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的真相3 2

 weijian 2012-12-18

吃的真相3


  好书推荐

  云无心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糙米,营养功能与风险随行

  曾几何时,人们都把吃上精米白面作为生活富足的标志。不过,当温饱不再稀罕,人们又追求起糙米来。这种轮回正反映了人类对健康的关注会随着不同的经济状况,发生了着眼点的改变。

  糙米是水稻去除谷壳之后的产物,其表面还有一层皮,含有很多纤维,所以很影响口感。把这层纤维去掉,就得到了精米。去除的这层东西,一般占到糙米总重的7%左右,被称为“米糠”。

  米糠虽然不好吃,不过其中含有现代人的饮食中很缺乏的膳食纤维,还有相当多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丰富的抗氧化剂。此外,还有含量不低的油。这些油主要是不饱和脂肪,与动物油相比算是“健康”的油。科学数据显示,如果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比如来自动物的油,那么对于心血管健康有相当的好处。于是乎,不去除米糠的糙米,也就比好吃的精米更加健康。而那些不好吃的米糠——传统上作为动物饲料,立刻野鸡变凤凰,成了开发“保健食品”的“宝贝”。

  在日本,用米糠制成的“功能食品”品种繁多。除了直接把米糠加到食物中制成“功能食品”,还直接提取出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保健品”——通常叫做“米糠提取物”。目前,这类产品在中国也逐渐兴盛起来。应该说,它们宣称含有的成分可能是真实存在的,那些成分对于健康往往还真有那么一些好处。不过,学术界对于此类产品却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最大的问题,就是其中的无机砷。

  水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农作物,它会富集水中的砷。天然水中无法避免砷的存在,不同水质只在于其中的含量高低。由于水稻特别的生长特征,大米也成了以水稻为主食的人们摄入砷的一大来源。孟加拉国曾经发生过几万人砷中毒的事件。

  砷是一种对人体有害无益的半金属元素,尤其是无机砷,被当作“第一类致癌物”,意即致癌性证据确凿。所以,对于人体而言,它没有安全上限,而是越低越好。由于砷在地球上广泛存在,人们不可能真正避免,世卫组织制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千克体重不超过2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千克的人,每天摄入量不超过0.12毫克。

  水稻中的无机砷有多少呢?学术文献中显示的测量数值与水稻产地、种植方式有关,相对而言,中国大米中的含量也还不算高。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中国制定的大米中无机砷的含量标准为每千克不超过0.15毫克。考虑到人们一天吃大米很难超过800克大米,这个标准应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而在大米食用量不大的欧美地区,就没有对此作出规定。

  有许多学术文献报道过糙米、精米和米糠中的砷尤其是无机砷含量。有意思的是,砷在大米身上最富集于米糠之中。一般而言,精米中含量最低,糙米中比较高,而米糠中的含量能够超过精米10倍以上。米糠提取物在提取“有效成分” 的同时,也把砷提取了出来。2008年《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检测了5种美国和日本市场上的“米糠提取物”中的无机砷含量,结果是每千克含有0.61~1.9毫克。

  考虑到糙米中的砷含量比精米也高得不是很多,而糙米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等对于健康的积极作用,到底是吃糙米还是吃精米,取决于个人在“利益”和“风险”之间如何权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