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中巨无霸---乌克兰安124飞机

 西行游者 2012-12-25

安-124由苏联安东诺夫设计集团设计,在80年代是世界最大的战略重型运输机。安-124替代了1974年停产的安-22重型运输机,在性能上优于目前美国最大的C-5运输机。安-124绰号“鲁斯兰”,是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一个英雄的名字。由于苏联瓦解,目前安东诺夫设计集团已经变成了乌克兰共和国安东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

 尺寸数据

    翼展 73.30米

    机长 69.10米,

    机高 21.08米,

    机翼面积 628.00平方米

    货舱长×宽×高 36.0米×6.4米×4.4米

    使用空重 175,000千克

    最大商载 150,0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230,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405,000千克。

    最大巡航速度 865千米/小时

    正常巡航速度 800~850千米/小时(高度10000~12000米)

    进场速度230~260千米/时

    起飞滑跑距离2520米

    着陆滑跑距离(最大着陆重量)900米

    最大有载航程4500千米

    最大燃油航程16500千米

    中国是否可以考虑引进 10-12架 安- 124运输机取代俄罗斯迟迟不能到货的那34架 伊尔76运输机,组成中国的战略运输机机队,这10架飞机的一次运载量那可是相当的惊人 1500吨-1800吨 航程也是相当的诱人。另外也可以考虑引进乌克兰安-124大型运输机生产线并与乌克兰合作开发后续机型。这样中国的大飞机可以两步走,一个是引进合作,另一个是自己搞。总比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好吧 ,那么多外汇在那放着也是贬值还不如买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再买来飞机的同时必然可以引进来一些技术,而这些东西可以让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少走很多的弯路。这个应该来说对于中国和乌克兰是个双赢的结果,必须他们需要钱,我们需要技术和飞机。

     采百家之长,大运、大飞机在一定程度上会吸取“动车”组国产模式。对西方,是买一些技术,先用现成,然后消化“山寨”;对苏东国家,引进“人才”,“同志加兄弟”,直接帮助“山寨”化。安-124说实在,乌克兰与中国合作,即可收回点成本。否则,就只好等着老死,他们也看清这一点了……

    安东诺夫确实犀利无比,但是说到底,还是苏联佬厉害。这东西,放到今天,怕也不落伍,我们白手起家,我觉得应该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况且,安东诺夫的东西也不那么落伍,C5.C17也不是那么多年了么,C130都四五十年了还在用,运输机关键看你怎么改进了,反正平台放那里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壳子方面的进步不算大,变化多的是电器,只要吃准是不合理的地方就改,大幅度升级电器,就变成新的了,美国人也是这么干的。

    我们太需要大型运输机了,电子干扰机,加油机,预警机统统都需要大型运输机平台,而且,有了大型运输机,我们空15军的远程部署和反应能力也会大大的提高,能够极大的提高应对突发冲突的能力,可以更好的执行我们的“国土防御”政策。

     重远型战略运输机可以说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对于重大战略生产技术那都是国际严禁封锁的,而大运正是中国致命的短板!中国有钱也买不到美国C17环球霸王运输机,更别说C5银河重远型运输机;我国连购买伊尔-76/伊尔-78都被俄罗斯折腾得够呛,现在有如此的机遇与乌克兰合作生产世界载重量最大的运输机,而且不含什么地缘政治因素,美俄也难从中阻梗,那一定要抓住这天载难逢的机遇,钱对中国来说现在根本不成问题,外汇已过3万亿美元,持有这么多外汇本来就已经很危险,如此多的外汇早就该分流了,现在能用在如此刀刃上(看消息说是投资乌克兰80亿美元贷款),那真是超值的实惠!对中国战略与国力的提升将起到重大作用!而乌克兰本来就对中国军力的提升有不少的帮助,这此能合作,那必将开启两国新的篇章!据知,中国也在搞大型军用运输机,我想以中国目前的技术及生产水准,我国的大运也未必能达到C17水平,最多也就持平;但缺少C-5、AN-124级别的载重百吨级飞机;如果中国真能引进乌克兰安-124大型运输机生产线(尽快吸收和消化以及再创新),至少能让中国航空工业与技术跃进一二十年!

机不可失,望把握!

  新闻连接:

    2002年12月,广州地铁为在二号线通车时能够使用德国新型列车首发,特别租用安-124运送该型列车前来广州。

    2003年中,安东诺夫设计局大力游说北约选择约20-25架安-124型运输机作为其大型空中运输平台。北约目前急需大型运输机,用于保障其需要快速部署能力支持的反恐、维和和人道主义行动行动。而原本北约各国给予厚望的空中客车公司A400M型运输机至今尚在字面上,首批A400M型机要在2008-2010年前才能装备北约司令部,各国对购买数量也有所保留。相比之下,安-124已量产多年,可以立即组建成建制的部队。实际上这几年间,北约与俄罗斯的"伏尔加-第聂伯河"航空公司,即安-124-100型运输机的持有者,进行了多次合作,仅去年就在阿富汗为北约部队飞行了260架次,利润超过1亿美元。

    2003年8月,在莫斯科航展期间,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总设计师巴拉布耶夫与俄罗斯“伏尔加-第聂伯河”集团公司总经理伊萨尔金表示,现在已经签署决议,决定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企业内恢复安-124-100型飞机的制造。据称,将在俄罗斯的“航星”厂和乌克兰的“阿维安特”厂恢复安-124-100型机的制造与改进,在乌克兰的“西奇发动机”厂恢复制造D18T型发动机,也将恢复制造用于安-124-100型机的材料、半成品和配件。实施这一决定的最一个步骤是制订恢复生产计划并分阶段将现有的安-124-100型机改进成安-124-100M型机,将载重量提高到150吨,同时满足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四级噪音与排放物要求,以及提高D18T型发动机的功率,配备改进型驾驶导航系统等。

    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针对2003年开始大作宣传的载重150吨、续航能力为15000公里的欧洲空中客车A380型运输机,推出了相应的安-124-300型运输机研制计划,载重和续航里程和A380一样。整个计划经费预算至少为5至6亿美元。这个项目将是相当费时费事的。2005年后才能完成项目计划的制定工作,同时还要寻找投资者和市场。归根到底是要先确定项目的研制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然后再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不断调整目标,甚至包括缩短续航里程等。乌方乐观的认为,A380将不是安-124-300的对手,因为A380造价比它高,又只能装运集装箱,而安-124-300还能装运非标准大件货物。据悉,乌方打算依靠进口解决该项目的核心问题,在安-124-300上使用加拿大普惠公司或美国通用电气飞机发动机公司的发动机。因为乌方自己研制新发动机的代价非常昂贵,而这些西方公司有现成可用的发动机,并且它们都愿意出售给乌克兰。

    2004年4月,乌里扬诺夫斯克“航星”工厂生产的安-124-100型开始进行飞行试验。该机由俄罗斯“飞行”航空运输公司于2001年4月10日签订合同订购这种飞机,但是主要的制造工作从2002年第二季度开始。该型号的研制费用由生产厂和订货方共同承担。根据航空运输公司的要求,飞机的载重量从120吨提高到150吨。目前该机已开始飞行试验,然后将投入使用。

    2004年6月,除美、英两国之外的15个北约成员国的国防部长在伊斯坦布尔峰会上,签订了”战略空运过渡方案“(SALIS)谅解备忘录,授权各签字国使用安-124-100来支援盟国或欧盟部队。签订空运谅解备忘录的动议是北约组织国防部长在2002年布拉格峰会上提出来的,还提出了签订类似的海运谅解备忘录的动议。现在这个空运谅解备忘录有效期到2012年12月31日截止,但是在2006年1月1日之前必须签订有效合同,否则该谅解备忘录将失效。

    2005年8月,"乌里扬诺夫斯克航星"股份公司执行总经理瓦列里-萨瓦特契科向记者宣布:航星股份公司正在恢复安-124的批生产。在过去20年里,乌里杨诺夫斯克航星工厂共制造了36架"鲁斯兰"飞机。恢复安-124飞机批生产计划在2005年莫斯科航展上开始,在航展上签订了"乌里杨诺夫斯克"股份公司、"伏尔加-第涅伯"航空公司和"飞行"航空公司之间的三方协议。2012年前,乌里杨诺夫工厂需要向每家航空公司提供5架飞机。萨瓦特契科解释说,"乌里杨诺夫航星"公司对生产"鲁斯兰"飞机有全面的准备。在财政充足的条件下,企业很快可以向订货人提供2架安-124飞机。对这种飞机的所有需求,包括国外需求,预计有50架。

    2006年7月,报道指出安-124重型货运运输机在2020年前的市场容量预计为60~80架。这些俄罗斯和国外研究的数据是"航空工业"公司总经理康斯坦丁-卡杰诺夫在同记者谈话时提到的。如果考虑到未来东南亚国家快速发展的要求,那么对安-124飞机的需求可能更多。根据卡杰诺夫的意见,如果不研制新的改型也不生产安-124飞机,那么货运航空运输市场将被波音和空客公司的宽体货运改型飞机占领。卡杰诺夫提起,两年前已经讨论了恢复安-124飞机生产的问题,所有的计算都已经完成,进行了市场研究,制定了清晰的包括投资回报在内的商业计划,以便研制和生产载重量、航程增加的安-124型飞机,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通过任何决议。对于运输公司来说,恢复和改进安-124的项目是复杂的需要巨大投入的项目,同时也是回报很高的项目。他说:"国防部暂时不会购买这种飞机,但是现在,民用航空公司需要安-124。"当前联合国和北约组织都对安-124-100飞机表现了兴趣。

    2007年5月,一架在挪威卑尔根(Bergen)Flesland机场停留的安东诺夫公司安-124-100飞机被迫进行了降噪改装,其发动机短舱带有V型罩。该机注册号为UR-82009,是一架服役16年的飞机,归属于安东诺夫航空公司(Antonov Airlines)。该机被观察到其所有4台Progress D-18涡扇发动机的喷管做了V型(chevron)改造,这一结构使经过发动机各处的气流平滑过渡,从而降低噪声。过去几年这种改装作为一种潜在的降噪方法进行了多次测试,并将应用到波音787和747-8的通用电气GEnx发动机上。静音技术验证(QTD)项目的波音777-300ER的GE90发动机也安装了类似V型罩。

    2007年11月,使用俄罗斯的安-124飞机运送防地雷伏击车辆(MRAP)到伊拉克,在美国国会成为了一个热门政治话题。国会防务拨款小组主席John Murtha,当他与国会上层David Obey就11月20日的记者会勾画他们的战争经费立场时,明示借用俄罗斯的运输机。因为五角大楼暴出一项潜在有250亿美元的努力,今年生产、装备和空运MRAP到伊拉克,Murtha着眼点在他们的空运成本,这是因为他考虑到此前布什行政部门另一个完全失败的案例。Murtha说,如果拉姆斯菲尔德时代防务领导人要改变伊拉克的状况先行做出调整并因此而做出计划,那么MRAP可能早就及时生产出来,甚至节省费用装船运到中东了。替代方法,美国使用"由乌克兰人驾驶的俄罗斯飞机空运它们"。美国运输司令部告诉《航宇日报》,它已由运输司令部的民用预备空运机队(CRAF)的合伙人(Atlas航空和Lynden航空货运公司),通过两家俄罗斯公司(Volga-Dnepr航空公司和Polet Cargo航空公司)签下了安-124飞机。"MRAP运输的使用概念是,对于稳定状态的运输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安-124飞机……"运输司令部在电子邮件中说。"安-124的使用反映出我们利用民用运输的能力,正像我们例行混用美国政府和商业海运资产支持我们的作战一样。"运输司令部声称,安-124是不出租的,这样国防部是"为此能力签约,而不用专用飞机来支持MRAP的快速交付。"据司令部说,近来与Atlas/Volga-Dnepr签下的一份长期合同是每天提供一架安-124飞机直到三月底,约值3亿美元。

    2007年12月,俄罗斯空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泽林上将日前宣布,俄罗斯空军准备在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空企业生产改进型“伊尔”-76MФ运输机,以及将在这里恢复生产“安”-124-100“鲁斯兰”运输机。“伊尔”-76MФ飞机将用来为空军军事运输航空兵补充一批重型运输机。将安装新的ПС-90经济型发动机,起飞重量为60吨,航程为8000千米。首架批量生产的“安”-124-100“鲁斯兰”运输机于1987年在基辅航空制造厂出产,共计组装了40架。有关恢复生产和改进“安”-124-100“鲁斯兰”运输机的决定,于2005年2月由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政府共同做出,并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间委员会。经现代化改造后,“安”-124-100“鲁斯兰”运输机的起飞重量将从原来的120吨提高到150吨,而机组乘员将由6人减少为4人,并将装备新型机载设备。2020年前计划组装80架。

    2008年1月,乌克兰工业政策部宣布,乌克兰和俄罗斯计划成立一个联合工作组,负责制定解决安-124飞机知识产权问题的方案。双方就这一问题的最近一次商谈于2008年1月16日在莫斯科举行。俄罗斯代表指出,已经准备好了一份为恢复安-124飞机的批量生产而调解知识产权的俄罗斯政府和乌克兰政府间的协议草案。该文件已经由俄罗斯各部门批准,并提交给乌克兰方面协商。乌克兰方面则宣布,俄罗斯方面提出的协议草案与乌克兰法律相抵触,因为知识产权划分应在两个经济主体之间的条约关系框架内进行。

    2008年2月,乌克兰国防部长尤里·叶哈努罗夫向记者宣布,俄罗斯将继续在“安-70”军用运输机项目上与乌克兰合作。俄罗斯方面证实,俄方将继续“安-70”军用运输机的研发工作。乌克兰防长宣布,目前为了使“安-70”投入批量生产需要完成一系列工作及试验。而为了完成该项目需要大约3亿美元,一年半的时间。制造“安-70”军用运输机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联合项目。飞机将用于运输重47吨的货物及空投伞兵和技术装备。2006年7月俄罗斯政府决定就中止“安-70”军用运输机的研制和批量生产与乌克兰开始谈判。2006年10月24日当时的俄罗斯政府总理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宣布俄罗斯最终退出“安-70”项目。2007年8月在莫斯科国际航展期间,俄罗斯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与“乌克兰航空”国有航空制造公司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发展在运输和客运航空技术领域的合作,特别是恢复“安-124”“鲁斯兰”飞机的批量生产和在“安-70”军用运输机计划上进行协作。

    2008年7月,重型运输机安-124"鲁斯兰"的研制方、生产方和使用方签署决议,决定不晚于2010年采取措施将现役安-124-100及其改进型的设计规定寿命延长至4.5万飞行小时,及1万次飞行和40年服役期。据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综合体通报,运输商确认,大尺寸和超重货物的世界空运量年增长速度达12%。因此,提高现有机队及其改进型的使用效率,恢复其批量生产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此外,"伏尔加-第聂伯"公司集团在"范堡罗-2008"航展上预告的新款飞机将能够提升安-124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伏尔加-第聂伯"公司集团已经设计出了新款飞机的计算机模型,并命名为安-124-102。按照设计资料,安-124-102的载重量为135吨,航程2500千米。"伏尔加-第聂伯"公司集团的改造计划包括:将机身高度增加大约2米,可使货舱高度从4.4米增高到6.7米。机身及相应的货舱宽度不变。同时,由于安 -124飞机的特点,其装载和卸载不需要专门的设施,而这种专门的设施对于A300-600ST和波音747LCF是必须的。航空公司专家预计,制造安-124-102需用时18-25个月,飞机价格将达1.95亿美元。

    继5月份厦门机场首次保障两班安124“巨无霸”货运包机后,近期,厦门机场迎来第二波安124货运包机。

    此次货运包机共执行4班8架次,共运输出港货物368.5吨,货物均为林德叉车生产的大型集装箱吊车。

    据了解,安124飞机是目前在用的最大型运输飞机,属F类飞机,起飞全重392吨,飞机机长70米,翼展73.3米,比波音747还宽近10米,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巨无霸,常用于运输飞机机身、火车车厢以及大型战略物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