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愫有韵寄语词笺

 木柳书屋 2012-12-23


图片

情愫有韵寄语词笺

 

原创于: 2008-06-04 17:09:08

  

 事实上,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中,就表露出对爱情的一份甜美的向往。如《浣溪沙》中写道: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词中的这位少女就如芙蓉花一样秀美,她斜靠在“宝鸭”香炉上,正在凝神回味那甜美无比的一刻,她试着要极力地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但却怎么也掩饰不住,那如同芙蓉花一样美丽的笑容终于在脸上绽放开来。其实,美好的回忆如何能掩饰得住?你看这位姑娘,眼波只是微微有所移动,就被他人看破内心的秘密——当然是甜美的秘密。“眼波才动”,这个瞬间的表情在李清照的笔下被如此传神地刻画出来,体现出李清照的词特有的对瞬间的那种准确的把握,显示出不凡的笔力!

  与心仪之人相约本是件无比美好的事情,但见面后继之而起的又将是令人焦急的思念与等待,所以她说:“半笺娇恨寄幽怀。”给情郎寄去一封情书,然而这封情书中却充满了恨!何种恨?“娇恨”。常听说娇气、娇嗔、娇媚、娇滴滴,却从未听说过什么“娇恨”。恨即是恨,为什么是“娇恨”呢?因为用情太深,却苦于不能常见,所以是因爱而生恨,因恨而生情,因情而更爱,最终还是情不自禁地说,希望在朦胧美好的月夜再次约会。

  我们姑且不论这首词写的是不是李清照自己的爱情生活,但即便是借题发挥,也发挥得精彩绝伦了!其中肯定渗透着李清照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美好向往。

  其实,我们甚至可以作一个大胆的猜想,也许,李清照与赵明诚在结婚之前就已见过面?这个大胆猜想的基础来自于李清照一首有名的词作《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生动的形象、具体的情态、蕴含的情感,真是太奇妙、太美妙、也太微妙了!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定,词中的女主人公其实就是李清照本人,她依然是那样的活泼、健康,充满了生气!一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花朵还没有完全绽开,花朵上的露珠依然浓重。而我们的女主角已像只小鸟一样,快活地登场了!

  这首词奇妙的地方在于:一开笔就说自己刚刚打罢秋千,停在那里,有点儿疲倦,甚至懒得揉揉自己已经有点发麻的双手。就这简单的两句,就这简单的“慵整”两个字,就足以让我们想像到她刚才打秋千时那种自由自在的快活,那种尽兴的模样!这与《如梦令》中那个将船划入藕花深处的微醺姑娘正是同一个人。

  接下来说“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更是奇妙。简简单单的九个字,就点出打秋千的时间正值清早,地点就在家中后花园,而打秋千的人早已香汗淋漓湿透轻衣。这里用了一个“轻衣透”,轻衣该是类似现在运动衫之类比较松软轻便的衣服。与前面的“纤纤手”联系起来,勾画出一个充满活力、精神抖擞而又娇小柔美的姑娘形象。这就是古典诗词的奇妙之处,寥寥数语就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部交待清楚了!

  仅是奇妙并不足,还要美妙。词句的下阕描绘出美妙的一刻!“见客入来”——忽见客人闯入花园,少女急忙含羞回避,“袜刬金钗溜”——走得匆忙而狼狈,鞋忘了穿,仅是穿着袜子,跑得太急,连发髻上的金钗也都掉落。就这样,掉了金钗,乱了头发。是何原由让那个娇小美丽、朝气蓬勃的小姑娘如此手忙脚乱,在瞬间换了个人似的?

  是否是个不速之客?当然不是,李清照忍不住在词中提醒我们,她到底是为何而走,如何走的。她说:“和羞走”——紧张窘迫但又满脸带羞地跑开。

  到底来客为谁,竟可让落落大方、自由活泼的李清照如此慌乱害羞?问题首先在于,在传统的封建时代,在虽不似深宫上苑,但至少也是官宦之家的李家,什么样的来客能在大清早随意进入后花园?如是未经通报的不速之客,那该是“和怒走”“和怨走”,或是恼羞成怒地走。可是偏偏没有怒,没有怨,就只是羞答答地跑开……

 或许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位所谓的客人,即是小姐的意中人,是她心爱的人、想见的人。他不是不速之客,小姐虽知今天他将要来访,可是没有想到来得如此快,来得如此早,而且居然来得如此巧,恰是在打秋千的人已香汗淋漓湿透轻衣,坦然小憩之时,正是仅着薄袜,金钗已坠,乱发四散之际到来,怎能不羞,怎能不避?但不容否认的是这个感觉真是绝妙无比,未见想见,可真见了,却又见得不是时候,不是感觉,不是个样子--这其中矛盾复杂的情绪,连李清照也说不清、道不明,但可肯定的是她心里绝对感到美妙无比!


  奇妙、美妙之余,同时也很微妙。

  微妙之处在于李清照写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都说不能不羞,不能不避,都已"袜刬金钗溜"了,为什么却又靠在门边一再回望?她望的是什么?并未明说,却用了障眼法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却把青梅嗅。"都已跑到门口,却不舍离去,忍不住停下脚步,嗅嗅门边的青梅,啊,好一股酸甜的味道!

  不言而喻,她停步不为闻青梅,青梅再酸甜,再吸引人,也没有来客更引人,但如果没了门边的青梅,她就没有借口停留,青梅就像是为她而设,正多亏了青梅,使她得以偷偷一瞥心爱的意中人!想见而不得,可见却又含羞,虽羞还是想见,故只能托意闻青梅,偷偷望情郎。

  其实,那酸甜的青梅,不也正象征着少女李清照那颗青涩、酸酸甜甜的初恋的心吗?

  唐代诗人韩偓曾经有一首诗,叫做《偶见》:"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相比之下,李清照的词个性鲜明多了。和笑走,多少显得有点儿轻薄,和羞走,则有款款的深情;手搓梅子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而倚门回首嗅青梅,则有点俏皮,有点戏剧性,也有很强的动作感。

  古代的很多文人对这首词颇有非议,有人认为并非李清照所作,而是娼妇所作之词。他们认为这里的倚门回首,其实就是歌妓倚门卖笑。关于倚门的典故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司马迁说:"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纹不如倚市门。"倚市门可有多种意思,但最核心的意思其实是指在市场上从事商业活动。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歌妓的经营活动也是属于商业活动之一。但是在司马迁的笔下,倚市门显然并不专指歌妓生活。所以李清照这首词当中的"倚门回首",不可能是指歌妓倚门卖笑,而是指这位少女斜靠在门边上,一边凑到青梅跟前嗅它的味道,一边偷偷回头看一眼意中人,非常朴素而活泼。封建文人之所以误读"倚门回首",主要是由于在他们心目中,凡是活泼可爱、伶俐好动、多情善感的少女,所作所为都是不合乎礼教的,在他们心中,如李清照般的大家闺秀,定是言行循规蹈矩,怎可能写出如此直抒情感、直面内心的作品?

  由此看来,李清照与赵明诚该是在婚前有过一定程度的接触,彼此对对方都有些了解,有些倾慕之情。而这种倾慕与了解主要就是基于对方的才学、学问与修养,这正是他们二人最终结合的重要的感情基础,也是他们能够结为百年之好的主要原因.
 
 
 

 木柳书屋欢迎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