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抓病句特征解病句

 紫曦唯幂1 2012-12-13
巧抓病句特征解病句

 病句辨识与修改是初高中学生学习难点之所在。如何帮助学生们突破,值得思索。据笔者来说,巧抓病句特征是关键。

    高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病句类型主要有六种,分别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病句,都各有其特征,若在讲练中,认真指导学生巧抓病句特征解题,就会做到实在高效。

   下面我们就讲讲常见病句病点特征:

    一、“搭配不当”常见病句病点特征:

    1、一面(肯定或否定)与两面(肯定和否定)不搭配

    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

如: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又如:

    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再如: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验着人间的温暖

2、并列动词,不能全搭配,如:

我们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

3、介词搭配不当,如: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二、“成分残缺”常见病句病点特征:

1、句子以“介词”开头,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

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他深受教育。

2、及物动词要带宾语。

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的办法),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3、由句间意义看所缺关联词

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尽管)时间并不长。

三、“结构混乱”常见病句病点特征:

1、反问句和判断句杂合。如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
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
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合。如

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四、“语序不当”常见病句病点特征: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如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如
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如
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如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
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会受到损失。
一对相互呼应的关联词,前后主语不一致,第一个关联词放在第一句
主语之后;若前后句主语一致,第一个关联词放在第一句主语之前。
五、“表意不明”常见病句病点特征:
1、指代不明。如
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
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又如
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
推理的人,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句子中有代词时,可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
2、句子歧义:
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
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
了危险。
3、误用多重否定,如:
无时无刻没有想念她。
句子含有否定词时,要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无时无刻”“不明不白”
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要注意使用。

又如:

出发之前,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句子中若含有“避免”“预防”“防止”“忌”“仿造”等词,就要意识到它们不能带否定式,否则所说的意思相反。

六、“不合逻辑”常见病句病点特征:

1、不分主次,如:

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2、主客颠倒,如:

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3、自相矛盾,如: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幸免的一个。
又如:
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
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注意矛盾用语,看是否成立。
再如:
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二百万元以上
句子中出现了数字词,就要注意是否矛盾。

4、并列不当,如:

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又如: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
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并列用语,要注意分类标准是否妥当。
5、强加因果,如:
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
工人。
6、不分对象,如:
我们将光临你们单位参观。
句子中有谦辞或敬辞时,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
7、不分层递,如:
新闻媒体的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