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埃及游感之二

 冬天的虎丘 2012-12-09

俺在埃及仅盘桓数日,就总结出了“环境决定历史”的六字箴言。这个对史学界的重大理论贡献堪与一牛、二马、江三表比肩,即如牛顿之于物理学、马尔萨斯和马寅初于人口学、“三个代表”于马主毛思邓理。纵观古人建筑陈迹,大多陵墓庙宇,中西皆然,埃及亦是。俺中华民族,也号称四、五千年文明史,但拿得出手的真凭实据不过些出土的青铜器、陶器,还有就是乌龟壳王八盖上的甲骨文。几千年以上的地表建筑早已灰飞湮灭荡然无存。然而在埃及,四、五千年前由巨大的花岗岩构建的神庙遗址、雕像石刻和帝王陵墓比比皆是,不仅件件令人惊讶震撼,而且相当一部分保存完好。花岗岩成了集建筑、雕刻、文字图案等各类古代社会信息于一身的唯一载体。这些信息得以长存至今,首先受益于花岗岩的坚硬不朽,其次归功于埃及干旱少雨的沙漠气候。赤地千里、漫天黄沙,不服?不服就埋你。如颇为著名的阿布辛贝神庙,就是在黄沙的掩埋下,躲过风化之劫,千百年之后才又被人重新发现给刨出来。三、四千年前的法老遗体木乃伊至今保存完好,当地干燥的气候功不可没。反观咱这疙瘩,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的黄河长江流域,自古雨水充沛、草木繁茂、气候温和,适于农耕固然不赖,但保存文物,想肉身不朽、宫殿永存,就比人家差老鼻子了。砖木结构的房子,在湿润气候里,即便帝王庙堂,也难撑过一两百年。您没见天安门、颐和园,三天两头搭棚子、支帐子,闷在里头搬砖掀瓦、偷梁换柱、涂漆抹粉。再说了,古埃及那建筑盖的,真叫不惜材料不惜力。每块几十吨重的大花岗岩石头就敢生往上垒,后人想拆想毁都不容易。当年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虽然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檐牙高啄、钩心斗角,但据俺判断,绝对是形象工程的鼻祖。秦始皇要真有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那两下子,哪怕仅有一小部分阿房宫用大块头的花岗岩招呼,也不至于“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了。以前俺还夸过欧洲那些花岗岩盖的歌特式教堂,精美壮观、结实抗造、百年不倒。如今见到了卢克索的神庙,才找到感觉,知道嘛叫宏伟了。上百根数人才能合抱的大石柱,根根数十米高,布满了精美的浮雕,矗立一堂数千年不倒,上面尼罗河泛滥的淹痕依稀可辩。几十米长的方尖碑,整块花岗岩凿出来的,六、七十吨重,愣能借着尼罗河的舟楫之利,运到千里之外,用沙堆土掩的招数再给立起来。绝了!真活活臊死俺堂堂中华的尧舜禹汤、汉武秦皇、周吴郑王!

IMG_0381

IMG_0362

卢克索神庙里巨大的石柱

IMG_0356

整根花岗岩的方尖碑其实有几十米高呢

离近了看就显得巨大无比了

IMG_0385

N多个小型狮身人面像

IMG_0329

国王谷以前曾发生过恐怖分子射杀游客的事件

IMG_0332

与在国王谷专门保护游客的士兵合影。

不过要给小费的哟。

IMG_0497

出土的拉美西斯巨大雕像保存完好

IMG_0495

狮身人面像似乎是古埃及人的最爱

开罗市区一瞥

阶梯金字塔的历史最为古老,说是有五、六千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