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夫精髓何处寻 (顶礼师祖 刘奇兰公)(转武术万维)

 面似满月 2012-12-06
http://www.xici.net/d157304543.htm

功夫精髓何处寻 (顶礼师祖 刘奇兰公)(转武术万维)
 
注:不知照片拍摄者为何将刘奇兰公的名字搞错)
        偶然在西祠胡同发现一介绍形意刘老太的文章,系刘公奇兰之后人。读后感慨颇多,现在举国上下一片国术热,论著似海,大师如潮---  但真正得道之人少之又少。何解?说到底是现在的人们大多脱离了土地,脱离了农田,耕种机械化,行路不用腿,养尊处优(城里人自不必说)。既使有心习武之人亦是看看书,打打座,站站桩,冲冲拳而已。已然忘却了那片孕育出无限生机的沃土,实乃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形意拳何来?最明显的就是三体式,不必说李老农(李洛能),看了刘老太的图片,我想大家都明白了吧!太极拳何来?亦是陈王庭“忙时耕田,闲来造拳;。后人硬给加上种种玄之又玄的高深理论,编造出花里胡哨的种种套路,让人一头雾水,后学者如从此入手无异于钻冰取火 缘木求鱼。大家都知道形意拳是内家拳又叫气功拳,形意内功是不练自得。入门不要站三体式,先打劈拳,不多久你就会觉得丹田发热,整个身体犹如铁铸一般。好了,可以站三体式了,不要理会太多的规矩,主练丹田气聚抻筋拔骨。农家有谚:外边有搂钱的耙子,家里有盛钱的匣子;。丹田就是匣子,不过盛的是精气神。站三体式,就是这个过程。之后行立坐卧  举手投足皆是练功,达到不练自练  不练自得之妙境!               (一家之言,只增笑而)
 
 
 
老人就以这种简单的方式,诱导教学习学发力模式
 
这个农具叫“连杆”(音)。这个是练习功夫的好方式。
 
这个叫豆饼,圆形重约10KG,也是练功之辅助器械
 
老牛,也是练抵角桩功力的活动器械,功夫好的人,执牛角能将牛摔翻在地。
 
96岁老人,干活也用形意那种劲力,因为省力、长功、健身。
 
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不算老,100以上才算老人!
这位老人是鞭杆高手,曾经一人执鞭斗群狼。评为佳话。
 
100多岁老人。形意健身真有效。
 
刘奇兰简介:(1819年-1889年,一说1832年-1905年),字奇翡,河北深县人,清末著名武术家,李洛能八大弟子之一,精十二形的龙形,绝技为“龙形搜骨”。为河北派形意拳最主要的传承者之一。
刘奇兰家中为书香门第,为当地望族。颇通书墨,兼擅武术。拜李洛能为师,学习形意拳,为其八大弟子之一。其为人寛宏,有长者之风,家中经常有人前来拜访,讨论拳术,常在交谈之后即大为拜服,要求成为他的弟子。
刘奇兰一系,重视五行拳,但与山西派不同,很少练习十二形,随个人天赋,至多只取其中一二形来练习。重视身法与腿法,故其门下多以身法快捷而闻名。
刘奇兰乐于指导后进,如孙禄堂等人,皆曾上门问学,接受他的指导。其弟子李存义,创天津中华武士会,将形意拳推广到全国,使得刘奇兰这一系成为形意拳中最盛。
      其祖上乃书香门弟,颇有家财,刘自幼方读诗书,通文墨,亦酷爱武术,精通多种拳术,后将李飞羽师请入家中任教,深感武学精奥,又刻苦研习数年,功臻大成,且造诣颇深,常有闻名来访者,初会刘奇兰,只要交谈三言两语,即会服于他,据传,一日有一张姓武师闻名来访,提出较试拳技,刘则见状,欣然应充,遂起身相迎,张趁刘起身未稳之际,突发一拳如雷闪电,直奔刘前胸击来,谁知张一拳击到刘身后墙上,振的窗户作响,张惊愕不已,抬头望去,只见刘已贴于墙上,少许时间方落地,张钦佩不已。遂结为莫逆,由此可见,刘之内功,拳技皆属上乘,已达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神奇境界。
  他无门户之见,集思广益,精通多种拳械。他待人宽厚,教徒有方,他的高徒李存义,其子刘文华在武界享有名望。及其书童王福元,在山西一代享有盛誉。
  刘奇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技击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无门户之见,破守秘之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属难能可贵,由此可见刘之博大胸怀与教育思想之开明,他广泛联系各派、砌磋交流技艺,集思广益,不断对拳技拳理进行总结,重视武技训练,善于因材施教,因而刘之所传弟子成功者甚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王福元、李存义、张占魁.耿继善,周明泰.田静杰、刘晓兰.刘凤春.刘德宽及其子刘文华等人。刘文华,字殿琛,子承父艺,著有<<形意拳抉微>>一书流传于世。
     刘奇兰与师弟郭云深专程到京师肃王府,拜访董海川,并与董切磋技艺。因各有所长,战三日不分胜负。于是由较技到相互倾慕,遂永结金兰,一时传为武坛佳话。此后就有“形意、八卦合一门”之说。嗣后又有“不分轸域、消除界限”的“七侠结义”、“九侠盟誓”之举。所谓“七侠”,系指奇兰名徒李存义、张占魁、耿成信、周明泰、刘德宽和海川名徒程廷华、尹福。所谓“九侠”,除上述7人外,另有奇兰名徒田静杰、刘凤春。
    刘奇兰先生的生平见于正史的很少,不过他的事迹也可通过一些介绍晚清武林人物的小说来管窥一二,我知道的有:张宝瑞的《真倒慈禧》主要介绍八卦门前辈尹福,但书中对老辈武林中人都有涉及,张宝瑞的《醉鬼张三》中也有刘前辈的事迹。
 
刘奇兰论形意拳
一  则
   形意拳术之道,体用莫分,自己练者为体,行之于彼为用。自己练时,眼不可散乱,将视一极点处,或看自己之手,将神气定住,内外合一,不可移动,要用之于彼,或看彼上之两眼,或看彼之中心,或看彼下之两足。不要站定成式,不可专用成法,或掌或拳,望着就使,起落进退,变化不穷,是用智而取胜于敌也。若用成法,即能胜于人,亦是一时之侥幸耳。所应晓者,须固住自己神气,不使散乱,此谓无敌于天下也。
二  则
    形意拳经云:“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敌将之用者,“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好似箭卷地风,束身而起,长身而落。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是内外诚实如一也)。进步不胜,必有胆寒之心”也。此是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所用之法也。
三 则
    道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时出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古人云:“所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虽空,乃至实至诚也。忽然有敌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无意即无火也),随彼意而应之。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即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也。此是养灵根而静心者所用之法也。夫练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能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而不可测。然能至是者,鲜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