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国培学习总结【原】

 安弟书馆 2012-12-23

        2012国培学习总结

2012年的国培学习已接近尾声,到这段时间我的学习任务已基本完成,成绩已经显示合格,现在就以我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并提出我的意见和建议。

学习收获:

一、过程性评价既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1、对学生来说过程性评价能及时有效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教学方法。2、在上课中对于情趣消极的学生过程性评价中的激励性评价,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对教师来说,及时有效地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4、过程性评价的手段:一、语言激励。二、身教激励。三、榜样激励。5课内教给学生思想、理论和方法,课外培养学生自练、自评、互教互评的能力,真正解决传授技能和学生健身的问题。

二、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自我学习、交流探讨、实践、自省、自讼、慎独、自警、自立,感悟、体验、反思、审视。

三、教师爱心的养成:

假如在教育中,一个孩子不被关注,不被老师理解,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他觉得周围人对我不怎么关注。因此有些这样的孩子,他往往从反面来表现以便获得班级关注、让人关注,这样的问题经常表现在所谓的一些差生、淘气的学生、落后的学生身上。

 

四、教师不知道的学生心理:

以往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青少年就本性来说,是不愿意被别人来教育的。这个教育是打引号的。这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思和体验,是得不出这样结论的。很令人深思,使人产生新的教育意识。以往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是什么?也可能有家庭的,也可能有社会的,也可能有学生老师本身方面的,但是他悟到了一种:造成教育最大困难的障碍是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什么是赤裸裸的教育方式呢?我们通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属于赤裸裸的教育:学校计划要搞教育活动,先在学生中进行宣传、进行动员,讲明活动的意义目的,现行学校的教育活动常常爱这样做。这样的活动有的给学生一种感觉: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活动是为了解决我们当中什么问题,为了克服什么问题而进行的。此外,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教育者常常是以一贯正确的、以上对下的口气在进行实际教育,话题说着说着就暗含着对学生某些行为的不满,对学生某些行为的指责,对学生某些行为的批判,甚至表现出来对他们的未来担忧。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一旦觉得教育者是把他们当成有问题者来看待时候,他们接受教育的大门一点点就在关闭,甚至会油然生出反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底下听着会感觉到:在教育者的眼中,好像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有那么多的缺点毛病,甚至未来我们是不是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都不好说。这样的教育就叫做赤裸裸的教育。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少年就他们的本性来说是不愿意被教育的。这句话并不是实实在在的说青少年不愿意接受教育,而是在说青少年反感什么样的教育。这种赤裸裸的教育就是公开指责,以学生的种种不是为前提的教育,所以学生烦感。从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与他的体验反思是密不可分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里讲过很多这样的问题:教育的奥妙就在于,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能够及时的出现在他面前;他还讲过,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走近他,帮助他进行分析,给他创造条件,努力使他成功,并且使他产生成功感。我记得国内教师魏书生也曾经谈过类似的问题,他很注重学生的体验,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的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验,避免他产生消极的体验。这些话实际上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精微,懂得教育精微的人往往能够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非常准确的加以把握,进行引导,细细想起来真是这样。如果都说教育学生教育学生,挺宏观的这么想,这些细节问题没解决好,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反思、感悟非常重要。

五、教师经常忽略的学生心理需求:

一个人在他的生活氛围中不被人尊重,不被人关注,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久而久之,他的内心是恐慌的。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实际他们每天也有这样一种心理需要,渴望别人理解,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渴望别人来欣赏自己。这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包括 老师在内,这个心理也没有完全排除。假如在教育中,一个孩子不被关注,不被老师理解,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他觉得周围人对我不怎么关注。因此有些这样的孩子,他往往从反面来表现以便获得班级关注、让人关注,这样的问题经常表现在所谓的一些差生、淘气的学生、落后的学生身上。有的孩子在班级捣乱,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我不能从正面得到你们的承认,我就以这样的方式叫你们意识到我的存在,正视我的存在,这是被极度忽略而怨愤性地表现自己存在的极度情绪化行为。如果得不到纠正,发展下去人格可能变得极其消极。帮助教育这样的孩子,如果对他说:要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立志成才,当好祖国的接班人等,可能解决不了问题。怎么才能解决好呢?就是要使他渴望得到人的尊重的需求得到正面的满足,教育爱在这方面是不可小视的。通过爱使他那种渴望理解,渴望承认,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得到满足,才能够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爱心的形成。当然注重爱心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具体的方面,如激励学生等等。

六、教学中的矛盾:

什么一切让学生自主,让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自主选择,似乎教育没有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必要了,对学生提出要求就是观念陈旧,就是落后于时代。我认为这是典型的主体至上论。有一个数学专业的教育硕士跟我说,他说:我现在当老师非常困惑,我不知道我应该不该对学生提出要求。现在强调要以爱心来对待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就在指责教师怎么限制学生,怎么要求学生。这位教师的困惑说明对爱心问题、学生自主性、主体性的极致化强调已经扰乱了很多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思维。

七、教学中的爱:

爱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但是不是教育中教师所有爱的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应?人们可能真的希望这样,可在教育现实中却难以都是这个样子,希望的样子并不意味着实际都必然是这个样子。我曾经提到意义逻辑和生活逻辑问题。意义逻辑的话语中,总是蕴含对某种意义的强调,它就想说明某个事情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要引起人们注意。韦唯唱的《爱的奉献》这首歌里,有: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就是一个意义逻辑的话语。强调爱的意义,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缺少爱不行。因此,想要让老师都确立教育爱这样的观念,从这个话语上去讲,这是可行的。但是生活逻辑却不能是这个样子,生活逻辑中爱并不是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的。我曾经专门讲过这样的专题,这里就不加展开。中心 是生活中的爱是非常复杂的,能够激励人、振奋人的这种爱有,能够剥夺人权利的这种爱也有,比如有些家长,他爱孩子能是虚情假意的吗?都是发自内心的,就是因为爱孩子,他把什么都想到了。甚至孩子怎么做都想好了。因此对学生有不尽的要求和监督检查,结果这种爱造成了对孩子自由意志的控制和剥夺。在这种情况下,那种关爱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说明,对于确立爱心,意义逻辑话语有助于确立起关爱学生这样的观念,但在实际工作展开上,不能脱离生活逻辑。在实际工作中,就要考虑怎么样爱学生才得体,怎么样爱学生才有积极的意义,要探讨这方面的方式。

 

八、新育人观的形成。

作为教师,对育人观的思考和理解,应侧重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些操作性的观念方面,这对一个教师教育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发展最为重要。

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在教育中,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可以指出,但有时常常是要求学生立刻改变,立刻做到。有的学生能做到,有的学生不能做到,对于做不到的学生,有的教师还常常以为这个学生不听话,是有意气我,进而可能会更生气,予以刚性处理。不注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留有余地,使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情感上、意志自由上没有了余地,这样往往能迫使学生表面上遵从了教育意志,但内在问题根本没有消除或解决。对于学生内在一些问题的解决,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还比如说,古今教育中人们提到的循循善诱,实际上暗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发引导。还比如说长善救失等,这样的一些育人观对教师来说最为有力,可直接带来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很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我看到这样的一个材料:班长找老师来了,说班级一个学生经常捣乱,影响班级工作的进行。当时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函授学习的日期到了,她要去学习半个月,想这个学生总难为小班干部,她劝了一下这个班干部,然后说你明天到我这来一下,给你一样东西,我走后你把他陆续交给那个学生。结果这个东西是老师写的十来个纸条,都是在说淘气学生的一件件优点。她告诉这个小班干部,我不在学校的这段时间,你两三天给他一个,就说是我写给他的信,你看他怎么样。结果这个小班干部这样做,没曾想特别有效,那个捣乱的学生变了很多。原来老师写的每一个纸条都是他看到的这个淘气学生的一个长处。那天打扫卫生,我看你那么认真,心里非常高兴。过了两天,这个班干部又给了他一个纸条:这是老师给你的。那次你写的作业非常好,我记忆犹新。结果这个孩子在班级那种不守纪律、捣乱现象一点点的就改变了不少,半个月以后,这个老师回来,对这个学生也非常欣赏,这就是循循善诱,这也是长善救失,这也是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假如小班干部一来说这种情况,老师就气急败坏的一拍桌子:把他叫来!要是不改,你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一点余地都不给,会是怎样的结果?这才是教育,这才是现实中比较有效育人的具体的观念

体会:

一、过程性评价学习的体会:我个人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与新课程倡导的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没有改变,传统的体育和新课程的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增强体魄,更好的胜任国家的使命。传统体育教学到新课程教学改变的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这些内容的改变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魄。

二、学习《海南师德标兵典型案例》有感:当一个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他的感受是快乐的。记住:“是全身心”,他会在工作中享受着与学生的相处和点点滴滴的成就。

三、学习《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的一点体会:这篇课文所谈到的内容都是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具体而且我们老师经常遇到的也是最困惑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对我的启发很大,不知各位同行有没有相同的感触。

如果赵洪义教授的这般论证是科学的,那么我们很多老师都在不知不觉地犯着错误,我们一心一意地为了学生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淘气、捣蛋,直到后来他们一蹶不振,成绩落致十万八千里,成为学校里赫赫有名的差生。而我们老师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是这样。原来我们不了解学生,不明白他们心里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和爱。赵洪义教授说的在理,当我们在童年时代都有同样的感受,我至今记忆犹新,就是我们小的时候也不希望大人把我们看成小孩,讨厌他们说我们什么都不懂,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认为我们能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有时候我们还淘气,大人批评我们时,我们更要那样做,以此来对抗。我们希望能得到大人的尊重和平等待遇及得到大人的夸奖。我们却不知道如何和大人说我们需要什么,我们心里在想什么。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转换一下的心态,回到童年时代去寻找我们走过的路程及感受,这样才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心态,因为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我们容易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需要,从心里上解决。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上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就要给他想要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包括物质和思想。

意见和建议:

本次的国培学习对我来说收获不太多,国培研修11篇文章才有两三篇的文章对我有启发,剩下的文章我看了个人的感觉就是他说了一大话,却不知道他说什么,一大堆的理论偏离实际,太抽象,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不知道各位同行有没有同感。建议今后国培的研修内容要具体些,理论兼并实际,并且是教师比较困惑的,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比如赵洪义教授所提到的学生心理,这是我们教师最困惑的问题,也是我们每天都涉及到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