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古典名园青浦曲水园

 only4dragon 2012-12-16

 青浦曲水园位于上海青浦城厢镇,曾称灵园,原是城隍庙的附属园林,始建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青浦曲水园简介

  曲水园坐北朝南,全园景物以凝和堂为中心,有觉堂、花神堂左右并峙,横向一轴三堂,是园林中少见的。三堂垣墙相隔,曲径相连,景色诱人。纵向也以凝和堂为轴,前堂后房(前:凝和堂,后:清籁山房),堂后有曲水长堤,环堤由鼎立之小濠梁、迎曦、恍对未来三景相绕。中以一山架二池为体(山:大假山小飞来峰,二池:荷花池、睡莲池)。园景的布局是以湖区为中心,南面为各自成园的花神堂、凝和堂,北侧为儿童游乐区,西侧为古建筑群有觉堂、得月轩区,东面则以绿化为主的植物景观区。各个景区皆环湖而营,自然成趣,合理而具匠心。全园蜿蜒起伏,十分精致。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

  曲水园占地约三十亩(1.82公顷),其中水体占15%。全园共有二十四景,园中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曲水园以小巧玲珑、典雅古朴著称,园中银杏参天,藤萝缭绕,古木林立,四季花卉长新,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树木枝荣叶茂,花繁果硕,素有“春日樱桃争艳,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腊梅璀璨”之誉,真是“四季名花桂为冠,满园金栗带香归”。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青浦曲水园名称由来

  青浦曲水园位于青浦城厢镇,据说为了建此园,曾向城中每个居民征募一文钱,故有“一园”之称。嘉庆三年(1798)改园名为“曲水”园,因园在大盈浦旁,取古人“曲水流觞”之意。 旧时,城隍庙向有“庙捐”,用以维持修庙,因曲水园与城隍庙为一体,园的修复经费来自“一文愿”(注:向青浦曲水园居民每人征募1文钱,或于地丁项下加纳制钱1文,称一文愿,亦名万人愿。),故又有“一文园”之称。  

 

曲水园傍环城河,原是城隍庙的附属园林,建有觉堂、得月轩、歌薰楼、迎晖阁,后青浦曲水园又增建岸舫、夕阳红半楼、凝和堂。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王希伊任青浦知县期内,园林又拓展荷花池、叠假山、筑曲水长堤,建涌翠亭、濯锦矶、喜雨桥、迎曦亭、恍对飞来、花神祠,取名为“灵园”。清喜庆三年(1798年)江苏学使刘云房,应知县杨东屏之邀,在园中吟诗宴饮,见园临大盈浦,园内池水迂回,取“曲水流殇”之意,易名曲水。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青浦曲水园历史沿革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起,拓地池筑堤累石,增建楼台,前后历四十余年,建成二十四景,三十余庙的园林。园内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于城隍庙东先后建有觉堂、得月轩、歌熏楼、迎晖阁等建筑,供香客小坐休憩。三十二年,又沿小溪流建旱舫、夕阳红半楼、凝和堂等。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王希伊任青浦知县期间,在得月轩东面浚池垒山,架水为梁,植以红莲,亘以长堤。增建涌翠亭、濯锦矶、喜雨桥、迎曦亭、恍对飞来、花神祠,至此初具园林规模,取名灵园。

  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江苏学使刘云房莅青浦,应知县杨东屏之邀,会集文人雅士在园中吟诗宴饮,见园临大盈浦,园内池水迂回,便取王羲之兰亭会饮,曲水流殇之意,改园名为曲水园。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占领青浦时,清军与华尔之洋枪队联合攻城,园毁于炮火。光绪十年至宣统二年间(公元1884-1910年),庙、园相继修复,并增设了放生池、花神堂等景。旧时,城隍庙向有“庙捐”,用以维持修庙,因曲水园与城隍庙为一体,园的修复经费来自“一文愿”(注:向居民每人征募1文钱,或于地丁项下加纳制钱1文,称一文愿,亦名万人愿。),故又有“一文园”之称。

  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由县公款公产管理处管辖,乃名为公园,到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邑绅张景周捐款1200元扩建,修假山,并建三层高台,称为景周亭,因可登高远眺松郡九峰,后改名九峰一览亭,曲水园亦易名中山公园。抗战开始,公园大部分被日机炸毁。

  解放后,不断修葺扩建,构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全园有迎仙阁、迎曦亭、镜心庐、天光云影、恍对飞来、小濠梁、坡仙亭、二桥、濯锦肌、虬龙洞、玉宇亭、米拜亭、环碧楼、花神祠、冰壶、清虚静泰、喜雨桥、舟居非水、夕阳红半楼、得月轩、有觉堂、清簌山房、白云坞、凝和堂等24景。1980年,恢复曲水园旧名。1983-1986年,市拨款80万元对全园重新修整,新叠假山两处,在空旷处,断以粉墙,通以游廊,蜿蜒起伏,精致含蓄。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曲水园造园手法

  青浦曲水园以大假山为中心,山间踏道盘旋,林木葱茏,城郊景色尽收眼底。大假山之前后有莲花池,其西有溪水相连,溪畔有长堤贯穿南北,是园内的主要游览线。两侧山水相依,亭桥相望。其建筑以凝和堂为主体,其东有花神堂庭院,堂西隔水有以有觉堂为中心的一组院落,周围有御书楼、得月楼等,凝和堂西北连有涌翠亭,长堤上有喜雨桥。小濠梁,迎曦,环池而立,体态各异。后池曲桥临波,长廊蜿蜒。园中松槐婆娑,银杏参天。

  曲水园起因于寺庙,所以在建筑布局上较为规则,坐北朝南。全园景物以凝和堂为主景,有觉堂、花神堂左右并峙,横向一轴三堂,是园林中少见的。三堂垣墙相隔,曲径相连,景色诱人。纵向也以凝和堂为轴,前堂后房(前:凝和堂,后:清籁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为体(山:大假山小飞来峰,二池:荷花池、睡莲池)。  

 

园景的布局是以湖区为中心,各个景区皆环湖而营,自然成趣,合理而具匠心,南面为各自成园的花神堂、凝和堂,北侧为儿童游乐区,西侧为古建筑群有觉堂、得月轩区,东面则以绿化为主的植物景观区。环湖而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游园必绕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

  曲水园以幽雅著称,建筑保持园林特色,厅堂都为青瓦墙,青砖构成门,皆是拱门、圆门或长方门。亭台之顶皆有观象物,或葫芦顶或花瓮顶等装饰讲究。植物以竹为主,有紫竹、慈孝竹、刚竹、凤尾竹等,遍及满园。路多为石板路,曲径通幽,错综有致。山有壁、立峰等余脉绵绵,石则嶙峋,似羊、似如意,千姿百态。布局精致含蓄并于轴线,具有园林艺术个性。

  曲水园以水见长,绿波廊将护城河大片水域接引入园,一山架两池的布局让古建筑恰到好处地与自然景观融成一体。池塘水渠、汀渚矾堤、长轩美亭、名花古木,把整座园林装扮得灵动多采,让游人能领略到一种园林悠久的历史内涵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园中弯弯曲水连接着莲池荷塘,岸边汀堤渚矶变幻多姿。以桂树青松为代表的众多古树名木长势旺盛,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古建筑大都依山傍水而建,水潭水塘随处可见,草地平展,曲径通幽,景色天成,野趣盎然。曲水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江南水乡风韵园林特色。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马清运设计“边界公园”,破解“两难”

  200多年来,曲水园几经兴废,而今终趋完善。历史上的二十四景,除白云坞等四景外,都得到了修复和保护。四个景区(西园、中园、东园、书艺苑)各具特色。西园以建筑为主,楼堂精美,庭院幽静;中园以山水见长,两池一山,荷花池是一水三亭,睡莲池是一水三屋,两池中间攀假山,山上古树参天,重峦复嶂,盘道上下,峰回路转;东园以野趣闻名,花木繁茂;书艺苑以古雅获誉,石鼓立地,碑刻满廊。

  它原是青浦城隍庙的宗教附园,院内曲径通幽,宅院雅致,桂花飘香,游鱼戏荷,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隐,逸、涵,微、娱等美学特征。解放后对公众开放,是青浦人晨练、对弈及票友搭班会艺的活动场所。但随着现代都市生活在青浦的繁荣,居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公共活动空间,曲水园封闭的传统风格越来越和现代生活冲突,如何使这座优秀的古典园林更好地走进现代居民的生活,成了一个急待破解的“两难”问题。  

 

2003年,留美青年建筑设计师马清运应邀来到青浦,决心破解这个“两难”问题。马清运认识到,曲水园的“两难”,实际是反映了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生活中“公园”两种理念的冲突。中国古典园林反映了中国仕大夫的世界观,注重与自然的交流,挖掘心灵世界的万象,内部精彩无限,对外则是—圈围墙十分封闭。公园是公共空间,是密集的居住状态形成的社会交往场所,是现代都市文明最根本的元素。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那些仍保留十分明显传统居住状态及空间格局的城市,何以保持原生状态,能否激发都市文明的能量,是新一代建筑师不可回避的论题。

  马清运通过“边界公园”的设计,将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及其所携带的公共活动引入传统的园林空间,正确解决公园的“园”和园林的“园”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改造设计中,把整个活动场地从南向北分成四条,在概念上赋予每个场地不同的职能。最北边是曲水园的南边沿,由实墙及步廊组成。第二条是水渠,由水道及两岸形成。第三条为广场,由广场地面及不同的踏步、坡道组成。第四条属于公园路的路旁景观,由原有的行道树及入行道组成。其中,第一条的职责是结束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段,并预备向现代公共空间转化的各种可能,处理手法上沿用了古典手段,采用了柱廊同景,窗墙的组合使廊与墙关系不断变化。在平面上廊时而在墙的北侧,朝曲水园开放,时而在墙南侧朝公园路开放。时而柱廊与实墙合而为一,时而又一分为二,合时有借景花窗,分时有天井小品。第二条水道体现了城隍庙和曲水园的关系,通过水道分割,既保留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又将城区公园路的公共活动与曲水园的静谧微妙相连,真是步移景变。

  与传统对话,强调创新,不造“假古董”,马清运认为,新的就是新的,不要“装古”。为此,他在设计上有意识引进一些现代元素,暗示“此岸为新岸”的事实。公共广场通向曲水园的三座桥,桥的扶手没有采取古典的木格护栏做法,而是轻盈的钢结构,无支架的纯玻璃扶手护栏,使桥具有强烈的漂浮效果。但为了提示人们桥的另一端是古典氛围,铺地则采用纯粹古典园林铺地方式。新形成的景墙步廊,与原来的景廊体系连接出,转角设置了一个角厅,处理手法完全现代,用厚实的混凝土板折叠而成,但古典造型的逻辑犹在。曲水园“边界公园”的设计实践,创造性地把封闭传统的园林引向了开放的城镇现代生活空间,这一探索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首肯。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曲水园园内景观

  一进曲水园,仰见仪门古典砖雕,仪门正面上镌“古邑灵迹”,背面雕着“一文园址”。院内梅树古松,让人心醉神迷。进内是九曲长廊回环,廓外百花争艳,宜于闲步神思。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跨入仪门,便被一袭迎风而来的桂香所陶醉,身不由己地循着花香,来到了“凝和堂”。凝和堂为全园主景,宏丽轩敞,堂前有小院,筑粉墙,设花坛,载植女贞、金桂、白玉兰、白皮松等树木。堂皆涂以紫红色,端庄凝重,堂中匾额初为清代李鸿章所书,堂之东西两壁悬有五尺长大幅字画四条。从凝和堂东侧厅出芭蕉院门,右边即花神堂,旧名花神祠,建于光绪十年。原堂内塑有十二月令花神像。每年逢农历二月十五百花生日,才开花以祀花神。  

 

“凝和堂”是全园主景,宏丽轩敞,堂前有小院,筑粉墙,设花坛。在“凝和堂”左右还有“觉堂”、“花神堂”。“凝和堂”的格局就和它的名字一样端庄而又凝重。步入堂内,黑底的匾额高悬在大门正上方,中堂为巨幅写意牡丹,缀以水仙,画意生机盎然。旁有行草对联一幅:“碧水绿廊凝月至明,清心怡景和煦是贵。”真是意境绝妙。堂内整齐地陈列着一套上好的红木家具,无论一桌一椅,不是一案一几,都显得古朴而又典雅。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凝和堂”庭中紫藤缭绕,松槐婆娑,山茶多姿,银杏参天。门口松梅山石盆景,古朴典雅。右月洞门上刻“俏梅劲松”,左月洞门上刻“莺歌燕舞”。院内那几棵挺拔的桂树,虽不婀娜多姿,也不婆娑娇柔,却挂了一树纤巧的小黄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真可谓悦情怡情,温馨满怀了。

  “凝和堂”北是一汪如皓月般的荷花池,“凝和堂”隔荷花池与一座大假山遥遥相对,池西南有“涌翠亭”,西有“喜雨桥”,并与池边水榭“小濠梁”等互成犄角,布局奇妙。建国初筑就的大假山上,青枫古柏,蔽日遮天,山上还有“飞虹醉月”、“达佛谷”、“老人峰”。山顶有“九峰一览亭”,高四层。过去登上平台,可远眺佘山、天马山、凤凰山、小昆山等“松郡九峰”。园内的“有觉堂”,是上海市仅存的两座无梁殿之一,具有较高的江南园林建筑艺术价值,别具一格。真是一石一水,一亭一阁,尽皆成趣。  

 

从“凝和堂”后向西是“涌翠亭”,过一小桥,便来到了“得月轩”,这是一排两层楼的红墙水轩,轩内是青浦美术界的画廊,长年陈列着青浦的名人字画。“涌翠亭”向北是长堤,堤上有座石拱桥,名为“喜雨桥”,在石拱桥中间的桥石上,两条飞龙栩栩如生。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得月轩在荷花池西岸,始建于清乾隆丙寅年(1746年)。南北排列,隔堤沿池而建,长达30米。上下南北贯通,南通有觉堂和舟居非水,北达玉字廊、玉字亭、“小飞来”等景点。可迂回上下,也是此轩建筑上的独到之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能就是轩名的由来。

  踱过“喜雨桥”,拾级登上位于园林中央的“小飞来”,眼前青枫古柏,蔽日遮天。山上还有“飞虹醉月”、“达佛谷”等景点。在山顶高处,低目俯瞰曲水园具有独特风格的古园,正沐浴在秋阳下,显得恬淡、清雅。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信步踱到山顶的“九峰一览亭”有四层楼高,这里是全园的精华,援梯而上登上高阁,可远眺青浦城廓,佘山、天马山、凤凰山、小昆山等“松郡九峰”尽收眼前。居高临下近观曲水园景,四周的古建筑组合成一个惠畅顺谐、自成风貌的有机整体,古木参天掩亭台楼榭,绿草如茵裹双池如镜,随着目光的流转,这些胜景便组合成一幅曲水园风景长卷。

 

沿着高阁的回廊细细品味,鸟瞰整座园林,南北两池荷绿水清,长堤亘绕,楼隐亭显,全园呈现出的一派古典美景尽收眼底。也许“九峰一览亭”的缘由也是来自于当年建园叠山时,远眺云间九峰沉浮于三泖之中,烟云翻滚、风光无边的景象吧。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小飞来”上的古树,皆是当年垒石堆山时旧物,虽然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霜侵蚀,却反使它们盘根错节,树身长满虬结,交接的枝柯铺展出层层绿荫,给“小飞来”增添了无限生机和幽深的感觉,游人栖身山间,顿然忘却了城市的喧嚣,领略到了山林的清幽。在“小飞来”西侧有一座造型新奇的“佛谷亭”,亭子为少见的三角形,小巧玲珑,亭的柱子上有一副楹联:“网开叁面疏而密、石垒壹山假亦真”。游客小憩其中,俯视脚下的蜿蜒曲水潺潺而流,再看远处的华堂美轩,便有置身于诗境的感觉。

  在曲水园东侧边,没有园林中传统的围墙隔园,曲水园借依环城河,由东折南,粉墙长廊、绿波细痕连成一体,与典雅的园林形成动静相辅,俗雅相容的大格局。靠在沿河岸边的护栏旁,园外护城河的荡漾碧波,以及对岸的巍峨脊瓴也全在视野之中,给人一种曲水园特有的悠远的静谧的美。  

 

园中那些精美雅净的楼台水榭、林石汀渚在苍翠茂密树荫衬托下,随处可以组成秀丽的图幅,或小桥流水,或碧波泛舟,或长堤卧桥,或池塘春草。园中高大的名木古树与庄重典雅的古建筑,高低错落,或隐或现,相互映衬,给人以轮廓分明、层次丰富、色彩艳丽的视觉享受。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曲水园西部的“石鼓文书艺苑”以古雅获誉,石鼓立地,碑刻满廊。在这里溢发着古文化幽香,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游人竞相观摩。

  石鼓文书艺苑左侧环绕院子南、西、北三面的古色古香的长廊,因长廊墙上嵌有84块石碑,被称为“碑廊”。碑文用各种字体书写,草书、小篆、行书、楷书、行草书、章草书、金文字等应有尽有。徜徉在碑廊时,大有步入中华书法艺术世界之感。一尊尊刻有“石鼓文”的石鼓成为青浦曲水园的一道文化景观。  

 

2700多年前的古文字——“石鼓文”,以“四言诗”的形式被刻在十块半人多高的形似鼓状的花岗岩上。这一仿制故宫珍宝馆石刻文字藏品,重刻“石鼓文”的十尊大石鼓近日在青浦曲水园的“石鼓文书艺苑”亮相。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据悉,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古人在十面石鼓上各刻了一首类似诗经的古诗,来歌咏战国秦代时君臣游猎场景和风俗。所刻书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历代书法家对其评价很高。石鼓是唐初被发现的,原存陕西凤翔,历代文人多有诗篇题咏。石鼓文是我国石刻之祖,被称为神物和中国第一古物。曲水园的石鼓文是仿制北京故宫的藏品而成的。仿制的十尊石鼓无论从材质、体积,还是形状、文字都严格参照了故宫珍藏的原石鼓,并由上海的书法石刻专家撰写刻制而成。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青浦曲水园

  石鼓文书艺苑院内有一座八角形的“石鼓亭”。亭顶是一头朝东而望的梅花鹿,似要把曲水园美景尽收眼底。亭南北两面的柱子上各有一副楹联,南面的楹联是:马鹿永怜鸣硕树,鲤鲂同乐游清流。横批是:康乐永好。北面的楹联是:逢兽不栗为骜马,处罟安宁方真贤。横批是:驾舫济渊。据说这两副对联及横批所用之字都出自于石鼓文。

  曲水园这一弹丸之地,其布局构架,富金石气韵,密不容针,疏能走马,其密处移五步恐错落一景,其疏处隔池望岸不知何处起步,曲水园真可谓曲径通幽,真水无边。此时便又想起晋人王羲之,流觞曲水,饮酒作诗。《兰亭集序》因他而生,流觞曲水因《兰亭集序》而存。中国文化的典藏,聚焦为一种精神再造。倘若在秋月朗照,菊黄蟹肥之际,游走曲水园,品一袭魏晋先人的遗风,那就更回味无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