,如:“性格豪爽、热情、爱占小便宜,看起来爱管闲事”、“马裤先生的性格特点首先一点就是开朗,但好像有些过了头,不能体谅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享受,自私”等。又如12题(4)小题,有考生答道:“谢希德的诚表现在对祖国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对亲人诚挚的关爱。”这样的答案即使要点周全(更不用说解读错位了),最多也只能得到一半的分数。

(4)不会概括,要点欠条理。有的考生缺乏分析和概括能力,看到问题,就只能在文章里不加选择地乱抄一通,不会对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如12题(3)小题,有考生答道:“在修改科普文章时,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像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还有的考生答题时不会抓住重点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答案杂乱无章,如11题(2)小题,有考生答道:“①引领下文;②为下文事物发展的情节作铺垫;③引起读者的兴趣;④通过对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及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特征;⑤使文章更富有生动感;⑥为下文的“我”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主人公马裤先生的形象。”不知道开头文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要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来答。

(5)不用术语,表述不规范。有的考生答题时不会使用术语对所答内容进行概括,如11题(3)小题,有的考生答道:“①喜欢跟陌生(人)搭话,问一些问题;②自己的事情比较多,一直的麻烦服务员,不理他人的感受;③有一些坏习惯,例如挖鼻孔等;④睡觉说梦话。”表述也不规范,同样是11题(3)小题,有的考生答道:“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小羊楷青绒快靴,对‘茶房’总是呼来换(唤)去,帮他拿东西、送东西,还对他人爱答不理的,说明他很自以为是。”还有考生答道:“马裤先生的性格特点:和气(你也是从北京上车的?)、脾气比较暴躁(从多次叫茶房可看出)等。”

(6)脱离文本,另外起炉灶。虽然探究题开放性较强,但也必须以文本为立足点,从文本的主题思想或观点态度出发,联系文本的构成要素、文体特点或传主的思想言行,再结合社会现实、生活体验及阅读经验等,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有的考生受探究题题干“谈谈你的理解”的影响,误以为探究题可以随心所欲地答,以致仅凭一己片面的理解,脱离文本进行探究。如12题(4)小题,有的考生答道:“‘诚’有很多种,诚实、诚信、真诚等等,我觉得我们在生活中讲究一个‘诚’字,它不需要有华丽的语言和外表武装我们,只需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来做些有诚意的事。谢希德在‘诚’方面做得很充实,她真诚,求真务实,更深一层地概述了‘诚’的含义。总之,我们心中要有一个‘诚’字,以谢希德来作为我们的榜样。”另外,探究题往往要考生对题干所给的观点进行判别(肯定或否定),然后进行探究。但有的考生因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失分,还有个别考生因两面都答(既肯定又否定)而失分。

    [复习建议]

下面是全国课标卷(2007—2009年叫宁夏海南卷)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

 

题号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小说

分析概括

小说

分析概括

小说

分析概括

 

小说

 

分析概括

小说

分析概括

小说

鉴赏评价

(2)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表达技巧

结构手法

(3)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4)

探究

评价探究

评价

鉴赏探究

鉴赏探究

鉴赏探究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传记

分析概括

 

 

 

传记

分析概括

 

 

 

传记

分析概括

 

 

 

传记

分析概括

传记

分析概括

传记

分析概括

(2)

提取信息

提取信息

理解分析

理解分析

理解分析

筛选整合

(3)

理解分析

理解分析

表达技巧

理解分析

分析概括

筛选整合

(4)

探究

评价探究

思想感情

鉴赏探究

鉴赏探究

鉴赏探究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课标卷对“文学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部分的考查,题型和考查点相对稳定。因此,我们201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全国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连续六年考查的都是小说(四中两外,且中外名家作品交替出现),小说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散文的复习不能舍弃。

(2)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连续六年考查的都是人物传记,往往是中国某一领域的启蒙者、开拓者或作出重要贡献的名家传记节选。人物传记复习仍然是备考的重点,但对人物访谈、新闻报道等的复习不能舍弃。

(3)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一个系统的阅读、解答的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的重点是小说,小说阅读考查的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小说阅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结构,把握情节。小说情节因所处位置的不同(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有所不同。(2)分析形象,把握性格。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要有理有据,力求全面。(3)分析环境,把握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渲染某种气氛;③烘托人物心境,暗示人物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奠定感情基调;⑥揭示主旨等。(4)分析技巧,把握主题。小说常见表达技巧主要有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人称运用、顺序安排(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各种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的作用等。分析小说的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说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而帮助我们把握小说的主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备考的重点是人物传记,传记阅读的考查重点在于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把握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传记阅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5个小题,共20分。该大题客观与主观并重,客观题考查了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分值共9分;两道主观题中,一道考查了语言表达连贯,一道考查了仿写句式。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13分,得分率65%,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排名第三。

小题号

答案

分值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13小题

B

3

0.74

0.25

0.90

14小题

C

3

2.36

0.79

0.77

15小题

D

3

2.53

0.84

0.56

16小题

 

5

3.42

0.57

0.54

17小题

 

6

3.94

0.79

0.37

整体上看,第五大题难度为0.65,难度系数适中,只有第13小题难度过大(0.25),该题的区分度很好。

1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参考答案B[A项对象使用错误,“芝兰玉树”比喻优秀子弟(品性优异),此处误用于形容女子的外貌。C项望文生义,“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此处误用于两位反扒队员合力制服一名惯偷。D项望文生义,“从一而终”本指妇女一生只嫁一个丈夫,丈夫死了也不再嫁;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此处应用“始终如一”等。B项“闻过则喜”意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符合语境。该小题考查点较为单一,偏重望文生义这一误用类型的考查,所考四个成语或不常用(如“芝兰玉树”)或易误用(如“上下其手”“从一而终”),有一定难度。]

1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参考答案C(A项句式杂糅,应为“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的伤害”或“很可能使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B项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应删去“和取得的成绩”;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挑战带给了经济复苏的欧洲各国”。)

1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参考答案D(横线前面的句子引出陈述对象——“葫芦”,和前文衔接最自然下句为③,介绍什么是葫芦,⑤句“它”指代葫芦,紧接③句,介绍葫芦的形状;④句介绍把葫芦制作成容器的过程;⑥①衔接紧密,介绍我国使用作容器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的小结,理应放在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注意横线前后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

16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语段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参考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存在问题

句①关键词是“采铜、铸器”,包括两个方面,有的考生因只答“使用铜器”“出现了铜器”而失分;句②关键词是“未经考古证实”,有的考生因只答“未经证实”而失分;句③关键词是“夏代晚期开始使用铜器”,“夏代晚期”说成“夏代”、“3500年前”皆可,但不少考生因受所给材料的影响答“夏代以前”而失分。但更多的考生或因没有看懂题干的要求,如“①《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②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③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等;或因没有理解所给材料与后文三处补写句子语意的内在联系而失分,如“①就有记载铜器出现在夏代;②并没有史料可靠的记载;③记载不如探索”等。另外,虽然因为答题卡上只有行,没有格,不便计数,所以字数超过不是太多不影响得分,但既然题干明确规定“每句不超过20个字”,一定要按要求答题。

17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内容贴切,给2分;拟人手法使用正确,给2分;句式相同,给1分。由于题干要求“自选话题”,则写“梅花、昙花”也可。“内容贴切”可看一、三句的搭配;“拟人修辞”可关注中间动词(“教导”“提醒”)与末句的搭配;“句式相同”要求两个大句必须句式相同,两句除主语(如写“含羞草”“迎春花”“仙人掌”“五星红旗”等)外,其他地方字数必须相同。

参考示例:

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

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

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

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

胡杨在炎热干旱的沙漠生长,意在告诫我们:学会坚守;

海燕于电闪雷鸣的海上飞翔,意在教诲我们:学会拼搏。

存在问题

从学生答卷来看,考生所仿句子的主要问题是:(1)内容不够贴切,如“菊花在大雪缤纷的日子绽放,意在暗示我们:不能怕苦”、“天空在乌云密闭的时候闪雷,意在提醒我们:保护自然”等。(2)句式不尽相同,一种是所仿句子与示例句式不相同,如“老鹰将幼鹰扔下悬崖学飞行,意在教育我们:要学会独立;乌鸦反哺其它小鸟的孩子,意在告诉我们:懂得感恩”等;一种是所仿两个句子字数、句式均不相同,如“橘子要分开来吃,是在告诉我们:学会分享;宝剑要经历磨砺方能铸成,是在鼓励我们:经住考验”等。(3)没有认真审题,题干要求“另写两句话”,有的考生只写一句话,如“春雨在干涸的大地消散,意在指引我们:学会奉献”;也有的考生写了四句话,如一考生选了“高粱”“松柏”“小草”“绿叶”四个话题仿写,一考生选了“牡丹”“桃花”“竹子”“稻谷”四个话题仿写。(4)拟人修辞用错,如“老师在寒冷的冬天给我们激励,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承诺在高大突兀的土地显现,意在告诉我们:厚实沉稳;美丽在饥寒交迫的情境流露,意在感染我们:温暖他人”等。

    [复习建议]

下面全国课标卷(2007—2009年叫宁夏海南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13

成语

成语

成语

成语

成语

成语

14

病句

病句

病句

病句

病句

病句

15

衔接

衔接

衔接

衔接

衔接

衔接

16

仿写

(比拟排比)

虚词

修改病句

补写

长短句变换

概括连贯

17

补写

仿写

(比喻排比)

仿写(夸张比喻拟人)

仿写

(排比拟人)

仿写

(比喻排比)

仿写

(拟人排比)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课标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客观题只考查了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分值共9分;两道主观题中,一道连续六年考查了仿写,另一道两年考查了补写,一年考查了虚词,一年考查了修改病句,一年考查了长短句变换,一年考查了概括和连贯,分值共11分。另外,通观2012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压缩语段、仿用句式、变换句式、语言得体等考查方式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题型有拟写定义、修改招聘启事、补写对话、图文转换、阐述看法、写对联、写前言、写祝福语等。因此,我们201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留盲点,突出重点。虽然2007—2012宁夏海南卷客观题没有考过字音、字形和标点符号,但对三者的复习不能舍弃[全国课标卷把对考生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考查放在了作文中(“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符号既可以与病句修改结合起来考查,也可以考查通过标点符号的作用帮助理解句意,进而选择正确的选项(像今年全国课标卷句子衔接题中句号的参考作用),还可以通过学生作文考查(高考评卷时,标点错误多也酌情扣分)];当然,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主观题复习时,语言表达的各种考查方式都要训练到,不能存侥幸心态;同时,仿写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

(2)总结规律,掌握技巧。在辨析成语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辨析语义, 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析对象,切忌谦敬错位和张冠李戴;③辨析色彩,切忌褒贬失当;④辨析语境,切忌重复或矛盾;⑤辨析位置,切忌搭配不当。“辨析病句”主要采用下面几种方法:①主干紧缩法。做题时要会“抓主干,理枝叶”。②替换比较法。即用同义词替换句中的词语来判断该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③关联词诊断法。一是看前后句子关联词是否搭配,二是看关联词位置是否合适。④逻辑分析法。即看句子是否表意明确,符合逻辑。“句子衔接”题解题思路如下:①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统一性;②看语句顺序,考虑思维的合理性;③看关联词语,考虑句间关系的吻合性;④看画面色调,考虑情景的相融性;⑤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的相承性;⑥看前后句式,考虑句子结构的一致性;⑦看上下文压韵,考虑音节的和谐性。⑧看标点符号,考虑语段结构的层次性。做“仿写”题,要做到“形神兼备”:①要与所仿句子形式(包括句式、修辞、句间关系等)一致,做到“形似”;②要与所仿句子思想内容(要尽可能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给人以启迪)一致,做到“神似”。 

第六大题“写作”。

[答题情况]平均得分44.62分,得分率74.37%,得分率在六个大题中排名第一。

18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与2011年全国课标卷一样,今年仍是新材料作文,材料故事性强,可概括为修船工行善、船主感恩。这类作文的审题要抓住主要对象,抓住故事主人公——刷油漆的修船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出于善良的本性,顺手把船的漏洞补上,或者说他把做好事当做了举手之劳、自觉的行为。他这样做显然没有考虑金钱和荣誉的回报。当他得知自己的小小的善举成了挽救别人生命的壮举之后,显得那样平静、淡定、低调。他的形象与当下没有良知、缺乏道德、缺乏责任的人形成强烈对比,对匡扶时弊、鼓舞人心、引人向善的时代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表面看好像与时政热点无关,实际上它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可联系举手救起女童的吴菊萍,俯身抱起小悦悦的陈贤妹,将萝卜免费送人的韩洪刚,车祸瞬间勇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当行善成为习惯,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成为本能,成为……那么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因此,这则材料不仅能考查出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程度。

立意角度方面,考生可以从修船工角度歌颂善行义举(“小举动大善行”“要有善心,有善意,当善人”“与人为善,为别人着想”等),强调责任职分(“责任与良知”“敬业习惯与素养”“职分之外的担当”等),重视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未雨绸缪,防患于未来”“小举动有大力量”等);可以从船主角度写知恩图报(“常怀感恩之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请不要吝惜你的感谢”等)与对待隐患的态度(“干事情不能马虎”“小洞藏着大祸”等);也可以从整个材料的寓意角度写“小善成大德”“小洞酿大祸”“补上人生的‘小洞’”等。有的考生的作文题目就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如《勿以善小而不为》《顺手播种善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无意中的帮助》《举手之劳造福他人》《生命之花在奉献中绽放》《善的莲花静静开放》《借善良之风爱飘人间》《随手拾起我们的善良》《帮了别人,快乐自己》《绽放在心灵深处的花》《拨动善良之琴》《善意是一束永恒的光》等。

存在问题

(1)立意方面。有的考生从材料中找出“小事”来,谈小事成就未来、谈顺手的忠厚,还有的谈细节铸就辉煌、细节决定成败(由于考生写“细节”的作文很多,如果考生能从“弥补漏洞”的角度立意,写“漏洞与祸患”;或从“细节与做善事”的角度立意,写“小细节行善事”;或从“细节与职业素养”的角度立意,写“关注细节的敬业精神”等与职业相关的内容,只要吻合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大,仍可正常判分)等。与积小善行大德、小洞酿大祸不同,虽然也是从材料出发的,但立意的角度与材料的内涵有一定的出入,说明没有理解材料的内涵。还有的考生随意发挥,从孩子的角度写冒险精神、创造精神(如《创新,成功之根本》);还有的考生不能全面理解材料,而是断章取义,造成立意偏颇,如写认着(如《“最美态度”——认真》),写观察(如《做事诚可贵,“观察”价更高》),写做人(如《做人要勤勤恳恳》《做个有心人》《认真处事》等),写不要吝惜时间(如《不要吝惜你的时间》,写修船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将船上的洞也花时间补了起来,从而救了孩子们一命)等,与材料内容与材料含义无关。更有个别考生对材料理解反了,如写“无操守的修船工和无原则的船主”,一味否定修船工和船主,违背了命题人的意图和材料的主要意思。

(2)标题方面。①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但不少考生文章的标题过于随意,缺乏艺术性:或不够凝练,如《要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从人与人的关系看时代的发展》等;或令人费解,如《船》《永恒的不朽》(写只有坚守,我们才会成就永恒的不朽)《最质朴的一句话》《高考作文有感》等。②有的考生文章题目中出现错别字,如《不久(经)意处的美》《额外的工(公)德》《于(与)人为善》《失之毫里(厘),差之千里》等;还有的考生粗心大意,文章忘了拟标题,直接影响作文的得分。

(3)行文方面。①入题太慢。不少考生开头东拉西扯,文章将近一半,还没有入正题,刚刚开始分析论证,便又匆匆结尾,让人感觉文章内容不够充实,思想不够深刻,影响作文得分。②内容空洞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只讲道理,不摆事实,导致论证无力,说理苍白,丧失说服力。③逻辑混乱。有的考生行文缺乏严谨缜密的思考,使文章选材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材料不能证明观点,观点难以自圆其说。④脱离现实。今年的作文材料表面看好像与时政热点无关,实际上它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但不少考生对现实诸多鲜活事例置之不理,仍挖空心思从故纸堆中搜寻素材,缺乏与现实对接的意识,使文章缺乏时代气息。⑤结构不明。对于议论文来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应该清晰明了。但不少考生不注意首尾的圆和、前后的照应、自然的过渡,文章显得没有章法,影响文意的表达。⑥卷面脏乱。有的考生书写潦草,龙飞凤舞,再加上涂改过多,卷面脏乱不堪,从而导致失分。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教育部今年出台的《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规定:“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因此,作文中如出现繁体字、甲骨文等,需提交作文复查组,由专家处理。考生作文中如果出现网络词汇,如“有木有”“神马”“打酱油”“俯卧撑”等,可在“表达”项里酌情扣分。

   [复习建议]

下面是全国课标卷(2007—2009年叫宁夏海南卷)对“写作”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

题号

题型

考查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18

主观

新材料作文

生活故事:

挡风玻璃的发明——辩证看创造

新材料作文

生活故事:

母女养鸟放鸟——辩证看行善

新材料作文

生活故事:

高中生路遇女孩求助——要不要行善

新材料作文

动物故事、生活故事:

人才成才规律——环境与成才

新材料作文

社会热点:

中国崛起——家国责任

新材料作文

生活故事:

修船工行善、船主感恩——行善与感恩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全国课标卷对“作文”部分的考查,连续六年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内容或来自现实(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或者贴近自我(2007年、2010年),主要引导青少年关注自我成长,像道德素养的养成(2009年、2012年)、明辨是非的能力(2008年)、成才成功的要素(2007年、2010年)等,同时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民族的发展(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除2010年为复合型材料外,其他均为单则材料。另外,通观2012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从考查形式看,“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除江苏卷考查命题作文外,其他16套试卷考查的均为新材料作文,而话题作文更是无人问津;在材料的选择上,有的采用生活故事(如全国课标卷、全国大纲卷、安徽卷、辽宁卷、北京卷、重庆卷等),有的采用名人名言(如山东卷、福建卷、广东卷),有的采用诗歌(如四川卷),有的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如湖南卷),还有的采用课堂片段实录(如湖北卷)等等,这些多样性的素材,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课堂片段,大到社会人生。因此,我们2013年高考写作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突出训练重点。“新材料作文”的训练仍然是复习备考的重点(当然,命题作文的训练也不能舍弃),训练时要注意材料的多种类型,就内容说,像故事材料、现象材料、名言材料、漫画材料等;就形式说,像复合型材料中的对比和类比型等。②加强审题训练。审对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要事,在审题上首先应注重三种能力:筛选提炼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联想感悟能力。指导学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把握材料的核心含义。③规范写作训练。一是写文章一定要点明中心。建议考生写明白文,开头或结尾要点明中心;或运用抒情句或议论句点明中心。二是各种作文文体都要练一练,尤其要加强议论文的规范写作训练。选例要准确、典型、多样、新鲜;叙例要简明概括、角度适当、倾向鲜明;要会议例和扣题。三是文章结构要完整,不管什么类型文章,在结构安排都应该注意:首尾圆合,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承上启下、过度自然。尤其是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写好。要懂得“凤头、猪肚、豹尾”等写作常识。④注意积累素材。考生应围绕“成才”(如勤奋、自信、坚持、竞争、创新等)、“道德”(如爱心、感恩、诚信等)、“现实”(如环保、民生、公平、发展等)三个方面积累素材,尤其要注意积累那些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素材。另外,还要着意训练如何才能把标题拟得精彩,如何改进书写使卷面美观(书写可以不漂亮,但不可以不清晰;写错可以涂改,但不可以涂大涂黑),如何表达规范(不要在文章中出现不规范用语,如夹杂英语、不规范的网络用语等)等等。

从以上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六个大题中,考生在“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文言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方面得分率较低,是薄弱环节。在新一届的高三复习中,希望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论述类文章和文言文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名篇名句默写的识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