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风亭下 东方小四

 鹤翔九天 2012-12-26
在古文里,常可以找寻一束光明。

    近日集中读苏东坡的散文,颇多感触。仅百余字的《记游松风亭》尤令人感佩,道出了如今一些文人洋洋万言都难以廓明的意旨。原文为: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松风亭下

  

 翻译为现时的白话文:

   我曾经在惠州的嘉佑寺住过,有次从松风亭大步登高,足下疲乏时,我想到林子里面歇息片刻。但抬眼望去,亭子尚在远处树梢,心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达呢?过了好久,我才自言自语:“就在此处有什么歇息不得的呢?”此念令我即刻如一尾挂在钩上的鱼一样得到超脱。如果人能悟解此中玄妙,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声轰动时,那时你冲上前去就会与敌人战斗而死,后退则会因触犯军法而死,在这样的情境中也不妨好好休息休息。

 

    在进退唯谷之时,依然能安之若素,依然可“熟歇”,几人能够?此人需能随遇而安,兼具大智大勇。

 

     当时的苏东坡恰如“挂钩之鱼”。王安石变法时他反对其劳民伤财、严刑峻法的部分,遭排挤;司马光将“改革派”一网打尽后欲拉拢苏东坡,他却又“不识时务”地提出应该保留新法中合理的部分,因此被旧党程颐一派攻击;新党复起之后,他也同样不能见容。老之将至的他因此屡屡被迁谪,《记游松风亭》正是他去如今惠阳县东弥陀寺后山岭上的松风亭游历所作,据《舆地纪胜》记载,其时松风亭上植松20余种,风过处可听松涛阵阵。东坡为文时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10月,东坡知定州,谪知英州(今广东英德),赴任途中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诸种打击蹁跹而来,苏东坡依然如故,在明月清风里找到人生的自在闲适。

 

    东坡居士能在别人以为的大苦痛里寄情山水而得解脱,绝非偶然。在著名的《前赤壁赋》里,他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里,他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我一直以为,中国古代文人里能出苏东坡这样的“异数”,可谓奇迹。他在政治漩涡里不肯模糊自己,在大立场上一直不理会“当权者”的明示暗示,只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愿做的事;他也从来不曾失去赤子谐趣和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在朋友和红颜知己面前,他总是那个剑胆琴心、有趣乐观的诗人,既能为豪放达观、气吞山河的磅礴诗文,也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千古情句。与他相比,李白也是“俗气”的,因为李白终其一生都没有放弃对功名的追求,以及对政治权力核心的向往,他也为之做了不少“违心”之事。李白可谓写诗的天才,但文与人未必全能谐和。苏东坡却一直是那个苏东坡。

 

     松风亭下,何夜无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