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我一点温暖

 昵称6827549 2012-12-19

11月中旬,甘肃东乡县降下今年冬天的第二场雪,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雪花,冻得人直打哆嗦。然而大山里的孩子,仍然是一身单薄的衣服,洋溢童真的笑脸上,挂着令人心痛的冻疮。
 
 
东乡族自治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年均降水量只有300多毫米,十年九旱,土地贫脊。山区里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经济非常落后,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在东乡县赵家沟乡赵家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几十名孩子挤在小小的火炉旁上课。每年冬天,学校都会采用复式教学的方式,将两个年级的学生安排到一间教室里,这样人多可以更暖和些。
 
 
因为取暖费有限,教室里的火炉只能是“画饼充饥”,散发的热量根本起不到保暖作用,一些孩子上课时依旧戴着手套写作业。
 
 
 
天气寒冷,不少孩子的嘴上和手上都生了冻疮。赵家小学的李主任介绍说,“冬天我们的孩子大多手上和脸上都会生冻疮,讲课时看到孩子们长满冻疮的小手,心里很难受。”
 
 
 
赵家小学一年级教室里,缩着脖子上课的的孩子。
 
 
二年级的苟文龙小朋友手上的冻疮因为得不到防护已经感染。
 
 
赵家小学全校300多名学生,多数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家庭条件好的,还能穿上棉鞋,差一点家庭的孩子连双袜子都买不起。
 
 
教室里的火炉烧不旺,喝上开水对孩子们来说简直是奢望。课间的时候,一群孩子在校园内的水箱旁排起了长队,虽然瑟瑟发抖,但他们依旧大口大口地喝着凉水。
 
 
“我们不怕冷,跑一跑就热了。”学校操场上,流着鼻涕的小学生马琪如是说。他穿着一件单薄的外套,脚上穿的旧布鞋已经破损。
 
 
 
孩子们衣衫褴褛,学校同样也是捉襟见肘。由于缺少教育经费,赵家小学老师的讲桌也是伤痕累累,桌面裂了很大口子。
 
 
 
课间时,赵家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几名孩子在烤土豆。一些住的远的孩子中午回不去家,就把从家带来的土豆埋在火炉内烤上,等中午放学时,土豆也差不多就烤熟了,午饭也就有了。
 
 
一些孩子的课桌抽屉里放着的午饭——花卷。中午在学校,孩子就是吃馒头、花卷和土豆,没有开水喝。
 
 
东乡县山大沟深,全县200多所小学,有将近70%的学校在大山里,一些孩子上学翻山越岭要走7公里左右的路程。在石头沟小学,三、五年级的教室里坐着四个学生。因为下雪,家长怕孩子在大山里行走不方便就不让他们来上课。
 
 
石头沟小学六年级的教室里,破烂的课桌、几乎没有温度的火炉前一名孩子在看书。
 
 
大山里的孩子,从小就饱受生活的艰辛。赵家小学一年级的7岁小男孩赵世明,父母都已不在身边,脸上都是皴裂的伤口。
 
 
放学后赵世明和爷爷一起喂羊。赵世明和姐姐同76岁的爷爷、72岁的奶奶相依为命,日子过的很凄苦。
 
 
赵世明的姐姐赵兰梅,为了照顾年迈的爷爷和奶奶,13岁时就辍学在家。说起辍学的事情,她哽咽着想哭。
 
 
东乡族自治县河滩镇10岁的小女孩马小红在田地里忙活,因为家庭极度贫困,11岁的小女孩脸上丝毫看不出童年的天真和快乐,灰头土脸的她每天都要下地做农活。
 
 
甘肃东乡县大山里的乔鲁小学,孩子们每天下午都会来到教室外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大声朗诵,感受阳光带来的片刻温暖。
 
 
大山里放学回家的孩子。曾有人说过:“如果你不亲临这片黄土地,就无法感知它的严酷与无情;如果你不了解这里的人们,就无法理解什么是贫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