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电影

 阿郎小刀 2012-12-09
     记得年幼时除了过年过节最兴奋和开心的就是看电影了,不论是父母单位有新片老片人们总是早早吃了晚饭拧着小凳到球场占个好位,然后嗑着瓜子、吃着小口、聊着天,小屁孩则在球场内外嬉戏打闹,气氛是不亚于逢年过节的,读书了也时常有包场子组织看电影,同学们都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鸡似的。
       到了九十年代初,在读中专的时候,常常和两三同好到放映厅去寻最新的空运大片,那时口袋里没几个钱,吃是舍不得吃的,看电影倒是堪称奢侈,坐着沙发、喝着咖啡、还一定要是立体环绕声的,总觉得看电影就该是一种极高品味的享受。
       或许是受到父祖辈的影响,常记得祖父说过“穷在家,富在外”,用祖父的话说就是不管在家里有多穷,该节俭的就要节俭,有机会到外面的世界“到此一游”的话是不要怕花钱的,吃要吃特色,看要看美景,到了父亲就不止于“穷在家,富在外”了,“在外要舍得花钱,在家也要在自己条件内享受”,父亲在家吃、穿、日用都很省,他主张做“物质的穷人,精神的富翁”,除了满柜的书外,单位里第一批用索尼卡带收录机的,第一批用黑胶留声机的,第一批买黑白电视机的,第一批黑白换彩电的,第一批听CD的,第一批用LD的,第一批CD改装VCD的,第一批换超强纠错的,第一批看上了DVD的……这退了休还老挂着mp3,而我就这样被潜移默化了,在我身上“精神享受”地位是至高的,看大片、赏经典、关注新作品在我的精神生活中也就不可或缺了。
       从幼年时的有什么看什么,到追逐境外大片,再到现在的选择性观看,类别、热门、主角、导演、编剧、网上影评……成了我看电影、看什么电影的参考依据,特别是网上影评,在互联网普及之初,网评就是我选择性看片的重要参考,或许那时候常在网上写影评的人没那么浮躁吧,对影片的评论总相对还是较客观的,纯灌水的人比较少,所以我一直对影评比较关注,也常以一些比较中肯的影评来指导影片的观看。可曾几何时,渐渐发现在各影评网站和论坛里写影评的人暴增,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审美不一样、着重点不一样,各抒己见,这本该是好事,可写影评的人是多了,灌水的也多了,找茬的也多了,攻击影片的多了,攻击导演、编剧的多了,攻击演员的多了,相互攻击的更多了,网站论坛像个菜市场了、骂场了。是电影拍得越来越烂了?还是人们的观赏水平越来越高了?或者是人心越来越浮躁了?
       电影本真就是个娱乐性的东西,或给人一个情感的发泄、或补充、或感染,把故事、小说立体化了,改了再编,编了再改,或编剧、导演为给观者一个感官及心灵的震撼和刺激,可很多人和这银幕,甚至和自己都较起真来了,还都较得起劲了,较得口水直喷,较得针锋相对了,较得火药味十足了。
       我们平常时看电影,除去记录性的影片和科教性的影片外,其实都是娱乐性的为主的,导演、编剧不是文史学者专家,做一个娱乐性的东西出来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十全十美、毫无破绽的,搁谁谁也办不到,这不符合史实,那不符合当时逻辑,这不是某某某能说出的话,那不是谁谁谁会干出的事……史实、道具、化妆、语言、礼仪等等,直挺挺的摆出来我想大家也许也都看不懂了、不想看了。
       看电影也就图个消遣,寻个快乐,找个刺激,求个感觉,我看过很多好的影评,它们从不同角度对电影里各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不但提出看法,做出不肯不阿的评价,还让我学到了一些平常时学不到看不到的知识,比如说汉代的人穿长装汉服是不穿裤子的,腿脚上只是套上一节裹腿;《大兵小将》里的那段歌出自于《诗经》等等。
       看电影真要较真可就没有一部电影是可以看的了,故事不就是各种机遇巧合进行艺术拼接而成的吗?就如好评如潮、众人注目的《阿凡达》、《变形金刚》也经不起较真吧?起码那外星生物就是虚构的,也没有人能扛得起钢铁的轻轻一小碰,更不用说拥有那么高智慧和高科技的外星机械生物的一抡,还能给地球上的常规土枪土炮给摧毁了?
       看电影太较真很容易失去看电影的初衷和快乐,愉悦心情的东西,甚至是艺术品,乐趣全在一个“赏”字。“赏”,欣赏,观赏,就得有个好心态、好心情,有识之士为了这个“赏”字不还特地创造出了个“缺陷美”“残缺美”吗?图个开心、图个感染、图个刺激就好。
       看电影有时候就如品茶,“喝好茶,好好喝茶”,喝茶不能一味找缺点,而要品不同的茶的不同特点,不然好茶也品不到好茶味来,更享受不到“茶禅一味”之乐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