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辩伪论

 伊通河畔 2012-12-06

古玉辩伪论


市场上古玉赝品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真品率仅有百分之五不足。所以藏友们对古玉真赝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这实属正常。

争论归争论,如果是以“长眼力、辩真赝、积累知识”为目的,就应该宽容、大度、无私心、讲真话。古玉不上手,甚至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揣摩、研究,很难定真赝。放在网上的图片与实物更会有很大差异,所以断代的准确率更低。

究其藏品来源,有地摊捡漏;有竞拍收藏;有传世遗存;亦有早期收藏不好说,不便说的来源。这些都不为博友所知,出处只有自己最清楚。想起一个小故事:一个盗墓者刚刚挖出一块古铜镜,拿到北京去卖。因为沁蚀不重,被专家断为赝品。盗墓者说:“这是刚挖出来的!”,一生气摔到地上,碎了。专家一看断茬灰白色,真品!连说可惜!

对古玉真赝判断,应慎重。不宜轻易给别人藏品下结论“假的”、“赝品”、甚至讲些讥讽的话。这样做,是对藏友的不尊重,玉品衬托着人品也显露了人品的浅薄。从交流、研究出发,留言就应该讲清真在哪里,赝在何处,才会给人以启迪和借鉴。

古玉的真赝是古玉自己说了算,评论只是对它的研究,并不能决定古玉的真假。收藏与展示,是将心爱的古玉与博友共享。如果不是以网上推销为目的,评论为真为赝并不重要,自己喜欢就好,余者都在其次

到网上寻觅精美的古玉欣赏,是一种享受,也是眼力的一次提升。网络为有疑问、探讨个人看法,或求教别人的收藏爱好者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园地。经常看看博友藏品,再看看博文后面精确、到位的点评,定会获益匪浅。同时,也是对每位点评者学识的认知。

由于藏友收藏经历、类别、年代的不同,走过的路也有很大差别。在古玉鉴别方法上,有主张眼力为主;有主张科技手段为主;有主张细部放大图观察为主;有主张强光下拍摄特征为主。有主张以馆藏品为标准;亦有主张开门为标准……种种方法各有所长。当然,无论何种方法都应拿出足以令人信服的依据,并符合客观实际。

个人的判断、看法,经过一段时间知识的积累、沉淀,学识水平的提高,也会有更准确的认知,甚至与最初的观点相悖。那么留在博友网页上的留言,就会成为对自己的一种嘲讽。

对那些以贩假为目的,故意颠倒黑白、靠网上蒙人、赚取昧心钱者,要另当别论,应是深恶痛疾,该给予无情的揭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