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捏脊究竟怎样捏?

 大白兔奶奶 2012-12-16

许多妈妈都知道捏脊对宝贝身体有非常大的好处。宝贝积食,可以捏脊;宝贝睡眠不好,可以捏脊;宝贝体弱,可以捏脊。只是,究竟应该怎么捏,很多妈妈都不知道,也以为只有中医院的大夫们会捏脊,但其实捏脊手法并不难。之逸就在此给妈妈们详细地说一说,宝贝捏脊,究竟应该怎么捏。 

捏脊就是通过捏提宝贝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振荡其阳气,提高免疫力,祛除积攒在宝贝体内的多余的、有害的物质。坚持每日用正确的方法给宝贝捏脊一次,不仅能增强宝贝抵抗力,起到预防积食的作用,而且对于已经积食的宝贝来说,这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捏脊的流派很多,在此,我特别向大家推荐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捏脊手法——因为它简单易学。

1、准备工作

时间:捏脊的时间最好是在两顿饭之间,或者晚上临睡觉之前。

环境:房间的温度要适宜,不要有风吹进,避免宝贝着凉。让宝贝脱去衣物俯卧在床上,可以在她身上盖个小毯子。

特别准备:妈妈动作要尽量轻柔,初次尝试捏脊为避免手法过重,而导致宝贝感到过度疼痛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可适当抹些爽身粉在孩子背部,同时要给孩子积极的鼓励。

2、三字经派小儿捏脊法

捏脊也有各种派别,手法次数等均有不同。三字经派的小儿捏脊手法是其中效果非常理想又简单的。其关键词为三推两提,即每次捏脊共五遍,头三遍只推不提,后两遍加入提的手法。在加入提的手法时,每三步为一组,头两步推到第三步提。具体操作如下:

(1)捏脊部位:捏脊时应从患儿尾椎和肛门之间的长强穴开始,沿着督脉,一直到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当低头时颈椎处有一个凸起较高的骨头,医学上叫做第七颈椎。第七颈椎下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

(2)捏脊具体操作:从长强穴开始,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然后用手掌从大椎穴沿脊柱再捋到长强穴。以上算一遍完整的捏脊。

A. 三推:每日给宝贝捏脊一次即可,每次五遍。第一遍到第三遍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只推,从长强穴开始,食指和拇指配合将宝贝的皮肤捏拿起来,沿着脊柱两侧向前轻推进,到大椎穴时可将皮肤提起来一次。然后向下捋,完成一遍捏脊。

B.两提:从第四遍开始加入提的手法,即从长强穴开始左右手各推、捏、捻、放两轮后,第三轮推捏捻提放,提挟的力度以让孩子的肚皮稍稍离床为宜,提法行进至胸椎后即止,最后在大椎穴处可再提一次。你可以一边念一二三提,一二三提,很快就掌握了。然后又用手掌从大椎穴沿脊柱再捋到长强穴。第五遍和第四遍的手法一样。

特别提醒:如果孩子没有发烧,一般从下向上捏脊,如果高烧,则从上往下捏脊。一般来说,每捏一遍,就用手指或手掌从大椎穴沿着脊柱向下捋,一直捋到长强穴。 

图说1.捏脊有两种手势,第一种也是很多中医大夫用的手势即:两只手握成空拳,小指、中指和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半曲,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皮肤向前推。

图说2.捏脊的另一种手势是,两手握成空拳,小指和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和中指并拢半曲状态在上,拇指伸直在下,捏住皮肤向前推。

说明:此文曾在《宝贝世界Eltern》杂志刊登。在此,我将其中的部分内容,根据题目不同,稍作调整。署名与杂志有所不同。

=================================================

小儿保健推拿 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这几年小儿保健推拿最为中国父母知道的手法,恐怕非捏脊莫属,很多父母非常热衷给自己的孩子捏脊。许多养生书籍及各类形形色色的小儿推拿专家,凡论及小儿捏脊都是高谈阔论,并且都只谈捏脊的好处,比如疏通经络、升阳开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而对于不适宜的捏脊所带来的副反应往往只有只言片语甚至根本就没谈及,这就给父母一个错觉,认为每个孩子都适合做捏脊保健。但事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一般的小儿推拿教材和养生书籍中所说的捏脊指的是上捏脊(即是从下往上捏),但实际应用当中,也会有下捏脊(从上往下),不过因为日常保健下捏脊用得比较少,所以大多父母就只知道上捏脊。上捏脊还是下捏脊有不同的适应症,要了解其适用症状就得知道捏脊的原理。

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实际运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

比如实热证的小儿发烧,手上的穴位推拿完后加推背(从大椎穴推至长强)至皮肤发红发热,能有效加快退烧速度。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阳气升,可温肾健脾,令脾肾得以运化,同时,捏脊经过后背膀胱经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对肾、脾、肺都有直接影响。因为上捏脊的根本目的是补阳气,所以更适合虚寒证为主的积食、便秘、腹泻、感冒等症状,对于素体阳虚的孩子而言,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胃口也会变好。而对于实热证或阴虚内热证就不适合经常上捏脊,否则会越捏内火越重,就很可能会出现便秘加重,口舌生疮,盗汗加剧,晚上睡觉烦躁甚至发烧。 有个孩子还不到一岁,纯母乳喂养,妈妈在孩子刚满月的时候就听信当地一个小儿推拿师说捏脊对孩子很有好处,可以增强抵抗力。于是从满月开始就天天给孩子上捏脊,没捏脊前孩子大便都是正常的,但经过几个月的捏脊后,大便变得越来越干且臭,胃口也越来越差,于是这位妈妈请教那个小儿推拿师,推拿师说可能是捏的方法不对,简单教她方法后让她继续捏(还是让这位妈妈给孩子上捏脊),结果孩子便秘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来咨询时已经发展到4~5天大便一次,有时还要开塞露才能解大便,孩子经常因为拉不出大便而大哭,而问到这位妈妈的日常饮食结构时并没发现多大的问题,唯一的可能就是因长时间的上捏脊导致。

还有一个妈妈的孩子长期严重盗汗,便秘,经常扁桃体发炎上火,而且因为盗汗严重又经常感冒,咨询时我不经意问到平时有没经常给孩子上捏脊,结果她说坚持给孩子上捏脊差不多两年了,几乎天天捏,冬天也没停过!妈妈非常不解地问书上不都说捏脊可以增强抵抗力吗?可为什么我天天给孩子捏身体反而越来越差呢?这种因不适当长时间捏脊引发的副反应,我几乎是每个月都能听到看到。所以无论是多好的保健法,也是看个人体质的。

有的专家强调捏脊以七岁(虚岁)为分界线,七岁前的从下往上捏,七岁后的从上往下捏。试问体质会跟年纪有直接关系吗?莫非七岁以下的都是阳虚,而七岁以上的都为阴虚?上捏脊大补阳气,会助热,热就会促使身体机能加速运化,因此要根据孩子体质不同适可而止,每日不可多捏,一般3~9遍就可以,多捏无益。有的家长盲目相信捏脊的保健效果就觉得捏得越多越好,每日给孩子捏上十几二十遍,而且早上捏完晚上还继续捏,长期坚持的话反而造成更严重伤害。特别提醒下,因为上捏脊会加重胃火,胃强脾弱的孩子,就是那种非常能吃老感觉吃不饱又容易食积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经常上捏脊,这种孩子现在不少见到。

上捏脊适宜时间

什么时间上捏脊最合适呢?按一天时辰来看,最好是早上,早上旭日东升,也是人体一身阳气生发之时,此时上捏脊顺应了大自然规律,效果也会比较明显。而晚上是养阴的时间,原则上不可上捏脊,否则升阳伤阴,反招实热病患。有些家长反应晚上给孩子上捏脊后睡眠变差甚至烦躁不安,就是这个原因。按照一年时辰看,最好是春、夏,冬季应以藏阳为主,上捏脊会造成阳气外泄,而且因为冬天较冷,阳气外泄就易感染风寒,所以原则上冬季不宜捏脊,父母一定注意。

有父母问到,我家孩子容易感冒,又有点便秘,但又不是很容易上火,或者有的说孩子分不清楚是哪种体质,既不容易上火也算不上虚寒,但很想给孩子做捏脊保健。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父母早晨给孩子上捏脊,而晚上给孩子自上而下推背,或者早晨做完上捏脊后给孩子揉下三阴交和搓下涌泉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捏脊造成的上火。但对于实热很明显的孩子,依然不建议经常给孩子上捏脊。

注意事项

另外需要注意,上面说的那些捏脊的副反应都是长期累积的后果,如果平时偶尔捏一两次,无论哪个方向,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比如有些无汗的高烧,既可以上捏也可以用下捏脊,目的是为了发汗退烧,这种情况下就宜采用重手法去刺激达到解表发汗退热的目的,方向反而不是关键。而平时保健的捏脊,就要看孩子年纪和体质采用相对轻柔的手法。

链 接

捏脊诀窍

第1~3遍:只捏。捏到大椎后向上提两下,反手用2、3、4指尖贴脊柱向下抹,直至尾骨;接着捏起尾骨上的肉开始第二遍......

第4~5遍:捏起尾骨的肉向上提一下,然后每捏两下提一下,即一二提,一二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按老办法一直捏上去到大椎再反手下来。

要点:

1.捏到大椎一定要提两下。

2.到大椎后一定要向下抹。

3.第四五遍尾椎第一把就要提,提到肋骨就不要提了。

4.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

5.最后还要在尾骨上拍三下。

===============================

罗大伦:为什么捏脊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特别好?

对于脾虚造成的孩子没胃口、不长个,除了食疗,家长一定还要学会用中医外用的方法去调理孩子。中医外用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就详细谈谈捏脊法。

很多读者都在微博上向我反馈,他们在家里坚持给孩子捏脊,效果特别好,于是,有家长问我:“有一种观点,说给小孩按摩推拿什么的,类似您说的吃药,就好像一直轰油门,总有一个外力干预他,那么长时间给孩子捏脊的话安全吗?”

实际上,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因为学习压力、久坐、活动时间少、吃的食物不安全等因素,孩子的背部肌肉组织会越来越紧,这是不正常的,如果家长常给孩子捏脊,帮助孩子把背部肌肉组织松开,就会对孩子的脾胃非常好,让他们长期保持健康状态。

为什么捏脊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如此大的影响?这是由脊柱对人健康的重要性决定的。实际上,脊柱在人体里起支撑作用,是支撑人体最主要的线。然后我们的内脏,打一个比方,就好像都挂在脊柱上一样。我们的神经会从脊柱里面分支长出来,进入内脏——实际上我们内脏的好多功能都受神经的影响。

当我们内脏出问题的时候,你刺激这些神经,就会帮助到内脏。而中医不说神经,说的是经络,实际这些经络的络脉都是相通的。我们在按揉脊柱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调整内脏。

孩子长得瘦弱,其实是因为他身体内有了郁结,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导致经络不通,而捏脊实际上在疏通、刺激经络,在重启孩子的自愈功能。

不要小看捏脊的过程,它会很快疏通孩子身体里面的重要经络,让气血通畅、脏器功能恢复。

另外,人在捏脊的时候,如果某个部位有问题,那么一有刺激,比如捏起来感觉疼,气血马上加速运行,就会让里面的内脏气血也恢复运行,这样就会给全身一个重启的机会。我们为什么说捏脊好?就等于刺激你的生长,促使你的恢复。

现在我们成人很多的疾病,其实与脊柱的紊乱也相关。比如说胃肠道、脾胃的疾病,甚至是心脏的问题,实际上是脊柱的紊乱引起的。比如上班族中午会枕着沙发的扶手,或趴在桌子上扭曲着睡觉,这就会导致脊柱的紊乱,紊乱以后使得经络气血不通,结果导致内脏功能紊乱。还有,睡觉姿势不正、坐姿不正,都会导致内脏功能的紊乱,而把脊柱移正以后,疾病就会消失了。这是一个正脊学的理论基础。

实际上给小孩捏脊的也是一种轻微的正脊,但它不是正骨头,而是刺激周围的皮肤,让孩子的身体开始气血通畅,正常运行。这也就是为什么捏脊会让孩子慢慢变结实,变壮。因为捏脊让孩子的脾胃变好以后,吸收的营养充分了,他就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了。

给孩子捏脊实际上是在提升阳气,因为主管阳气的督脉、膀胱经等都在后背这一带。因为阳气主生发,孩子是靠阳气生发的,阴是基础,如果阳气提升得好,这个孩子的气血通畅,生发能力就强,就容易长。如果阳气不足,孩子身上阴寒的东西多,就不容易生长。

nieji

nieji

捏脊和捏积的区别

捏脊:严格地说,范围比较广,也包括对大人脊背的推捏手法,一般只是手指向前提捏皮肤并捻动,但是不提起来,也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在对七岁以下的孩子调理时,方向是从下向上。有的学者提出,对于七岁以上的孩子,甚至成人,要从上向下捏,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可以参考的。

捏积:是在孩子有明确积食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手法,此时一般是双手的手指向前面捻三下,然后提起一下,要提得孩子的腹部稍微离开床面,甚至可以感觉到手指提起孩子肉时里面发出的声音。这种手法稍微重一点,对消除积食,调理脾胃特别好,是现在大家通用的方法。

温馨提示:建议在家给孩子做日常保健时,就使用轻柔的捏脊手法即可,不要提,频繁提,对孩子脊柱生长发育有点过。

此篇文章摘自《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一书。

捏脊文件摘抄

有一本《中医按摩学》说过一个思想,我觉得也应该可以相互参照:

按摩的手法轻重,其实和五行五脏有关。

肺主皮毛,所以,仅仅是轻抚类的手法(如摩挲、轻揉),应该作用主要针对肺气。脾主肌肉,所以力度触及肌肉层的手法(例如拿、捏),作用于脾。肝主筋,所以,一些提、拉、弹的手法,作用于肝。而点、按等,力度及骨的手法,则作用于肾,而推,抖等手法,因为多做直行和闪散的,作用于心。

而和我一起参加培训的一个妈妈。她的女儿不到一岁,她就是自行在家轻轻摩挲自己的宝宝,而觉得效果很好,宝宝很健康机灵。

所以,我觉得捏脊的手法,还是要视乎对象和对象的情况而定。

因为一般的宝宝多为脾肺不足而肝有余,所以,在平时保健的时候,仅仅是轻抚,甚至轻轻提拉皮肤,就应该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了。

而往往这样的手法,婴儿是很乐意接受的,她会舒舒服服地等着妈妈的手,而不会乱动乱扭的。

我始终相信,身体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系统,而宝宝又是最真实的,如果宝宝不喜欢,那应该就是不太对症的。就要琢磨和改进。

而针对像我这样的久病之人,那么可能就要下重一点手了,才能帮我打通经脉,驱逐淤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