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海峡两岸(济源·王屋山)道文化合作论坛观点集萃

 文山书院 2012-12-18

2012海峡两岸(济源·王屋山)道文化合作论坛观点集萃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8日   13 版)

    ■编者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讲:“昔夏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这是说三代时的中原指的是“三河”一带,即今天豫、晋两省交界的沿黄河一带。河南、山西交界处的王屋山以西,黄河以东为河东;洛阳一带的黄河北边,太行山南边,为河内;洛阳为河南。河南济源正处于“三河”交汇之处,是天中之中。

    济源境内的王屋山即古之昆仑,伏羲至黄帝三千年间,一百余位的部落首领生活在此,因此称王屋山,是中华文明发祥之地;王屋山主峰天坛山,是黄帝一统华夏时祭天之地,是道源文化发祥地,因此王屋山被尊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的一大定位。为挖掘和传承济源历史文化,弘扬王屋山道学文化,2012海峡两岸(济源·王屋山)道文化合作论坛在济源成功举办,吸引了海峡两岸众多知名道教界人士、专家教授到来。与会代表围绕王屋山道源文化、道教文化、道学文化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大家认为应该传承创新王屋山道文化,挖掘王屋山道教文化资源,提升“天下第一洞天”品牌影响力,利用王屋山道教文化遗产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建设服务。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精彩发言摘录刊发,以飨读者。

王屋山是全真教传播与发展的重镇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8日   13 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葛荣晋:

    河南济源的王屋山在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居于首位,被尊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在道教文化中享有神圣地位。在第一次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上,我曾经提出过一个看法,认为王屋山在中国道教史上,出现过“两个高峰、三个国师级道教领袖”。第一个高峰期是在唐宋,国师级道教领袖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及唐玄宗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北宋国师级道人贺兰栖真等曾在这里修建宫观,长期修行;第二次高峰期是金元时期,王屋山是全真教传播与发展的重镇。

    2011年3月,我参加了由济源市政协组织的第一批王屋山道教碑刻实地调查。在短短的几天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充分的材料证明王屋山不仅是宋以前上清派道教活动的中心,而且也是金元以来全真教传播与发展的重镇。

    在北宋王朝的大力扶植下,王屋山道教得以初步复兴。北宋初年,重修济渎庙和王屋山道教三宫。宋真宗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清皇帝”,并召奉仙观道士贺兰栖真(897-1010)进京,问以修身治国之事,并赐号“真宗大师”。宋真宗梦见仙人降授天书,敕建济渎庙内的天庆宫。宋徽宗自称“道君教主皇帝”,求仙访道于王屋山。崇宁二年(1103年),在迎恩宫敕封药王孙思邈为“妙应真人”,并赐王屋山道观庄田和道士官俸。宋徽宗于宣和七年(1125年),在《宋徽宗封济渎诏》中,特封济水之神为“清源忠护王”。

    金元之际,随着连年战乱和朝代更迭,全真教、大道教和太一教等新道教兴起。王重阳、“北七真”及其历代弟子多次往返于河南开封、洛阳、河内和王屋山,建宫观、讲道经,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全真教,使王屋山成为全真教的重镇之一。

    金元以后,王屋山除了太一教、上方真元道派、净明道等活动外,几乎成为全真教派独占的宗教活动场所。由唐司马承祯为代表的上清派主导的宗教场所转化为以金、元丘处机及其全真教主导的道教圣地。这一变化是中国道教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转变。

王屋山即中国古代昆仑山略论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8日   13 版)
四川青城山道源博物馆馆长高凯为论坛赠送书法作品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伏元杰: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但是,这个圣地究竟在哪里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具体地说,从战国时代起,昆仑山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见多识广的诗人屈原亦不知昆仑在哪里,他在《天问》中曾发出“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注:增城在王屋山与山西阳城县交界处)九重,其高几里?”的疑问。

    经过10多年的研究,笔者有大量证据表明,王屋山就是古代的昆仑山。而现在的昆仑山则是汉武帝命名的。

    王屋山北依太行,西接中条,东邻华北平原,自古为天下名山。《太平寰宇记·阳城县》云:“王屋山在(阳城)县南五十里。”《仙经》云:“王屋山有仙宫洞天,广三千步,号小有清虚洞天,山高八千丈,广数百里,太行、析山为佐命,中条、古钟为辅翼。三十六洞,小有为群洞之尊;四十九山,王屋为众山之最。”

    王屋山天坛峰在济源市西北45公里,海拔1715米。据记载,王屋山是西王母住处,山上现在还有王母洞、王母祠、王母瑶池等,故王屋山或为王母山的变音。相传黄帝住在昆仑山上,王屋山是昆仑山的一部分,黄帝在王屋山求助西王母,在天坛峰祈天,祈求战胜蚩尤之法。这些事实古籍都有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王屋山神奇绝妙的道教宫观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8日   13 版)

    河南省孔子研究会副会长、《王屋山道学研究》执行主编 闫合作:

    道教圣地王屋山,被尊为“天下第一洞天”,司马承祯、贺兰栖真、丘处机都曾在济源建造道教宫观,并在此长期修炼、传道。他们建造的阳台宫、奉仙观、长春观,在结构、用材、选址等方面均神奇绝妙,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司马承祯与阳台宫。司马承祯对王屋山的贡献,首先是其洞天福地学说,确立了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的地位;其次是他主持兴建了王屋山皇家宫观阳台宫等王屋山道教宫观群。阳台宫的三清大殿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保留有唐宋遗制和风貌。民间相传,工匠重修三清大殿,拆除屋顶取椽时,见其上司马承祯留字曰:“胜我者添椽三根,不胜我者去椽三根。”工匠登记造册,严格按照原来尺寸重新定椽时,果然多出3根椽无处用。这个传说反映出阳台宫的修建工艺是非常高超的。

    二、贺兰栖真与奉仙观。奉仙观内现存的古老建筑三清大殿,是贺兰栖真的杰作,已历时800多年,其梁用荆木根,结构甚为奇特,故又称荆梁观。三清大殿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减柱造手法。“面阔五间”,仅用两根柱子支撑全部屋顶的重量。贺兰栖真所选三清大殿梁柱的用材非常特别:二梁二柱分别为荆根、柿根、枣根、桑根,分别取自济源荆王、柿槟、枣林、桑榆河4处,这4个地方都因此而得名。

    三、丘处机与长春观。长春观位于济源市轵城镇柏林村。此观是丘处机修建并在此修炼得道的地方。柏林长春观的修建与命名,与丘处机的名和道号有关。柏林长春观坐落在龙台岭下的一个状如北斗星的沟里。“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此沟口正指向东北,如北斗之柄直指寅方,此地形正含“长春”之意,与丘处机道号长春子相合。柏林长春观正处在北斗七星“天玑”星之位,“玑”与“机”同音,正应丘处机之名。

王屋山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精神家园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8日   13 版)
王屋山天坛顶

    王屋山道学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李立政:

    世界上的古老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神山圣地。我国古代,天下之中的济水源、王者所居的王屋山,为中华昆仑文化发祥地、创世神话原发地、道教“天下第一洞天”、民族传统文化名山。伏羲及炎黄之后的重点活动范围,很多都在济水之源王屋山的周边地区。因此,王屋山是炎黄子孙的重要精神家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昆仑乃万山之祖”的地位始终没有变化,古代许多重要典籍都十分推崇昆仑。许结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文献记载中的昆仑山并非现实地理意义上的山脉,它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仙山”。那么虚无飘渺的昆仑神话,究竟哪座山是它的创作原型呢?参考古代典籍多有“昆仑处天地之中”的说法,昆仑地望应该就在中原,而不可能是远在荒漠的青藏高原。西周《道经》就有“中岳昆仑”的观点。东汉宋均注《河图括地象》:“冀州,昆仑之山也。”证明昆仑就在济水之源的王屋山区。济源地处中原腹地,王屋山所孕育的昆仑文化、创世神话、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和民族精神等传统文化独具特色,她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发掘王屋山所蕴藏的悠久文化传统,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推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昆仑大道文化与中华文明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8日   13 版)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华润葵:

    据研究分析,定居于王屋山区济水之源昆仑丘一带的原始先民,在伏羲统领下,率先进入部落联盟阶段。

    在昆仑之丘上观天象,八千年前的北斗星座位于拱极圈边缘,其时称拱极圈内的天区为中央天区,即天之中央,是天帝之居所;由此亦认为形同北斗的昆仑为天下之中或天地之中,是天帝下都,是帝王之居所。“天中地中”观念由此而出。

    隆重的昆仑祭天大典从伏羲直至黄帝三千年间从未间断过。在颛顼实行“绝地天通”之后,祭天道场不得不迁离昆仑丘。王屋天坛(台)山遂成为举行祭天大典的首选道场。

    据专家考证,夏商周三代及其后世约有几十位帝王曾在王屋天台山举行过祭天大典,这就是史称“天坛王屋山祭天”的起因。按此推算,王屋天台山祭天约晚于王屋昆仑祭天三千余年。但即便如此,从帝颛顼到明成祖四千多年间,王屋天台山仍是中国除王屋昆仑外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国家级”祭天道场。

    从“道教本原本体本相王屋山”八千年来的发展历程可得结论:以定方正位、授时推历为代表的首次科技大革命、以部落联盟为代表的首次社会大革命、以第一批象形文字创生为代表的首次文化大革命和以昆仑大道观为代表的首次思想大革命,是中华文明肇启于八千年前伏羲时代王屋昆仑的重要证据,昆仑大道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屋山是中国道教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8日   13 版)济源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宇燕:

    王屋山是我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号称“天下第一洞天”。它东连太行山,西接中条山,幽溪翠谷,纵横交错,道教宫观林立,被历代隐士、方士、道士视为仙境。道教文化在此源远流长,从轩辕黄帝在王屋山设坛祭天开始,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列子,东汉时期的赵叔期、毛伯道,三国时期的甘始,晋代的南岳夫人魏华存,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唐朝的司马承祯、孙思邈、玉真公主、李含光,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李商隐,金、元时期的王重阳、丘处机等都曾入王屋山问道修炼。可以说,不同历史时期都有道教代表人物在这里活动,中国道教文化的兴衰史在王屋山都得到了反映,堪称中国道教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