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五味子

 chh71 2012-12-07

南五味子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五味子──华中五味子。别名:南五味子、香苏、红铃子。来源:为林兰科。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ts.的果实。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枝细长,红褐色,有皮孔。叶椭圆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1cm,宽3~7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疏锯齿。花单性,异株,单生或1~2朵生于叶腋,橙黄色;花梗纤细,长2~4cm;花被片5~9;雄蕊10~15,雄蕊柱倒卵形;紫蕊群近球形,心皮30~50。聚合果长6~9cm;浆果近球形,长6~9mm,红色,肉质。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种名: 南五味子
  学名: 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科: 五味子科
  属: 五味子属
  拼音名:Nanwuweizi
  英文名:Schisandra sphenantheraRehd
  藤本,各部无毛。叶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3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或尖,基部狭楔形或宽楔形,边有疏齿,侧脉每边5-7条;上面具淡褐色透明腺点,叶柄长0.6-2.5厘米。花单生于叶腋,雌雄异株;雄花:花被片白色或淡黄色,8-17片,中轮最大1片,椭圆形,长8-13毫米,宽4-10毫米;花托椭圆体形,顶端伸长圆柱状,不凸出雄蕊群外;雄蕊群球形,直径8-9毫米,具雄蕊30-70枚;雄蕊长1-2毫米,药隔与花丝连成扁四方形,药隔顶端横长圆形,药室几与雄蕊等长,花丝极短。花梗长0.7-4.5厘米;雌花:花被片与雄花相似,雌蕊群椭圆体形或球形,直径约l0毫米,具雌蕊40-60枚;子房宽卵圆形,花柱具盾状心形的柱头冠,胚珠3-5叠生于腹缝线上。花梗长3-13厘米。聚合果球形,径1.5-3.5厘米;小浆果倒卵圆形,长8-14毫米,外果皮薄革质,干时显出种子。种子2-3,稀4-5,肾形或肾状椭圆体形,长4-6毫米,宽3-5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1]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5张)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集中在黄河流域以南,主要分布于华中,西南,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生于海拔1 000米以下的山坡、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1]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喜温暖湿润气候。

编辑本段综合利用价值

  根、茎、叶、种子均可入药;种子为滋补强壮剂和镇咳药,治神经衰弱、支气管炎等症;茎、叶、果实可提取芳香油;茎皮可作绳索。[1]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性状】:本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
  【鉴别】:取本品粉末lg,加环己烷lO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蒸干,残渣加环己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南五味子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安五脂素对照品,加环己烷制成每1m1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丙酮(6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磷钼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深蓝色斑点。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检查】:杂质 不得过1%(附录Ⅸ A)。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四氢呋喃一水(38:6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酯甲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五味子酯甲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含40tL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O.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五味子酯甲(G。H。:()9)不得少于0.20%。
  【炮制】:南五味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醋南五味子 取净南五味子,照醋蒸法(附录Ⅱ D)蒸至黑色。用时捣碎。
  【别名】: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长梗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
  【来源】: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 longe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 (K. peltigera Rehd. et Wils.),以根、根皮与茎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英文名】: Schisandra sphenanthert Wils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
  【制法】:
  南五味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醋南五味子: 取净南五味子,照醋蒸法(附录Ⅱ D)蒸至黑色。用时捣碎。表面棕黑色,干瘪,果肉常紧贴种子上,无黏性。种子表面棕色,无光泽。
  【性状】:本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五味子作为名贵常用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应用面较广、用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是生产健脑安神、调节神经药品及保健品的首选药材。由于它对人体多方面的有益作用,其利用范围愈来愈广,现已突破原来的药用范畴,在酿酒、制果汁等方面也已被广泛利用,被列为第三代果树,是一种应用价值高、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的野生经济植物
  五味子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栽培、管理方法简单。五味子为多年生植物,栽种后三年可结果,五年后,平均亩产可达350公斤左右,可留存10-15年。
  以下是五味子的种植技术:

优质选种

  种类当前没有栽培品,同属植物华中五味子也作五味子入药,商品称“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其果粒较小,肉较薄,品质差。产陕西、山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繁殖处理

  繁殖方法野生五味子除种子繁殖外,主要靠地下横走茎繁殖。在人工栽培中,很多人进行了扦插,压条和种子繁殖的研究。其结果扦插压条虽然也能生根发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难,处理时要求条件不易掌握,均不如种子繁殖。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易行,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苗子。
  1.种子的选择五味子的种子最好在秋季收获期间进行生穗选,选留果粒大、均匀一致的果穗作种用,单独干燥和保管。干燥时切勿火烤、炕烘或锅炒。可晒干或阴干,放通风干燥处贮藏。
  2.种子处理
  (1)室外处理于结冻前将选作种用的果实,用清水浸泡至果肉涨起时搓去果肉。五味子的秕粒很多。出种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率60%左右,在搓果肉的同时可将浮在水面上的秕粒除掉。搓掉果肉后的种子再用清水浸泡5—7天,使种子充分吸水,每隔两天换一次水,在换水时还可清除一部分秕粒。浸泡后捞出控干与2—3倍于种子的湿砂混匀,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0.5米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厘米的细土,再盖上柴草或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6月即可裂口播种。处理场地要选择高燥地点,以免水浸烂种。
  (2)室内处理2月下旬将种子移入室内清除果肉,拌上湿砂装入木箱进行砂藏处理,其温度可保持在5℃—15℃之间,翌春即可裂口播种。

播种育苗

  1.育苗田的选择育苗田可选择肥沃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也可选用老参地。育苗以床作为好,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做床,低洼易涝,雨水多的地块可做成高床,床高15厘米左右。高燥干旱,雨水较少的地块可做成平床。不论哪种床都要有15厘米以上的疏松土层,床宽1.2米,长视地势而定。床土要耙细清除杂质,每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10千克,与床土充分搅拌均匀,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2.播种时期和方法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厘米,覆土1.5—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左右。也可于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种当年鲜籽,即选择当年成熟度一致,粒大而饱满的果粒,搓去果肉,用清水漂洗一下,控干后即可播种。
  3.苗田管理播种后搭1—1.5米高的棚架,上面用草帘或苇帘等遮荫,土壤干旱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30%—40%,待小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掉遮荫帘。并要经常队长昌,保持清洁,翌春即可移栽定植。

移栽

  1.选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林缘地或熟地,以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每公顷施基肥20—30吨,整平耙细备用。
  2.移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行株距120厘米×50厘米,为使行株距均匀,可以拉绳定穴,在穴的位置上做一标志,然后挖成深30—35厘米、直径30厘米的穴,每穴栽一株。栽时要使根系舒展,防止窝根与倒根,栽后踏实,灌足水,待水渗完后用土封穴。15天后进行查苗,没成活的需进行补苗。

田间管理

  1.灌水施肥五味子喜肥,生长期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栽植成活后,要经常藻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冻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前灌一次水,以利越冬。孕蕾开花结果期,除需要足够水分外,还需要大量养分。每年追肥1—2次,第一次在展叶期进行,第二次在开花后进行。一般每株可追施腐熟的农家肥料5—10千克。追施方法,可在距根部30—50厘米周围开15—20厘米深的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开沟时勿伤根系。
  2.剪枝五味子枝条春、夏、秋三季均可修剪。
  (1)春剪一般在枝条萌芽前进行。剪掉过密果枝和枯枝,剪后枝条疏密适度,互不干扰。
  (2)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主要剪掉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等。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要进行疏剪或短截。夏剪进行得好,秋季可轻剪或不剪。
  (3)秋剪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
  不论何时剪枝,都应选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并引蔓上架。
  3.搭架移植后第二年即应搭架。可用水泥柱或角钢做立柱,用木杆或8号铁线在立柱上部拉一横线,每个主处立一竹杆或木杆,竹杆高2.5—3米,直径1.5—5厘米,用绑线固定在横线上,然后引蔓上架,开始时可用强绑,之后即自然缠绕上架。
  4.松土、除草五味子生育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时要避免碰伤根系,在五味子基部做好树盘,便于灌水。
  5.培土入冬前在五味子基部培土,可以保护五味子安全越冬。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6.病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5月上旬至8月上旬发病,开始时叶片萎蔫,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病株死亡。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根际浇灌。
  (2)叶枯病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先由叶尖或边缘干枯,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干枯而脱落,随之果实萎缩,造成早期落果。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和3%井冈霉素50ppm液交替喷雾。喷药次数可视病情确定。

采收加工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采收,随熟随采。采摘时要轻拿轻放,以保障商品质量。加工时可日晒或烘干。烘干时,开始时室温在60℃左右,当五味子达半干时将温度降到40℃—50℃,达到八成干时挪到室外日晒至全干,搓去果柄,挑出黑粒即可入库贮藏。

编辑本段园林用途

  南五味子枝叶繁茂,夏有香花、秋有红果,是庭园和公园垂直绿化的良好树种。

编辑本段药品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0.5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南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检查:杂质不得过1%。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五味子酯甲对照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五味子酯甲5mg)。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约18ml,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甲醇各20μl,分别置三支具塞试管中,挥去甲醇,再分别精密加入10%变色酸澄清水溶液0.5ml、硫酸3ml、水1.5ml,摇匀,置沸水浴中加热30分钟,迅速冷却,以上述甲醇管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B),分别在57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即得。本品含总木脂素以五味子酯甲(C30H32O9)计,不得少于3.0%。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1.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等:用五味子酊治疗100例,总有效65例。
  2.病毒性肝炎:用五味子粉或五味子仁制剂(五味子煎剂基本无效)治疗迁延性及慢性传染性肝炎数千例,获得较好疗效。如某空军医院治373例,1月后sGPT316例复常,占84.3%;治急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347例,19天后331例sGPT复常。又S市中山医院等用五味子粉单方及复方治疗慢性肝炎400例,连用8周,降sGPT总有效率为96%;N市用五味子粉治迁延性、慢性肝炎400例,经2月左右治疗,sGPT复常235例占58%,总有效355例占88%,对症状改善也都有相当疗效,但停药后sGPT反跳率较高。
  3.感染性疾病:
  (1)单用五味子(个别加中草药)每日60克,治疗急性尿路感染27例,服完1疗程5天者25例均获治愈。
  (2)用治急性菌痢33例(其中11例加1~3次氯霉素或1~4次四环素,20例合并补液),治愈29例,显效3例。
  (3)用治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合用补液14例,加用氯霉素5例),治愈20例。
  (4)用治良性肠炎10例均愈,多在1~4天热退、大便阴转。
  4.支气管哮喘:属虚证者常配地黄山茱萸、胡桃肉等,方如都气丸;属风寒或痰饮者配干姜细辛麻黄等用,如小青龙汤。在用锑-273治疗血吸虫病时配合五味子粉剂,对肝脏有显著保护,sGPT的增高数单用锑剂组比并用五味子粉剂组远为显著(P>0.01),并用组的各种症状亦显著减轻。此外,还用于气阴不足之失眠、心悸、虚汗、少气等。
  5.用于久嗽虚喘:五味子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对于肺肾两亏所致的久咳虚喘,可以收止咳平喘的效果,常配党参、麦冬、熟地、山萸肉等。
  6.用于津少口渴、体弱多汗等症:本品能生津止渴、固涩敛汗。常可配麦冬、生地、天花粉等用于治津口渴。又可配党参、黎冬、浮小麦、牡蛎等治体虚多汗,无论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均能应用。
  7.避免肝脏受损:研究显示本品对于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在利用四氯化碳(CCl4)让动物中毒的实验里,五味子能改善受试动物的肝功能。这种对抗四氯化碳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因五味子可以提高肝脏麸胺基硫(GSH)浓度、以及增进与麸胺基硫还原酵素(GSHreductase)的活性的缘故。
  8.促进肝脏细胞再生:Kubo等人(1992)指出,五味子能刺激肝脏部分切除之动物的肝脏细胞再生能力。它藉由促进鸟氨酸脱羧(ODC)的活性,刺激肝脏细胞再生,这是肝脏再生初期阶段的一种重要生化活动。

编辑本段深度介绍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藤长2.5-4m。单叶互生,革质,稍厚而柔软,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9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常有透明腺点,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紫色而有光泽;雌雄异株,花单生叶腋,花冠白色或淡黄色,具芳香,径2-3cm,花期6-7月;浆果深红至暗蓝色,球形,果期9-12月,种子肾形。生于
  向阳空旷地及灌丛中。主产河南、陕西、甘肃。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尚未脱落时采摘,拣去果枝及杂质,晒干。
  性状:果实呈不规则形,较小,直径2~5mm;表面暗红色或棕褐色,果皮肉质较薄,无光泽,内含种子1~2粒。种子肾形,表面黄棕色,略呈颗粒状。
  化学成分:种子含五味子甲素A(schizandrinA)、五味子酯甲、乙、丙、丁、(schisantherinA,B,C,D,E)等。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为南五内酯酸,同时还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南五内酯(Ⅲ)、(+)-安五脂素(Ⅲ)、二氢愈疮木脂素(Ⅳ)d-表面加巴辛和β-甾醇(Ⅵ)。
  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1~3g;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调敷;或捣敷;或煎水洗。
  禁忌
  内服:煎汤,6~10g;研末,3~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油调敷。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炮制】:南五味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蒸至黑色。用时捣碎。表面棕黑色,干瘪,果肉常紧贴种子上,无黏性。种子表面棕色,无光泽。
  【性味与归经】: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别名】:红木香紫金藤紫荆皮、盘柱香、内红消、风沙藤、小血藤、长梗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
  【来源】: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南五味子KadsuralongepedunculataFinetetGagnep(K.peltigeraRWils.),以根、根皮与茎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编辑本段参考文献

  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 in Bull. Soc. Bot. France 52: Mem. 7: 183. 1947; 湖北植物志1: 435. 1976; 中国树木志1: 528. 1983; 广东植物志1: 23.图23. 1987. ——K. peltigera Rehd. et Wils. in Sargent, Pl. Wils. 1: 410. 1913; Hand. -Mazz. Symb. Sin. 7: 245. 1931; Fang, Icon. Pl. Omei. 2 (2): pl. 74. 194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