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智慧】孝子要做的三件事:事亲、事兄、家理

 莫愁文苑 2012-12-11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孝子要做三件事,是“事亲”、“事兄”、“家理”,这是从切身的环境、从一个家庭的范围说起。
  “居家理”,就是居家能够治理好。关于“居家理”,徐复观说过:“在中国历史中,在大危难之际之能免于销毁,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得力于‘家族’。而此家族实为以道德为中心的自治团体。”在这一家族中传统的孝道、悌道、父子之间的犹如君臣之道,是构成这一“以道德为中心的自治团体”的主要道德,是维系中国“免于销毁”的有力的保证之一,可见“家”、“居家理”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之重大了。这三件事情,要做好的标准就是“三德”:“孝”、“悌”、“理”。然后要做三种迁移、转化,这便是“三移”:“忠可移于君”、“顺可移于长”、“治可移于官”。这种“三移”的过程与结果是:以孝道来奉事君王,那么也就会忠诚;以奉事兄长的敬顺来奉事尊长,那么也就会顺从;君子居家能够治理而化成之,以此做官也能治理而化成。
  这是孔子设计的理想的线路,是由内而外,由家庭之内而推广到家庭之外,由家——社会——国——天下,其根本在孝,其效果在和。因为孝悌,然后由子与父母和谐、弟与兄长和谐,而至于家庭和谐,再至于社会和谐,然后是一国的和谐。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我们往往局限于一家来理解,其实每一个社会的家庭细胞都能这样,那么推演出去,就是一个广阔的社会、国家、天下的“和”与“兴”了。这就是大视野下的“万事兴”了。
  由家内的“三事”,即“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至于社会,那么就会变移、迁移,移用为另种“三事”,即“忠君”、“顺长”、“治官”。这便立身于世,且广扬名声了。
  现代人讲究人生的成功,孔子也提倡人生的成功。孔子曾说:“三十而立。”(《论语·为政篇》)人到三十不要还是匍匐着,挺不起胸膛,而是要堂堂正正、有名有姓、有为有成地站立、挺立在人世,做个堂堂七尺汉子了!孔子还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篇》)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是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名望的话,那么也就不值得惧怕了。
  扬名、广扬名,就是播扬、广泛地播扬名声、名望。孔子指出的是由内而外的途径与方法,那就是由“行成于内”而至于外的“名立于后世”。现代人可以更加理智地抽取其中的智慧,那就是必须先有内在的品德、修养、素质、能力、本领、智慧,然后才能转化为外在的事业,最后臻于人生的成功,而名立于后世。
  这内在的素养、素质,不要忘记“事亲孝”、“事兄悌”、“居家理”;这外在的奋斗也不妨尝试一下“忠可移于君”、“顺可移于长”、“治可移于官”,也许不无作用。当然一切不可“愚”,死扣一通远不如活参、活用、活化一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