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叶棕

 chh71 2012-12-13

贝叶棕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中文学名:贝叶棕
拉丁学名:Corypha umbraculifea Lin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棕榈目 Arecales
科:棕榈科 Palmae

编辑本段科属

  贝叶棕属棕榈科,是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亚洲热带,它通常树高20米左右,长得高大、雄伟,树干笔直,浑圆,没有枝丫,树冠象一把巨伞,叶片象手掌一样散开,给人一种庄重、充满活力的感觉,是热带地区绿化环境的优良树种。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产缅甸,印度及斯里兰卡。我国西双版纳早年引种,已归化。现我国华南、东南及西南省区有引种。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贝叶棕属,茎单生,高1 8~25m,下部叶柄(鞘)残基粗厚,上部叶柄(鞘)残基常“人"字形开裂,并有叶柄(鞘)痕深沟。叶厚革质,长1.5~2m,宽2.5~3.5m,掌状深裂,裂片80~1 OO片,中央裂片披针形或长线状披针形,长60~1 00cm,宽7~1 Ocm,先端裂,两侧边缘裂片较狭,中肋粗,明显,长70~90cm;叶长,两侧有短齿。果球形,直径3~3.5cm,内含种子1粒。花期2~4月,果熟期翌年5~6月。

相关图片

相关图片(4张)

编辑本段园林用途

  供观赏。叶宽大、坚实、柔韧,古印度用其叶刻经文,称“贝叶经”,保存数百年而不腐烂。多栽培于寺庙前,为小乘佛教礼仪树种。

贝叶棕

贝叶棕(5张)

编辑本段文化历史

  你知道吗?贝叶棕还是东南亚地区文化的传播者呢。很早以前,东南亚人民就开创了用贝叶棕的巨大叶片来记录自己民族的文字,因此东南亚文化在历史上有"绿叶文化"之称。佛教上赫赫有名的"贝叶经"也就是用贝叶棕之叶片制作而成的。有人认为贝叶棕是一种地理和民族文化的标记树。只要是热带地区,哪里有佛教,哪里就有贝叶棕。西双版纳的傣族信奉小乘佛教,佛寺院内种植的贝叶棕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据研究,是随着小乘佛教的传播,由印度经缅甸而被引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同东南亚地区人民一样,很早就有用贝叶代"纸"记录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他们把剑形的贝叶叶片经过简单的加工:修整、压平、水煮、晒干,然后装订成册,用特制"铁笔"就可在上面流利刻写文字了,刻完后涂上植物油,叶面上就出现清晰的字迹。贝叶经久耐用,使用次数的增加不但不会腿色反而能使字迹越来越清楚,现存百年之久的贝叶经仍字字清晰可辨。
  傣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贝叶作为载体使之得以记载并流传至今。据说其中仅经书就有8万4千部之多,内容涉及佛教经典、医学理论、文学艺术等等。在中国,傣医药与中医、藏医、蒙医并列被人们称为四大医药,就是因为傣医药的理论、历史、临床经验等都是潭ㄔ诒匆渡希?裉觳诺靡哉?矸⒕颍?⒃谖魉?婺山?⒘舜鲆揭┭芯克?⒋鲆皆旱取4鲎宓奈难ё髌贩岣欢嗖剩??恐诙啵?谥泄??5个少数民族中首屈一指,仅上千行的叙事长诗就有500多部,如《巴塔麻嘎捧尚罗(创世史诗)》、《葫芦信》、《松帕敏和嘎西娜》、《召树屯(孔雀公主)》等,如若不是刻写贝叶上,这些优美动人的长诗就将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今天的人们就再也欣赏不到这些珍品了。
  因为贝叶棕在文化上有着重要价值,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视贝叶为自己文化发展的象征,并常常以此引为自豪,甚至对贝叶棕加以神化,认为只有心诚的佛爷才能种活它。但是,科学家已经揭开了这个谜,能否种活贝叶树的关键是能否掌握它的催芽和种植枝术。贝叶棕不仅是绿化环境的优良品,而且还有一大植物奇观,它大约40年开花一次,一生只开一次花,然后结果,果熟即整株死亡去,留下"儿孙满园"。这在植物学上叫做"一次性花果植物"。
  在西双版纳,至今都还流传着一个有关于贝叶的故事:古时候,汉族、傣族、哈尼族的祖先一同去西天取经,在回来的路上经过一条大河,他们乘坐的船翻了,三人上岸后,打开包袱晾晒经书,汉族的经文写在纸上,晒干后就象鸡脚印,所以现在的汉字就象鸡脚印;哈尼族的经文写在牛皮上,晒干后为了充饥就烤着吃了,所以现在哈尼族没有文字;只有傣族就聪明,把经文写在贝叶上,晒干后字迹清晰依旧,所以傣族的文字就得以原样而完整地保存并流传至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