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日地系统气候、五行场运行规律模型
六气:是中医学对风、热、暑、湿、燥、寒六种气候的简称。
六气的五行场属性为:风属木气场:热、暑属火气场:湿属土气场:燥属金气场:寒属水气场。
中医体系中,六气是对太阳(日)与地球(地)系统互动形成的地球气候、五行场运动变化规律的模拟。是两千年前中国人探索日地系统运动变化对地球人(生物)生存状态影响规律的模型理论。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现代科学[所谓气候,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雨、雷、电、云、雾、雹、雪、霜等一切大气物理现象。而天气,则是指一个地域瞬时或较短时间内的冷、热、风、雨等大气状态和现象的总和。天气是动态的,是永远变化更新的。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域多年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的概括。天气代表一个较短时间。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概括。气候是某一区域的平均天气状况,虽然有时是有变化的,但变化是很小的。现代科学认为,天气是地球大气运动的结果,它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气候源于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和地理因子。
中医体系中的气候,既有天气、气象、气候的涵义,也有天象(日、月、五星、28宿等天体的时空坐标位置)和物候(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时空坐标位置及生、长、壮、老已的生存状态)的内涵。换言之,中医体系中的气候,是一个天、地、人(生物)的全息概念。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整体全息观的体现。整部《黄帝内经》中,所用如:阴阳、五行、藏象、五运、六气等都是这样全息的概念。
中医学认为,地球气候(六气)的形成,不仅仅是太阳光辐射的结果。而是地球环境(地球自转、地轴、大气潮、海洋潮、地理因素等)与日、月、五星等太空天体互动而形成的。日、月、五星等天体与地球互动而形成的宇宙特殊能量------五行场才是地球气候的能量源。五行场是气候(六气)之本;六气(气候)是五行场之标。五行场是六气的场态;六气是五行场的能量(波、粒)态。五行场是宇宙物质能量信息的隐象、潜态;六气是宇宙物质能量信息的显象、显 态。
中医学认为,存在于地球大气圈内的宇宙特殊能量——五行场,是主宰地球生物命运的宇宙能量源。五行场能量的载体是六气。五行场能量肉眼不可见,而六气可以感知。因此,通过探索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就可以预测地球人类与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存状态。这就是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核心理论——五运六气的学说的成因。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已经从宇宙视野探索天地互动规律对地球人(生物)生存状态的影响。应该说,这是何等超前的先进的科学理论。而西方社会,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学者提出从地球范围来探索地球生态系统的理论。这就是英国学者J E拉弗洛克,他在1969年提出了著名的地球生物体理论——盖亚理论。盖亚(C A I A)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女神。拉弗洛克通过把整个地球看成盖亚以强调地球具有类似于生命的属性。其主要理论是地球由地圈、水圈、气圈以及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系统,对于外在或人为的干扰具有稳定性。
盖亚理论实际上是一种深刻的环境理论。盖亚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地球作为一整体,其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十分复杂。我们对此现在所知仅仅是皮毛。盖亚理论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相比,高下立判。但相对于西方学者们脱离宇宙环境、独立地研究基因、蛋白质、碱基来讲,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至少,是西方“还原论”的一种进步。
中医学将六气分为三个层次来探索,这就是:主气,客气和岁气(司天、在泉之气)
主气,是日地系统气候、五行场能量的第一层次。是对地球一年中六个季节(风季、热季、火季、湿季、燥季、寒季)的常态气候、五行场运行规律的模拟。
客气,是日地系统气候,五行场能量的第二层次。是对地球六季动态气候、五行场运行规律的模拟。
岁气,是日地系统气候、五行场能量的第三层次。是对地球一年气候、五行场运行规律的模拟。岁气包括司天、在泉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