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真情人生· 2012-12-21

科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论断,确立了新时期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导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过程中,认真学习这一科学论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早期的农业社会。在这一长期的历史时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服从自然、自然支配与统治人类。由于只有简单的劳动工具和劳动经验,生产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只是靠自然的恩赐,即靠自然界提供的现成食物来维持低下的生活水平,只能盲目地服从自然的支配,特别是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基本上没有抵抗力。
  二是工业社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社会是人口增长最快、经济发展最迅速、物质财富积累最多、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在工业社会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巨变,即人类要控制自然、征服自然。(1)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促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快了工业革命的强劲势头。人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探索出更多的自然界奥秘,同时也滋生了“人类中心主义”,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自然的主宰,提出了“人定胜天”等不切实际的口号。(2)人类的消费欲望空前膨胀,刺激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而科技发明又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美国学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工业革命在技术领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生产和与此相适应的大规模的销售系统;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和严重,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多样化,如温室效应、气候变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粮食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突出地表明在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矛盾在不断加深,主要表明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在自然界中,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即对系统内外的各种变化进行的自我调节,尽可能保持系统的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外部干扰因素会引起系统的变化,但系统经过自我调节后又可恢复原状。但外部干扰如果过于强烈,破坏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导致系统的失衡。例如,水体污染超过自净能力,就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过度砍伐森林就会导致水土流失;草原过度放牧就会导致荒漠化等等。然而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类往往忘乎所以,一心想要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引发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工业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规模的资源消耗。事实上,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已成为工业化的主导性资源和物质基础。人们总是以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而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毫无节制地大规模开采与利用。但是现在人们发现,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资源不仅数量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这些能源总有一天是会被人类消耗完的。同时,以石油、煤炭为主的常规能源消耗后产生的废物,又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20世纪中期,由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空间有限性和资源有限性,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引起了人们的焦虑和不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即在一定时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合理利用保护资源,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是现在的知识经济社会,人类开始认识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学术界关于资源与环境、增长有无极限的争论,其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争论。工业化以后出现的各种自然灾难与自然危机,促使人们反思传统的增长方式,开始寻求新的增长方式。于是,“无害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等新观念应运而生,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则最终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和谐的自然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文件强调:“从广度上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里约宣言》第一条原则也强调:“人类处于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方式建立的基础,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高目标。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表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以及它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落实这一战略思想,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人只能在顺应、适应自然的基础上去改造自然,而不可能去征服和主宰自然;其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的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不能以破坏自然的代价来换取发展,人类与自然只能相互协调发展;再次,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大力普及先进的科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倡导人民群众选择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与浪费,在全国形成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丁任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