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江清水情牵南北

 瞰宇 2012-12-19
 

一江清水情牵南北

 

时间:2012-12-19

【编者按】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十堰未来城市格局有着重大意义。市级战略,郧县实施。郧县县委、县政府从容接过建设大旗,践行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抢抓历史机遇,把南水北调的政治使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致力打造十堰“一核多支点”中城市的新区样板。

郧阳岛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效果图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杜虎 杨超 特约记者金菊 方周圆 兰昌林

12月,位于北纬30°的十堰天朗气清,雁过留声。走在郧阳汉江大桥上,一辆辆城际公交车忙碌地穿梭而过。桥下,灵秀的汉江水微波泛动、蜿蜒东流。午后金色的阳光尽情地倾洒在汉江两岸,莽莽之景尽收眼底。

这里,曾经喧嚣,但已随着浩瀚烟波随风而去;

这里,一度沉寂,山岭低丘黄了又绿,鲜有问津。

而今,历史的目光再次凝视着这片神奇的土地——10月19日,市委书记周霁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句句震撼人心:“用全新的理念谋划和推进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打造十堰城市的新地标,努力构建‘一核多支点’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自此,“十堰生态滨江新区”成为十堰人们热议的话题。南水北调清水源头的一举一动,也同样牵动着北方人民的心。为什么要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近正在建设中的滨江新区,从一派山水辉映、天地相接的美景中,从承载着市县两级城市建设的规划蓝图中,从火热的建设现场中找寻答案。

青山绿水 永续发展的抉择

漫步郧县工业新区,一座座厂房掩映在绿树中,整个园区呈现出勃勃生机,俨然一座大花园。

“以前,造纸厂排出的污水直流汉江,水泥厂的大烟囱黑烟直冒。如今,水清了,天蓝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了。”家住郧县城区的蓝学礼老人感慨地说。

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幕拉开以来,十堰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就肩负起涵养汉江水质、保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使命。

汉江流经全市210多公里,其中流经郧县境内就达136公里,占流经全市长度的60%以上。作为丹江口水库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郧县被确定为国家限制开发功能区,注定了郧县的生态发展之路。

然而,郧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南水北调重点移民安置区,全县还有21万贫困人口亟待脱贫致富、近3万内安移民需要安稳致富,既肩负着水源保护的战略任务,也承担着发展稳定的政治责任,必须在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中找到结合点。

那么,这个结合点在哪里?

“青山绿水是永不衰败的产业。”郧县县委书记胡玖明道出答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是郧县求发展、谋跨越的基本理念。效益再好,只要污染环境一概关掉;投资再大,只要破坏生态一概不要。”胡玖明的阐释,目光放远未来,话语掷地有声。

在郧县2011年编制完成的《郧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郧县发展定位为“国家级清洁水源地,生态型健康滨水城”。与此同时,郧县确定了建设“国家二类水质水源保护模范区、国内一流的生态健康养生区、鄂西北生态经济实验区和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的四大发展目标。

此时,生态滨江的发展思路已经在郧县决策者们的脑中形成。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成为郧县在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汉江水源的基础上,推进郧县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水一方 区域中心的需要

在全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中,十堰担负着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重任。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要有足够的辐射功能和带动能力。

十堰市区现有人口70万,面积80余平方公里,以这样的体量、功能和“吨位”,如何辐射周边鄂豫陕渝四个省市约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

城市发展空间不足,一直制约着十堰的大城之梦。群山沟壑中,建设用地稀少,重大项目没处建,招商引资进不来。整理山地虽然增加了一些城市容量,但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只能伸腿不能起跑。空间不足直接导致城市功能缺失,日益成为十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通过不同行业、区域、领域的创新发展,引领全县率先突破发展;‘一花引得百花开’,带动各地争先进位、竞相发展,最终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县市区为发力点的‘一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格局。”10月13日,市委书记周霁在郧县三级干部大会上说。

一核多支点,把城区向周边扩容。决策者们决定突破现有城市格局,用大气魄、大手笔,破解发展瓶颈。

郧县紧邻十堰中心城区,是离“核”最近的区域,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郧县长岭13平方公里的空间,以及郧县县城及周边乡镇的承载能力,可成为十堰城市空间的重要增长极。十堰城区拓展发展空间,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水到渠成、首当其冲。

逐水而居,一直是人类选择栖息地的法则。山有水则灵,城有水则秀,人有水则活。纵览中外名城,大都是依水而建。很多来到十堰的游客,在游览城市美景的同时都会发出美中不足的感叹:“这样一座城市,如果城区有条大的河流,那该有多美!”

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新区建设以“江在城中、城在江边”为思路,以“一江两湖四区六镇”为构架,将十堰城市的大骨架由群山环绕拓展到滨江临水。同时,四区六镇不同的功能定位,也将极大地丰富城市功能,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力点。

蓄势待发 历史使命的传承

郧县位于秦岭巴山东延余脉褶皱缓坡地带,汉水在此蜿蜒而过,孕育了郧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厚重的历史积淀,赋予了郧县敢于担当的勇气。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兴建,良田沃土沉入江底;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向十堰……每到区域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时刻,郧县人民总是不怕牺牲、甘于奉献。郧县与十堰始终唇齿相依、骨肉相连。

而今,十堰城区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决定了十堰城区将向郧县这片滨江之地拓展。郧县迎来了延续历史辉煌、重振当年雄风的绝好机遇。

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绝非一时兴起,郧县早已准备充分,蓄势待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郧县就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尤其是2006年国务院批复《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以来,郧县把搞好水土保持,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以空前的规模和力度大举开展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经过一届接着一届干,已初步打下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基础。

眼下,郧阳汉江大桥和“郧十”一级路的建成通车、十郧城际公交车的开通,大大缩短了郧县与十堰的时空距离。十堰城区居民早晨坐公交来郧县吃碗三合汤,县城居民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去市区逛逛商场,这些都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市民眼中市县两级间的“藩篱”已悄然打破。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的推进,为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市县两级的决策者们也在用行动践行着党的十八大精神。既有山中之城的俊美,又有滨江之城的灵秀,美丽十堰这幅以青山绿水为底蕴的画卷正徐徐舒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