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割耳放血治疗皮肤病

 水面回风 2012-12-15
       割耳放血治疗皮肤病
        割耳放血治疗皮肤病是一种在民间以家传或口口相传形式流传的治疗皮肤病的特效方法,鲜有文字记载。笔者近日访问了一位擅长此术的民间人士,现将这种疗法简介如下。
        术者简介:笔者访问的是河北景县北留智镇北坡村一位严姓农村妇女,53岁,其父亲、舅舅都是民间医生。据严女讲,其父亲是祖传中医外科,她的技术是家传,她已从事此业10余年。
        治疗病种:各种瘙痒、红肿、脱屑、流水、疼痛的“癣”,不痛不痒的无效。经观察,治疗病种有银屑病、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急慢性湿疹、荨麻疹等多种以痒痛为主的皮肤病。
        治疗方法:只进行割耳放血,不服用任何药物,治疗前服用的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全部停服。具体操作如下:割耳前术者先轻轻揉捏患者耳部5min以上,使耳部充血,以剃须刀片的一角(每个刀片可用4次)在耳轮背面边缘处,从距上耳根约一指处下刀,沿耳轮背面向下割一弧线,长1.5-2cm,深1cm左右,不可深及软骨,以卫生纸轻压蘸血,反复轻拭,至出血量极少时,以纸贴切口,血自止,切口1天左右愈合,不留瘢痕。每次两耳都放血,每周1次,病重可每周2次。划割部位相当于耳背降压沟向上外平移至耳轮背面。出血量因病人年龄、体制而异,久病、年老者出血约1ml;新病、年轻者可达5ml以上,往往随着病情好转,出血量渐增多。
        禁忌:施行割耳放血禁忌颇多。饮食忌所有荤腥和有异味的蔬菜(香椿、香菜、韭菜等),忌辛辣,食用油只用花生油和芝麻油,可吃豆腐、牛奶等,病情稳定后可吃少量瘦猪肉。忌闻干锅(炒菜时炝锅);洗浴忌用刺激性大的浴液、洗发露;忌油漆、涂料、甲醛等化学性刺激物;忌汗出着风。病愈停止治疗后还需禁忌3个月,此后可以恢复正常。
        典型病例(略)
        疗效观察:严姓妇女每周六、日割治病人,每个周末都有20多人前来治疗,多是附近县市经人介绍来求治,也有天津、德州、衡水等较远地区开车前来就诊者。患者中有初病者,也有多年患病,顽固难愈者,短者治疗一两个月,长者治疗1年左右,最长一例是一位患病20多年的银屑病患者,治疗了近2年,痊愈后随访也已2年余。关于治愈率,据严妇讲,只要能坚持治疗,所有禁忌都能守住,90%以上都能治愈,家父观察,十之八九能治愈。
        体会:割耳治疗皮肤病是一种民间疗法,虽道理不明,却有奇效。自古就有“顽癣难治”的说法,对于银屑病、慢性湿疹、慢性寻麻疹等顽固性皮肤病,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既然割治能取得实际的效果,希望能引起同行重视,有条件时观察研究,探究机理,不致使这种民间奇术埋没消失。
耳尖放血治病多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退热消炎、止痛及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卷耳取尖上即是。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的作用。采用耳尖穴放血能泻火、解毒、活血、散瘀及调和阴阳。
      
        治疗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单侧患病取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用酒精棉球擦其针孔,左手反复挤压,如此数次,出血量达3-5滴即可,一般1-3次可治愈。

        急性卡他性眼结膜炎多因外感疫疠之邪所致,或兼肺胃积热,内外合邪交攻于目而发病。《灵枢·口问》云:“耳为宗脉之所聚”。《杂病源流犀烛》亦云:“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素问、脏器发时论》也指出:“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说明耳与全身脏腑经络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全身脏腑经络。五官等有病,取耳部穴位治疗,可收至满意的治疗。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将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上点刺出血,挤出8-10滴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3-6次腮腺肿胀可以消退。
      
                                                                              耳尖放血治病多 - 正博医易执业 - 正博医易执业

        治疗麦粒肿:将患眼同侧耳尖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放血2-3滴,每日1次,2-5次即可。

        麦 粒肿是指睑腺急性炎症,属中医“针眼”、“偷针”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有外感风热,内有脾胃积热,循经而上,攻于胞睑,蓄积成脓。治宜疏风清热 解毒。《证治准绳?七窍门》云:“土疳症脾胃上生毒,俗称偷针是也。……世传眼眦初生小包,视其背上即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名偷针。实解太阳 经结热也。”《灵枢?经脉》载有足太阳经支脉至耳上角“耳为宗脉之所聚”。《内经》又云:“血实者宜决之”。耳尖放血,实乃泻法,具有开导疏泻足太阳经之 功,太阳经气疏通,气血得行,肿胀自消。用此法治疗麦粒肿,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治疗口唇疱疹:把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点刺出血,挤出5-8滴血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治疗3-5天能结痂而愈。

        急性扁桃体炎属中医“风热乳蛾”范畴。本病多因细菌感染而发,主要症状为咽部红肿,以扁桃体最显著。中医认为,病因为肺胃蕴热,风热之邪犯肺,肺气失宣,邪 热循经搏结于喉核。《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穴位与各经脉的关系息息相连。《厘正按摩要术》说:“耳皮肉属肺。”而足阳明胃经的支 脉、经别上耳脉,至耳上角。且耳尖之穴最善泻肺胃之热,疏解上焦风热之邪。故运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取疏风泄热,利咽止痛之效。

        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耳与脏腑关系密切,耳尖穴的周围,散在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 经等经脉的支脉、支别;足太阳膀胱经则至“耳上角”,与耳尖穴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耳尖放血具有祛风清热、镇肝潜阳、清脑明目之功。研究证明,耳尖放血可以 影响血中一氧化氮的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进而降低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同时,该疗法还能减轻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

注意:出血性疾病、孕妇及体质虚弱和过敏性体质者,禁用上述耳尖穴放血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