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穴12、络穴15个要记牢?原络配穴法

 cyc456 2012-12-12

 

原穴12、络穴15个要记牢 原络配穴法

 

一、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十二经在人体的腕、踝关节处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阴经的原穴,就是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另有穴位。

 经脉

 肺经

 大肠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

 膀胱

 肾经

 心包

 三焦

 胆经

肝经 

任脉 

督脉 

脾之大络 

 原穴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溪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络穴

 列缺

 偏历

 丰隆

 公孙

 通里

 支正

 飞扬

 大钟

 内关

 外关

 光明

 蠡沟

 鸠尾

 长强

 大包

原,根源。先天之气与遗传之气,为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关元穴),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也是十二经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人身的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穴,接受五脏之气的灌溉与滋润,五脏的原穴乃五脏的原气集中与汇聚之处,所以各经的原穴,对各经的脏腑乃具有重要作用。

选穴时选用原穴,可以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从而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如:咳嗽取肺之原穴太渊、心痛心悸取心包之原穴大陵,都有很好的效果。人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邪气首先在其所属本经上流溢,当邪气不断增多,本经容纳不下时,邪气就会通过络穴流向与本经相表里的经脉。

1太渊穴为肺经腧穴。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该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地,动脉搏动处(中医在此把脉)。功能为止咳化痰,扶正祛邪,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无脉症,手腕痛。 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

冲阳穴,针灸穴位名,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功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主治: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牙痛等。

2太白穴:脾经上的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指压太白穴可治疗湿疹。

公孙:脾经的络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即太白穴的下一个穴位。主治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3腕骨穴:简便取穴法:沿后溪穴赤白肉际向上推,有高骨挡住,凹陷中即是。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肩臂疼痛麻木,腕痛,指挛,胁痛,热病汗不出,口腔炎,黄疸,消渴,糖尿病,瘛疭,惊风,疟疾。

支正:小肠经络穴,位于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4京骨:膀胱经之原穴。位置在足外侧,第5跖(zhi)骨粗隆下缘赤白肉际处。取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功用:清热止痉,明目舒筋。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5大陵: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位于手掌的太渊和神门之间,腕掌横纹的中点处。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6阳池(三焦经原穴):在腕背横纹中,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疟疾;女性手脚冰凉。

7丘墟:胆经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丘墟据历代针灸文献记载,丘墟穴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等。

光明穴:胆经的络穴,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编辑本段解剖  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编辑本段主治疾病  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8偏历:大肠经络穴,两手虎口交叉,当中指尽处是穴。主治:鼻衄,耳聋,耳鸣,目赤,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水肿,腕臂痛等。

9通里:心经的络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主治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10飞扬:膀胱经之络穴,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向上飞扬。功用:清热安神,舒筋活络。位置: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痔疮,膀胱炎,癫痫,眩晕等。

11大钟:肾经的络穴。大钟古指编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太钟名意与大钟同。

肾经络穴。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是经水由高处落入低处,经水落下时散发出大量的水湿气体,水湿气体吸热后飘散于穴外,本穴有联络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肾经络穴。编辑本段运行规律  一是吸热后循肾上行,二是吸热后别走膀胱经。编辑本段标准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编辑本段取法  正坐或仰卧位,平太溪下0.5寸,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凹陷处取穴。

12蠡沟:肝经的络穴,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胫部酸痛;月经不调,阴痒,阴挺,疝气,睾丸肿痛;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

13鸠尾:为任脉之络穴。位于脐上七寸。可消除疲劳、治疗晕车晕船、可以缓解焦躁性格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4大包——脾之大穴的络穴。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作用〗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主治〗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每天坚持按摩该穴位,具有丰胸美容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双手按住大包穴后,从胸外侧向内推压胸部三十六次;其次,手掌按住大包穴,再旋转推压三十六次;最后,用手指搓揉大包穴三十六次。

二、络穴的功能——久病入络 相表里的经脉,他们是通过络穴联系在一起的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联属,其中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脏腑、阴阳、表里关系。其中: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这些表里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为用。我们经常挂在口边的词:肝胆相照就是这种表现。相表里的经脉,他们是通过络穴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不难看出,络穴在选穴时的重要性。常言道:久病入络,也是说明这一点。我们的先民早就发现这一现象,并且依之来治病保健。同时和原穴一起,这就是原络配穴法。

络穴,是人本十四经(加上任脉与督脉)在其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络穴。十二正经的络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督二脉和脾之大络,总称十五络穴。络脉,是正经脉的一道分支,是维系十二经脉阴阳经气交换相互平衡的重要途径,犹如运输线只有宽广的大道来输送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分支出的小道予以弥补不足,才能循环运输畅通无阻。络穴,就是这些分支处的交通枢纽。

络穴除了主治本经病证外,也主治本经和表里经循行所过部位及其归属脏腑的疾患。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配使用。用原络配穴,一般取先病之经的原穴和后病之经的络穴

十五络脉者,实者必见,虚者必下。由此说明络脉的实证是血壅血瘀而使血液循环受阻,故在表体可能见到——特别是在四肢部位易于见到络脉的显露结滞郁血现象;络脉的虚证,为络脉内的血液不足、其络脉空虚而血液循环亦差,故络脉必然显得“虚软下萎”,所以在皮肤的表面就不易见到。

治疗络脉的实证、可用三棱针点刺络脉的“结处”(即特别突出外显的紫黑点)放血,使黑色的血液流出,如血转变为红颜色时而止,如出不止可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其血即止,体弱者当少量出血隔两日再放,以防出血量多而发昏,可用三至五次酌情放血处治为宜。

对治疗络脉的虚证。应该用药物补血活络治疗较好。如用经络疗法当采用温灸法,或采用传热疗法及药物温熨法为宜。凡是在腰部和手足四肢之处患有“风寒湿痹”的疼痛,或因“跌打损伤”的疼痛,若经久治不愈应检察四肢处络脉“有无阻塞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