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挥民间信仰社会效能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指间飞歌 2012-12-28

 

发挥民间信仰社会效能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来源:民族时报 | 发布日期:2012-12-28 ]

徐 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道德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传统的道德文化受到冲击。因此,如何充分挖掘民间信仰的精华,引导广大信众,积极努力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民间信仰的作用

  我国民间信仰历史悠久,信众多而广,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形态,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信仰呈现恢复性发展势头,信众持续增多,场所逐渐增加,活动日趋频繁,对社会影响显著增强。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间信仰工作,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发挥其在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民间信仰具有道德教化作用。民间信仰虽然松散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但是其在广大下层民众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无论社会经历如何的变迁,它都不曾消亡,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它所具有的扬善、行义、忠诚、爱国、慈善、团结等几声,强化地区的心理认同感和凝聚力、融洽乡里关系、维系群体秩序、引导信众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推动社会风气改善和矛盾缓解。

  民间信仰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民间信仰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地方、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民间信仰形式,它们与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无论是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建筑或服饰,都不同程度的同民间信仰发生联系。

  民间信仰有利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作为民间信仰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的妈祖信仰,流行于福建、台湾等地,妈祖的祖庙在福建的湄州岛。湄州岛上的妈祖故居和天后宫,是流落世界各地的妈祖信徒向往的“圣地”。每年妈祖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信徒朝拜妈祖庙,是血浓于水、认祖归宗的一家亲情感的自然流露与表达。此时,妈祖信仰无疑成为了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凝聚团结的纽带,是祖国统一不可或缺的内在推动力。

  民间信仰有利于社会和谐。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信仰形态与儒家思想、制度化宗教的佛教和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庙宇供奉的是佛教的菩萨或道教的神仙,亦道亦佛,活动的仪式又与佛道有区别。民间信仰在这里展现了自身“兼容并蓄”的胸怀,无论佛道的神灵,亦或是古代的神明,甚至是皇帝贤相,传说或历史上的英雄,都在民间信仰的庙宇有一席之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释道融合于民间信仰,并成为了其在中华大地保持恒久生命力的理论基石。在稍有规模的民间信仰的庙宇中,除了供奉的主神之外,还有儒、佛、道的神灵,以及地方神灵。民间信仰这种兼容的情怀,对国人的信仰和性格形成都有深远的影响,也是促进不同时期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和助力器。

  民间信仰的其他效能。民间信仰除了具有上述几点效能,还具有公益慈善、民间交流及环境保护等积极作用。

  发挥民间信仰促进社会和谐的可能途径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过程就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民间信仰作为我国目前的一个客观存在,其作用发挥的好坏,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局。所以,需要架构科学、合理的途径,充分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调动广大信众的积极性,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构建政策性保护、管理体系。目前,民间信仰的属性没有定论,但它在现实社会中却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就需要相关政策、规章的制定来管理民间信仰活动,使其科学、有序的为现代化建设服务。首先,应尊重和保护民间信仰自由。五大宗教有《国家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来管理,而民间信仰没有相应可依之法,在对其定性管理、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空白,也是基层部门不敢管、没法管、管不了的症结所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调研、理清思路,科学、合理定性,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民间信仰活动在规范、法制化环境下阳光运行,以切实维护信众的利益。其次,宗教工作部分牵头,会同人大、政协、统战、民族、文化等部门,根据民间信仰管理办法,设置相应机构,以保证民间信仰工作,有部门管、有人管、管的好。最后,要加强民间信仰场所建设和财务管理。一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年久失修,却又是信众不可或缺的,需要财政部门给予支持,修复完善;同时,要加强场所财务管理。

  利用民间信仰资源,构建民族、文化、旅游等平台。在我国一些地方广泛流行的信仰形态,如妈祖、关公、灶王爷、文庙等,有的坐落于风景胜地、有的位于文化名城,具有民族、文化、旅游、爱国主义等不同功能,它们伴随社会发展,见证了不同历史时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蕴含着旅游文化的巨大商机,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民众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组织学者阐释民间信仰积极内涵,传导正能量。民间信仰在发展过程中有精华亦有糟粕,我们需要区别对待,在新时期,我们要大力挖掘和弘扬其精华部分。所以,需要有关部门组织相关学者对民间信仰仪式、仪轨、仪礼等进行阐释,彰显其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公益慈善、民间交流、节约环保、祖国统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综上,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民间信仰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努力挖掘其积极因素,传导其正能量,发挥广大信众的积极作用,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宗教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