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解析(下)

 老包书屋 2015-03-29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分析(课标卷 河南)

 

焦作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党红英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命题以2013年《考试大纲》为依据,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语文读写能力。形式上与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类似。

整个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为文化类论述文章阅读,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明史》,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由诗歌鉴赏、名句默写两部分组成,考查的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阿根廷作家莱·巴尔莱塔的《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四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为赵家业的《陈纳德》,并链接了关于陈纳德的其他相关资料,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句的衔接及句子的补写、图文转换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阅读题 

   必考题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段选自李学勤《<</span>老子>的年代》,因命题需要,原文有所删改,摘编部分一千余字。选文围绕“老子”其书成书年代考据组织材料,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行文学术性较强,与2012年相对应的文段相比,理解起来稍有难度,但还是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的。

李学勤,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李学勤在同辈学者中以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善于利用新发现及海外的考古材料、国外汉学研究成果和多学科结合治学而著称。曾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防卫科技学院青铜器方向学科带头人等。

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B。先看A项,原文第一段说,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与选项 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比较,只是把异说换成有不同的说法,意思完全相同;原文第一段又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与选项中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比较,只是把益启争端换成了更加纷争不已,意思完全相同,因此A项跟原文的意思是一致的,不是选项。再说B项,原文第一段说: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B项的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分别与原文的老子伪迹不彰”“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不符。误将老子扩大为老子其人其书,将(先秦诸子)误为《老子》和道家,这就明显误解了原文。因而B项与原文不符,是正确选项。关于C项,原文说: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这里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没有多少作用分别与C项所指对象的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也无济于事的意思是一致的。可见C项与原文相符,不是选项。最后看D项,原文说: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其中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也即为选项中的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而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与选项中的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意思一致,可见D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不应该是选项。

2.【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是D。先看A项,原文第三段说: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正表明A项前半段 “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的意思,而原文中的“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表述,与选项后半段 “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的意思相吻合,可见A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不是选项。再说B项,原文第四段说:“《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这里的“共通之处甚多”“此例甚多”正与选项前半段概括推测一致,而“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与选项中“《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可谓一意两说,可见B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不是选项。关于C项,原文说:“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其中“用以证成”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C选项的表述与原文没有出入,所以符合原文意思,不是选项。最后看D项,原文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文又说:“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其中朱熹所说“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指的是“以德报怨,何如?”引于《老子》,而选项误认为是“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引于《老子》,可见D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应该是选项。

3.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应该选C。先看A项,是对原文结构思路的梳理,原文先提出争议,然后提供地下材料证据,最后用古书材料证据。因此A项的表述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不是选项。再看B项,原文说:“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由此可见作者虽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可以推测出B项是符合原文内容的。所以B项不是选项。关于C项,原文说:“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这与选项的前半段相符,但“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一说,原文并无依据,同时“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原文所说的“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也有一定的出入。所以C项是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应该是选项。最后看D项,原文说:“‘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可见D项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而选项的最后一句,因为有了“大概”一词的有所余地,可以推测出D项是符合原文内容的。所以D项不是选项。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马文升的这段文字选自《明史·马文升传》,约640余字。从整体上看,节选的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故事性较强,文字也较为浅易,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并据此完成试题。

马文升(14261510)明朝大臣,字负图,号约斋、三峰居士,晚年更号友松道人、三峰居士,汉族,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景泰二年进士。一生成绩显著,长于应变,先后辅助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朱厚照,故后人有“五朝元老马文升”之称。一生著作有《端肃奏议》、《西征石城记》等数十卷流传于世。他“为文不事雕琢,若大羹玄酒,自有喜味。声诗无媟嫚语,皆自忠爱中流出。海内之士,得其篇章者乐诵之”。

  4.【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A项中的“登”字通常可以表示“由低处到高处”“记载”“登记”“庄稼成熟”等意义。文中的“登景泰二年进士”的“登”表示动词用法的语境意“考中”。试卷中用“升职”来进行干扰,是从语意上二者较为接近来考虑的,当然不能确切符合原文文意。其余B项“录”的解释为“记载”,是它的常用义。C项的“振”解释为“救济”,是它的常用义,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赈”。D项的“勒”解释为“铭刻”,与常用义“雕刻”一致,也是学生完全可以掌握的词义。BCD三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符合上下文文意,因而正确选项当为A项。

5.【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这道信息筛选题采用了传统的考查方式,即在题面上提供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每组三个句子,要求选出全部说明某一特定内容的一组。本题要求说明的是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首先要说明的是,“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水平。“修身爱民”通俗地说即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意思,这里专指对皇上的劝谏。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分辨文句的含意。第①句“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是针对每逢春耕前,天子躬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取悦一事,意在劝谏皇上,特别是新即位的皇上重“修身”,显然是答案内容。第②句“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是对马文升的评价,与答案内容无关。第③句“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是马文升到太子老师的要求,显然不是答案内容。第④句“文生请命所司振恤”,是山东等地发生灾荒时,马文升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的行动,不是答案内容。第⑤句“减膳撤乐,修德省愆”,这一句是在南京受灾时,马文升请求皇上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他对皇上的劝谏符合题干的要求。第⑥句“止额外织造,真饥民,捕盗贼”,与⑤句一样,是他对皇上的爱民劝谏,符合题干的要求。根据以上解说,B项中的①⑤⑥三句均表现了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的内容,因而B项为正确选项。

6.【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拟制时,首先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然后选择较为主要并能贯穿全文的四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以四个选项来对文意进行概括和分析。A项的概括是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B项的概括是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C项的概括是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这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没有概括和分析失当之处。只有D项,概括为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这是正确的;然后分析到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这也是正确的,接着分析其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也是正确的,但最后分析其“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这是与原文最后一句“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意思不符。D项分析不正确,应是正确选项。

7. 【参考答案】1)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解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参考答案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提出了要求,并各自赋予了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常常包括对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常常侧重在对实词的理解上。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班列”“推心”“莫”三个,这三个关键词语是从翻译文句自身内容中挑选的,虽有一定难度,但并不很高。“班列”中“班”为排列,等级,次第;“列”为行列,位次。“班列”在此为同义复用,根据语境应为译“朝廷官员”,也可译作“朝中官员”“朝堂上的官员”“朝廷中的大臣”等,但不可译作“群臣”“公臣”“官吏”“官员”“百官”“文武百官”等。“推心”译作“诚心诚意”,也可译作“全心全意”“推心置腹”“真心真意”,但不可译作“放心”“交心”“安心”“衷心”等“莫”译作“没有人”“没有谁”,为否定代词,不可译作“没有”“不能”等。此句中较难的词语例如“耆硕”,未列入关键词语,这体现了降低难度的意思。

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未尝”、“时事”、“辄”三个,难度不大。“未尝”译作“不曾”“未曾”,也可译作“没有过”“从来没有”“从未”“从不”等,是它的常用义之一,这在古今汉语中都是相同的;不可译作“不再”“不常”“不想”等。“时事”译作“当时政事”,也可译作“当时大事”“当时的要事”“当时的政治、时局”等,不可译作“当时的事情”。 “辄”译作“总是”“就”,也可译作“往往”“常常”“都是”,不可译作“只是”“也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本题选用南宋陆游一首题为《鹊桥仙》的词为鉴赏材料。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等。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山阴地近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平静,极不安分的。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8.【参考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不到一年,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种生活: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这两种生活的对比,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之情。上阕这最后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9. 【参考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参考答案】1)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3)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解析】本题中杜牧《阿房宫赋》和苏轼《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高中占4分,初中占2分,分值分布与2012年一致。

 选考题

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文本《喂自己的影子吃饭》是莱·巴尔莱塔“带着哀戚的同情”写的一个短篇。莱·巴尔莱塔

是阿根廷著名作家。《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为人逗乐的艺人备受歧视与凌辱的凄苦无奈,反映了社会贫富不均、苦乐不谐的不合理现状,表现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穷苦百姓的悲惨境遇。小说成功地利用隐蔽、延迟的高妙艺术,直到最后才道出原委,使小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有些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卖艺者尽量不失尊严的作派和凄苦的生存环境,给小说蒙上淡淡的伤感和冷峻的氛围。

命题者在设题时,把重心放在了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上,即对小说关于影子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和对小说主人公马里诺的形象特点的分析,这也是阅读本小说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材料虽然是外国小说,但答题思路与阅读本土小说是一致的。小说篇幅不长,文字简洁流畅,文体特征鲜明,易于理解和把握。

11.1【参考答案】 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A项是对人物的理解与认识。胡安·马里诺表演一开始就强调了“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这些正是他为自己后面的表演做的宣传,以便让观众相信他的研究成果和高超技艺,所以说,A项的分析与概括是正确的。B项是对小说细节的分析。细节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篇小说就非常注重生动、丰富的细节的选择与运用,马里诺他在离开饭店前,敢于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自己没有带走任何物品,是为了表明食物真的都被影子吃掉了,通过幻术把物品带回家,供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吃才是最关键的。那番言辞不过是一种心理技巧,借此掩饰真实目的而已,而非表明自己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因此,B项的分析与概括是不正确的。C项是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这篇小说的故事是通过马里诺的幻术表演表现出来的,虽然马里诺的表演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但人们只是为了娱乐而已,观众的呼声既有看穿幻术,寻求刺激之意,更体现的是通过表演者强颜欢笑、取悦观众,却遭厌弃的情节,反映出富者对贫者的一种冷漠,表现世态炎凉,因此说“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但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是符合小说实际的。C项的分析与概括虽然不正确,但在局部上有合理性的因素,选择此项,可以酌情给1分。D项是对局部描写的理解与认识。演出结束后,马里诺遭到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这句话的意思及其作用要结合整个文本来理解。小说描写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为人逗乐的艺人备受歧视与凌辱的凄苦无奈,显然警察的威胁与警告与马里诺的表演好坏无关,而与他的身份地位相关,所以,“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是不正确的,是因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警察看不起他,也只是警察一贯欺负凌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的习性使然。因此D项的分析与概括是不正确的。E项是对小说艺术手法的分析。运用对比的手法,造成强烈的效果,是本篇小说突出的艺术表现特点,马里诺在家里家外、台上台下,影子的虚幻和生活的现实主要是通过对比表现出来的。事实上,这些对比正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深深同情。因此,E项的分析与概括是正确的。

2【参考答案】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提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命题立意】本题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学作品构思和具体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题目“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就很有悬念和吸引力;“影子”的描写后,现实生活的具体描写才是全文的真正表达点。首先是勾勒人物形象,为小说题目释义。影子”是马里诺表演的道具,也是表现小说主题的载体。其次是奠定小说的基调。开头“影子”幻术表演的精彩,为小说奠定了基调,为后面发生的故事“影子”吃东西作了铺垫。再次是最后揭示影子吃东西的真相。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形象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3【参考答案】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评价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这篇小说直接或者间接写到的人物只有几个,马里诺是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认识和把握马里诺的性格特点,主要从他的语言、行为举止、对家人的态度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马里诺这一形象在性格上最重要的特点是“演艺精湛”。开演前,马里诺竭尽全力为“影子”的精彩铺垫,个人打扮风度翩翩,总是在观众面前绽放最甜美最真诚的微笑,让他们感知友善与真诚,给观众以好感;善于引导观众,调动气氛,喂自己影子吃饭,明明是骗局,只是一种卖艺的手段,但他的表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下子抓住了观众的心理,他让观众相信所有的惠赠都是影子吃的,从而在最后成功地赋予了影子以独立的生命。其次,马里诺先生还有“地位卑微”的特点,这集中表现在强颜欢笑、卖力演出、取悦观众,却遭厌弃的情节,反映出富者对贫者的一种冷漠,表现世态炎凉却遭遇;同时演出结束后警察的威胁和警告,是因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警察看不起他,这正是警察一贯欺负凌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的习性使然。最后,马里诺的性格中还有“忍辱负重”的一面。他要在警察的呵斥下慢沉沉的走开,然后走过N多街区,打开门,带回食品给他的三个孩子吃。他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但忍辱负重,富有责任,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总之,小说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马里诺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一个卖艺者“哀戚”的同情。作为一个为底层呼唤的悲悯作家,莱·巴尔莱塔的文风是惨淡的,而惨淡似乎更能打动人,字字句句烙印于读者心中。

4【参考答案】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加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试题解析】本题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所以答题时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的效果。题目问的是小说前后两部分侧重描写的不同安排有什么意图,表面上似乎是要考生思考写作上的问题,但经过仔细推敲,就能意识到这道题是要求围绕着小说结构安排,来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及其在结构上的体现。所以这道探究题实际上要求考生对写作艺术和主题思想两方面都有所思考,体现了“发现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但对对比艺术的分析是重中之重。结构方面,前后两部分各有侧重,作者是要通过两部分的对比映衬,反映一个重大的现实主题。手法方面,作者运用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对比手法,富丽堂皇的酒馆里与主人公简陋的住所,寻欢取乐的人与强颜欢笑的卖艺者。卖艺者人前强颜欢笑、谦恭而矜持的神色与人后独自悲叹辛酸的艰涩,这些不仅造成悬念,激发阅读兴趣体现作者的独运匠心,更反映了贫富不均、世态炎凉的社会现状,突出底层贫苦者的悲惨境遇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材料选自赵家业的《陈纳德》。标题是命题时加的。陈纳德(1893.09.06-1958.07.27),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行员。曾为第二次世界大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的指挥官,有“飞虎将军”之称。陈纳先后参加了淞沪会南京保卫武汉会,与中国和空军司令官共同指挥战斗。他还在组建了航空学校,后来又到航校任飞行教官室主任,负责给高级班授课。陈纳德于194588日离开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82个月零8天,与八年抗结下不解之缘。1958718日,艾森豪威总统和美国会批准晋升陈纳德为中将。1958727日,陈纳德逝世。美国国防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他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墓志,镌刻着他所获得的各种奖章;背面是用中文写的“陈纳德将军之墓”,这是阿灵顿公墓中唯一的中文文字。在八年的抗战中,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中国人民最信赖的朋友。

实用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对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实用类文本阅读,在选文外,命题者添加了关于人物的3条相关链接,旨在帮助考生准确把握人物。

12. 1【参考答案】C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从2009年开始,多项选择题采用分层级给分的方法,即根据各个选择的难易度赋分,而不是简单地区分正误。其中ABD四个选项是对传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CE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概括。

C项符合原文意思,而且需要考生在阅读全文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所以是第一正确选项,给3分;D项虽然符合原文意思,但仅仅体现在第4-6自然段中,而且较容易归纳,所以是第二正确选项,给2分;B项“为扩建成都郊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只是陈纳德认为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表现的一个方面,在选文后边的相关链接②引述《陈纳德回忆录》中说“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因此该项不完全符合原文的意思,所以只给1分;A项“陈纳德接线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这一信息与原文不符,原文说他接信后,先来中国考察,到“7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E项“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说“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是陈纳德,而非飞虎队;因而AE两项均不符合原文的意思,为错误选项,所以均不给分。

2【参考答案】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陈纳德作为出色军事家的材料体现,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传主的精神。此题要求说明其具体体现,信息集中在文本的3-5段。一位出色的军事家的具体表现,无外乎军事才能(理论)和军事战功(实际)两方面,这就需要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考生只要把原文中的有关内容准确找出,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梳理即可。

3【参考答案】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开了服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③真诚正直,善良有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人格魅力是陈纳德的作为一位杰出军事家的优秀品质,也是这篇传记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禀承的内外信使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代表人类灵魂本质及个性特点的性格、气质、品德、品质、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严、魅力等。陈纳德的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工作中的坚定勇敢,也体现在生活中善良真诚。此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些信息均分散隐含在原文中。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原文,并对相关信息加以准确提炼、概括和梳理,是不难找到答案的。

4【参考答案】①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国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②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③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视野达到辉煌的顶峰;④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⑤受到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⑥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试题解析】高考试卷中设置探究题,是新课程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的探究题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只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中设置探究题,体现了教与考的统一。虽然经过七年的高考命题实践,探究题要怎样命题还在不断探索之中。本题要求根据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理解。体现多角度思考的要求,相对难些。题干引文在文本的倒数第2段,做好题的前提是熟悉文本,把握住文章的写作主旨,并能准确筛选重要信息,建立要点意识,对传主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参考答案”提供了8个要点,只要答对4点即可,给考生答题提供了较大的发挥余地,“评分参考”中规定:“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考生可以在所列出的8个要点任选4个作答,也可以在8个要点之外作答。给分的依据是看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论述是否充分,从而充分体现了探究题的性质和特点。

第Ⅱ卷 表达题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五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3道选择题和2道表达题组成。该大题与2012年相比,题量一样,赋分总体相同,共20分。前面3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后面2道表达题中,语句补写题6分,图文转换题5分。

13.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本题所给的四个句子,只有B项中的成语使用恰当。成语“浩如烟海”用来形容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B句中说的是中华典籍的丰富,用来概括这个意思的成语是恰当的。其他几句中的成语,即A句中的“振振有词”、C句中的“电光石火”和D句中的“平分秋色”,使用都是不恰当的。A句对“他”进行了描写,说他一到课堂上就很能讲,滔滔不绝,与他平时的沉默寡言形成对照,但成语“振振有词”并非用来形容人的能说,它是用来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的,与原句的语意要求不符;“电光石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C句中显然把这个成语误解了,用错了对象,不妥;“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D句的意思是“几家”,所以该句用这个成语不恰当。考生只要能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应该不会判断错。

14.【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结构性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正确选项是A项,这一句没有结构性语病,而B句、C句和D句都存在语句的结构性错误,只不过其中的病句小类有所不同。B句的毛病属“搭配不当”,句中“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中“调控”与“行为”不搭配;C句的毛病属“不合逻辑”,句中“作者观察仔细,一泓清泉、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朗朗歌声”不是“观察”可得的,而句子最后一句“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的主语应该是“作者”,应该在“都能”后加上“使他”;D句的主要问题是“成分残缺”,句中“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出现”没有宾语,应该在“说教”后加上“现象”或“问题”。

15【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衔接连贯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只有这一项各句的衔接最为恰当。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题面所给各句的表义及其相互之间的语义关系。文段首句已给出,该句明确指出,“风物”的展览,展出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由此可推知,接下来的表达应该围绕“作品”来进行。题面中六个句子说的也确实都是关于“作品”的相关内容,然而仅凭这一点还是无法确定孰先孰后。接下来应该考察和分析各句的具体语义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句①③⑥是对作品展意义概括,句②④⑤是对作品涉及内容风格的描述。按一般常理,当人们观展的时候,是先内容后意义,有了这两个结论,就可以排除AD选项。接下来只需考察BC选项。句①③⑥和句②④⑤各是两部分,不能混淆。因此,可判定C是最佳选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整个文段也只有用句③结尾才合情合理。

16. 【参考答案】①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②才能被植物吸收;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攫取信息、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该题题面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的是水对植物的重要作用,文段在内容上相关,旨在提供相关内容与信息;有三个空缺,要求考生补写恰当的句子。文段共五句话,一、三、四句的每句开头都是概括水的作用: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谁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第五句以“因此”开头,可见是对上文四句话的总结概括。根据所填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和与前后句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句①应为概括性语句,因为后面的句子“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是对句①的注解,而句②应与其前面的句子“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构成一种条件关系,③是个煞尾句。由句③前面已给的“因此”这样的文字,可以知道:句③应该是一个通过推断得出的带有结论性质的话语。

17. 【参考答案】标志由山、水、太阳及十个环构成。山、水、太阳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十个环相扣形成保护圈,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强化了环保意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解析】图文转换题型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现了教学中对社会生产、科技信息发展特征的关注与分析及综合概括能力的考查。考试中命题形式大体上包括图文、表文转换两类。在表达要求上,包括把图表信息直接表述为文字和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两类。本题所给的是“中国环境标志”,要求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并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同时又70个字的限制。这是考生答题时必须要注意的。照章办事应该是这类题的作答原则,构图要素的说明要体现说明顺序,寓意要关注“中国环境”。

第六大题,写作(60分)

18.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写作是表达应用,当属E级。为了引导对学生在写作中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将F级也放在这里。

  【试题解析】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新材料作文题型始终坚持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等原则,并通过题干的具体要求,将立意的自主权、文体的选择权和标题的拟定权交给考生。到目前为止,作为高考作文题型比较而言,新材料作文题型还是优于其他题型。

就命题形式来看,今年作文试题仍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不易跑题,利于发挥学生水平,难易适中,较往年难度稍有降低。去年船夫和油漆工的故事讲完就结束了,今年讲完故事后,借老切割师之口说出关键句,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话,提醒了命题的着眼点,因此审题难度降低。

从命题内容来看,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考自身的成长。老切割师具有经验和技术,年轻切割师拥有勇气、胆量和气魄。作文材料看似与时事政治无关,其实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了思考。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有了丰富的经验,容易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目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年轻人拿出胆量,锐意进取,不患得患失,专心致志搞经济,凝神聚力谋发展,摒弃外在干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这样改革开放才能成功。从个人角度思考,每个人的进步都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还要敢想敢干、敢闯,不畏浮云遮望眼,走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今年作文延续了几年来关注生活,感悟人生的主题,符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准则。

作文不仅是选拔人才,也体现一种社会舆论的导示,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关注生活,关注热点问题,关注自身的成长,思考人生。善于思辨、回忆、联想就可以写出优秀作文,思辨能力的差别,语言能力的优劣,就可辨出分数的高低。作文不仅考查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还考查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作文材料解读】作文材料中含有5个人物,代表五种类型的人,在面对挑战机遇和挑战时,商人反复咨询、坚持不懈、敢于尝试;专家提出建议(但不是核心);很多切割师害怕风险、没有勇气、不敢动手、患得患失(起到衬托作用);老切割师经验丰富、考虑周密、技艺高超、富有经验技术;年轻的徒弟有勇气、胆大、毫无顾虑、一往无前、咬准目标不放松,展现了年轻切割师的勇气。

要想成功,只有经验技术是不行的(很多切割师便是代表),只有勇气也不行(年轻切割师成功的前提是老切割师设计了周密的方案),老切割师说的话便是作文的关键句,这句话揭示了切割成功的原因“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点明了成功的三要素,并突出了勇气的重要作用,核心价值,形成主次关系。“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抖”,点明了成功要具备的心态,要专心致志,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这样才能将事情做到完美,取得成功。

【立意角度】符合题意的立意角度:①经验+技术+勇气=成功:以勇气为中心,可以正面谈勇气的价值、积极作用,也可反面谈缺乏勇气的弊端、负面影响。不能只谈勇气,要将三者结合在一起谈。如出现只谈勇气的作文要慎重,要看整篇内容。②放下顾虑:可以正面谈排除干扰、心无杂念,关注每一小步,每个细节、每个步骤;也可反面谈顾虑重重、患得患失、不敢下手等。③面对挑战与机遇,要坚持不懈,勇于尝试。④团队精神,齐心协力。

  还有其他可选择的角度,这里不再举例。因为考生的知识积累、能力程度和人生修养不同,在考试现场所投射的眼光不同,因而产生和选择的角度就会不同,这是很自然的。正如《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说明”中所指出的,只要所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就属于“符合题意”。这也正是新材料作文所具有的开放性、多样性的特征。

  以上说的是考场作文初始阶段审题构思的事情。其实,要写好一篇高考作文,审题构思、选择角度、确定立意、选用材料、明确文体、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语言运用,哪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特别说明:本文参考了余闻历年的课标卷试题分析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