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岔港:黄浦江上第一渡

 江苏常熟老李 2012-12-21
三岔港:黄浦江上第一渡
 发布时间:2011-04-26 

作者:益仲德
摘自:浦东老地名

    三岔港渡口延续的历史已有380余年。据明万历年间的《嘉定县志》记载,还在三岔港渡口远未成陆之前,江东(现高桥)地区四周都是水,对外交通运输全靠舟楫航行。而明清时期,这里历来隶属于嘉定县和宝山县管辖,故人们无论办公事、私事,还是走亲访友,大多北渡黄浦去向宝山、嘉定县城。明天启年间,里人呈准在庙港口(今炮台浜村外)设小浜口渡,因赵巡按立石渡口,故又名赵公渡。对江为杨家嘴(今吴淞镇外炮台湾)。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长江水的冲刷和黄浦江泥沙的淤积,高桥地区东坍西涨,小浜口渡原有设施部分向西南迁移至高桥镇外,成为界浜渡;一部分向西北迁移到草庵庙旁,成为张家浜渡,亦称草庵渡。

    清末,张家浜西沿黄浦江岸,建起了几座冰厂和一所渔业公司。因渔船出海先需装上天然冰保鲜,以及捕捞归来还需卸货入库,故就地又建造了新码头。张家浜渡于宣统元年(1909年)再迁移至丁家浜后的新码头。渡口备有灯笼、蜡烛、雨伞、钉鞋(旧时的雨鞋),随时可出借给过渡旅客,如有路远而夜不成行者可食宿。如此方便渡江过客,人们都称这里是名符其实的“便民渡”,对江渡口则是吴淞石码头。

    1912年,新码头一带因吹泥筑石埂,便民庵渡口最后向西迁移到三岔港,成为如今的三岔港渡口。

    1954年起,由上海市轮渡公司管理三岔港渡口,用机动木船替代手摇舢板渡江,结束了几百年来人力划船摆渡的历史。同年,港务局浚浦治港、挖深江底、修筑码头。机船摆渡两岸都直靠码头,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落后面貌。渡费只收3分,后改为单向收费,来回仅为6分。1959年拆木板码头,改筑石坡土堤,1979年改筑混凝土路面。2001年又重新建造现代化的崭新三岔港渡口,从此,人称黄浦江上浦东第一渡的三岔港渡口,展现出一派清新宽敞、车来人往的繁华景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