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出你骨子里的善 仁 美

 聽雨軒sjh 2012-12-08

活出你骨子里的善 仁 美

一个男人的一清如水

  有时候我们会把“善”归在伦理学领域里面来讨论,“美”是归在美学,这是学术范围。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大概又会发现善跟美很难分开来谈。所以我们大概都有印象,不管是在老子的哲学,或者是在孔子的哲学里,当他谈到“善”的时候,大概都会带到“美”的问题来看。在孔子的世界,比较儒家的世界,当他谈“美”的时候,他往往觉得有时候是不够的。所以他谈武王的音乐,他觉得武王的音乐好漂亮,像一个大交响曲,有一种华贵灿烂,可是他觉得不够,因为当他听到尧舜韶乐的时候,他觉得那是至善至美,能够超越美。

  可是在老子的哲学里,有一种很精彩的论辩,他觉得如果天下的人都在谈“善”的时候,那个善很危险,会变成一个外在的形式,所以“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如果都知道那个美是美,都模仿那个美的时候,可能已经不是美。

  拿到这个题目以后,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我很少触碰“善”的这个领域?我们为什么会在“善”上面装一个“伪”、伪装的,假的。

  我们举出竹林七贤里面的阮籍,有两个事件我们可以谈一下。

  第一个我们知道阮籍隔壁邻居住了一个蛮漂亮的年轻少妇,大家都觉得那个女孩好漂亮,也都很爱看她,人的本能的欲望。可是大家都不敢去她家,因为觉得你去她家就有嫌疑,八卦杂志也会报道。阮籍不太管,阮籍就去了,也很喜欢跟这个年轻漂亮少妇聊天。聊天聊得开心了,他就会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那更糟糕了,就太多嫌疑了。可是我们看到阮籍在那个时代当中,所谓的竹林七贤,他有一个活出他自己的某一种坚持。就是他的一清如水,他不在意世俗里面沸沸扬扬的传闻,不在乎这些八卦杂志的报道。

  好,我们没有下结论说,我们赞成还是不赞成阮籍的行为。我们只是说阮籍不是圣人,竹林七贤都不是“圣”,是“贤”。“圣”是儒家里面达到生命最完美的状况才称为“圣”,他们大概有小小人性上的缺陷和欲望,他们就在完成他们自己,可是他们很真性情。那个真性情是他觉得这个邻居很漂亮,我喜欢跟她聊天,也很聊得来,我就去跟她聊天,他回来做一个很真性情的、单纯的自己。

  今天如果我们谈善跟不善,它必须是具体的,是现实生活行为里的东西,如果善变成一个很抽象空洞的理论,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是否有足够能量担待“善”?

  阮籍的第二个故事我们再来谈一下。

  从东汉以后,中国的文化非常讲究孝道。儒家最重要的两个道德,两个善,一个是忠,一个孝,对国家的尽忠,对长辈父母应该尽的尽孝。甚至帝王会说“以孝治天下”。孝成为一切治理国家、管理国家的一个核心标准和法则。孔子也很强调,在古礼当中丧礼是很大的一个礼。

  东汉以后,“举孝廉”,就是如果一个人是社区里面的孝子,他就可以出来做国家领导了。这个“善”变成了一个非常有目的性的东西的时候,它可以做假的。我们看到丧礼里面很多人就会跑来录影,看看你母亲去世了,你哭到什么程度,你悲哀到什么程度,然后去断定你孝顺的分数,去打那个分数。如果这个善被标榜,在社区里面传扬开来,他可以立刻做官的。当我们讲善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不安。善意可以打分数吗?

  所以阮籍母亲死了,所有人都来吊丧,看他怎么哭。孝子是要大哭的,是要号啕大哭的,要用你的额头去撞那个棺材,撞到流血。因为表现悲哀,如果你哭不出来,你要花钱去请五子哭墓。台湾现在还有这个习俗,就是有专门拿钱哭丧的,而且哭出腔调。现在在台湾都是用大喇叭,对着每一家,让你听到说我多悲哀、有多痛苦。

  阮籍在整个的丧礼过程当中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世说新语》里面有一个非常动人的结尾,他说:“宾客散尽,阮籍吐血三声。”那个血就这样“啪”的喷出来。

  我大概知道为什么我不太讲“善”这个字,害怕这个字,如果我没有足够的行动力量、能量去担待这个字的话,就会流于空洞。

  有多少人会说,这个阮籍多不孝。可是这个人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动人的活出自我的人的风范。

  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得到祝福

  儒家里有一个字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仁”,仁爱的“仁”。

  我对别人仁慈,我对别人仁爱,我爱一个人,我悲悯一个人,同情一个人这个叫做“仁”。可是孔子讲的“仁”的本意其实非常有趣。有个小吃叫杏仁豆腐,嗑瓜子有个瓜子仁,“仁”是种子坚硬的部分里面保有的那个最柔软的“芽”,发生生命的“芽”。

  有一天我在嗑瓜子,忽然想到这个“仁”可能是孔子讲的那个“仁”的时候,我吓一大跳,然后就觉得哲学对这个“仁”字的祝福,其实是生命应该得到生长,那是“善”最好的本意。

  任何一个状态的生命,不管低卑的植物、动物,或者到灵长类的人类,他的生命都应该被祝福,阳光在祝福他,空气在祝福他,所有的水在祝福他,使这个生命成长,就像一朵花在开放一样。这或许就是“仁”在儒家核心位置的应该谈的东西。

  台湾有一种很高的桐木叫油桐,可以榨油,木材可以做木屐的。可是后来都不太用桐油和木屐,所以漫山遍野就是当年种下来的桐花林,四五月如果有机会去台湾,车子过高速公路,山的两边全都是白花花的一片。我们说那个是“美”。现在台湾有一个桐花季,变成了像日本的樱花季一样,也规划出了很多的小路在桐花的底下,桐花很特别,它开了以后就会大片大片地飘落。

  我站在一棵桐花树底下,大概5分钟没有动,身上落满了桐花,地上全是桐花。

  有一次我在那边走,有一个妈妈也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在那里。男孩在地上玩,他妈妈在远处跟别人聊天。突然小男孩大叫,妈妈妈妈!原来他在玩的时候,花已经全部落在他周边,当他站起来想找妈妈时,不知道怎么办。他不能踩那个花,因为每一朵花都好漂亮,他就一直叫他妈妈。他妈妈说:“笨蛋,过来。”

  有时候大人稍微不小心,就会忽略孩子的善意跟美。这个妈妈第三次说:“笨蛋,你过来啊。”我就过去跟她说,你的儿子几岁了?她说5岁了,我就说真了不起,如果他5岁舍不得去踩一朵花,我相信他一生都不会随便去伤害生命。

  善意跟美,美的感动其实是在一起的。他舍不得踩烂、毁坏一个美的东西。

  我在大学教书,会觉得我要跟这些年轻的生命学更多的东西。因为有时候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在世俗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人之间的很多权谋的争斗,winice慢慢会失去对人最单纯的美和善的信念,古语说:“大仁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我们在追求知识、追求学问,越来越变成一个成长的人、大人。可是必须要不断回到儿童的原点,才能够保有那个赤子之心的部分。

  桐花的故事没有讲完。我问男孩的妈妈,你知道桐花为什么会一直飘吗?她不知道。这么盛放、这么漂亮,还没有枯黄、还没有枯萎,它就掉落了。因为我读了一本书,我们知道桐花是雌雄同株,它们在树上交配,传花粉,雌蕊再开始结成一个油桐果。要结成油桐果需要很多养分,所以伟大的雄花就说我们一起飘落,离开这个树,把所有的养分留给雌花们。我觉得这是男性最应该骄傲的一件事情。

  我想在很多人欣赏桐花季的时候,看到的是花的飘零,花的美。可是有了背后这个自然知识,就会被震动。生命为了完成繁衍,为了下一代生命的成长,可以如此飘零。

  生物世界有很多这个部分。我看到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很残酷的实验。非洲有种很大的蚊子,产卵时生物学家就用火去烧它,蚊子会一直卷曲起来,全身都烧焦了,腹部的卵还全部被保护着,那个卵还可以孵化。

  “仁”也许是这个东西,是生命强韧的、顽强的力量。生命在任何困境当中,它都必须被祝福扩大跟繁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