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周春强的图书馆 2012-12-20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掌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庸俗的生存方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性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