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表形阶段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象形字数量不多,大约只有几百个。如“兔”、“龟”、“人”、“牛”、“羊”、“刀”、“木”、“手”等。还包括能表示一些抽象概念的指事字,如“刃”、“本”、“末”等。表意阶段人们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友”、“步”、“林”、“比”、 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 表形阶段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象形字数量不多,大约只有几百个。 如“兔”、“龟”、“人”、“牛”、“羊”、“刀”、“木”、“手”等。还包括能表示一些抽象概念的指事字,如“刃”、“本”、“末”等。 表意阶段人们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友”、“步”、“林”、“比”、“看”、“牢”、“囚”、“逐”等字,都是会意字。会意字的数量比象形字多些,历代积累的会意字总数约近一千个。 音义结合阶段音义结合阶段的汉字,是指由表义的形旁与表音的声旁组合而形成的形声字。形旁所表的“义”,并不是形声字本身的含义,而仅仅是形声字含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也即形声字所属的“义类”;声旁所表的“音”,是形声字初创之时的读音。如“江”、“河”、“湖”、“泊”、“旗”、“帜”、“蛇”、“燃”等,都是形声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