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喉潜鸟

 chh71 2012-12-19

红喉潜鸟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红喉潜鸟  
红喉潜鸟

红喉潜鸟(学名:Gavia stellata)体长55-67厘米,体重1-1.2千克。是分布最广的一种潜鸟,也是潜鸟科最小的成员。它们主要在淡水繁殖,但也在海中觅食。繁殖期的成年红喉潜鸟为灰头、粗颈、红喉、白腹、深色翅膀。非繁殖期的羽毛则要暗淡许多。虹膜为红色。鸣声很大。和所有潜鸟一样,以鱼类为主要食物,可以潜入7.5米的水中觅食。主要繁殖于欧亚大陆和加拿大的北极地区,在海岸和大湖地带过冬,例如中国东部。

编辑本段名称别类

  名称:红喉潜鸟
  学名:Gavia stellata
  英文名:redthroated loon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Pontoppidan, 1763)
  分类:潜鸟目潜鸟科潜鸟属的一种。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红喉潜鸟图集

红喉潜鸟图集(37张)
 体形似鸭,翅长约28厘米;体型最小(61厘米)的潜鸟。头顶灰褐,杂以黑褐纵纹;上体余部(包括翅、尾等)大都为黑褐色,并散布着白色斑点;头和颈的两侧以至下体几乎纯白。夏季成鸟的脸、喉及颈侧灰色,特征为一栗色带自喉中心伸至颈前成三角形,颈背多具纵纹。上体其余部位黑褐无白色斑纹,下体白。冬季成鸟的颏、颈侧及脸白色,上体近黑而具白色纵纹,头形小,颈细,游水时嘴略上扬,与黑喉潜鸟的区别在振翼较快且较高。
  虹膜-红色;嘴-绿黑色;脚-黑色。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种群数量稀少。在中国东北部黑龙江,下至东部沿海经北戴河、旅顺至广东、海南岛及台湾北部有过境记录。近北极区。冬季南下至北纬30°左右。分布于古北界新北界东洋界以及非洲。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红喉潜鸟

  红喉潜鸟

[1]
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和森林苔原带的湖泊、江河与水塘中,迁徙期间和冬季则多栖息在沿海海域,海湾及河口地区。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伸得很直,常常东张西望,飞行亦很快,常呈直线飞行。起飞也比较灵活,不用在水面助跑就可在水中直接飞出,因而在较小的水塘亦能起飞,但在地上行走却较困难,常常在地上匍匐前进。
  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此外也吃甲壳类、软体动物、鱼卵、水生昆虫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觅食方式通过潜水,能在水下快速游泳,追捕鱼群。在水下持续时间有时可以长达60秒以上至90秒。

红喉潜鸟

红喉潜鸟(5张)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繁

  殖于北半球北部内陆湖泊、河流与水塘中。营巢干紧靠水边的地上。通常在4月末5月初当北方冰雪刚一融化即成对到达繁殖地。对的结合通常较为固定,一旦结合通常不再变化。繁殖
红喉潜鸟

  红喉潜鸟

[2]
期5—8月。交配时雌雄鸟先在水上游泳相追逐,煽动两翅,并不时的相互从水中跳起来,站于水上。同时低头将嘴放在胸上。然后垂直的伸出头,并不断的鸣叫。求爱行为在一天不同时候连续进行2—3小时。巢甚简陋,亦比较小,直径通常为20—60厘米。巢底部呈杯状,通常紧靠水边岸上,离水不足1米。5月末6月初开始产卵。每窝产卵2枚,偶尔有少至1枚和多至3枚的。卵壳较粗糙,颜色为暗瞰揽绿色,具黑褐色斑点,大小为68—82×73—48毫米,平均73.8×47.8毫米,卵重73—89.7克,平均82.7克。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7—29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全身即长满绒羽,孵化后10—12小时即能下水游泳。在亲鸟带领下大约经过40天左右的雏鸟期生活后即能飞翔。
  春季迁徙较晚,通常在4月初至4月中旬才开始离开越冬水域迁往北方繁殖地,亦有迟至4月末还见在我国福建沿海未迁走。秋季往南迁亦较迟,多在繁殖地开始结冰以后才往南迁徙,时间多在10月初至10月中旬开始南迁。到达南方越冬地多在10月末至11月。迁徙时多呈对或小群,亦有呈单只迁徙的。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无特殊经济价值,但因罕见,常被列为珍禽。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
开放分类:
鸟类 动物 动物名称 游禽 湿地动物 自然 陆禽 鸟类百科 鸟纲 潜鸟目 , 潜鸟科 , 潜鸟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