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信仰和宗教信仰漫谈

 小桥流水原创 2020-05-28

民俗行为产生于民间信仰,民俗信仰行为以功利性、地域局限性和盲从性为主要特征。民间信仰一些方面,比如对于大众对宇宙人生的理性认知的教诲、自身修养的提升、良知正觉的警醒、对社会公德良风自觉弘扬等,能发挥的正面影响作用是比较微弱的。

使民俗信仰内部序态改善、增强其对社会大众的正面作用,使之获得质的升华,可以说就是宗教信仰须要对民俗信仰的炼度。

宗教信仰能够守住清规戒律、坚持正信正行,在自我提高的同时,对民俗信仰进行有效的引领、改造,就会出现民俗信仰得到升华,整个社会的人文水平得到提高,帮助民族文明良性发展的效应。

如果宗教信仰无力左右民俗信仰,反而是迁就、依附。那么宗教就会出现虚假繁荣,其实是其质的退化,结果就是宗教信仰的没落,从而导致社会人文发展的停滞,甚至退化。而一个民族文明的倒退通常也会给民族的生存发展带来危机。

这是对现实观察的一点浅解。从汉末、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生、发展、转化,也大体可以总结出这个认识。

以上是从公的方面、社会作用的方面来说的。那么从私的方面、个人人生方面来说呢,就像之前说过的,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的结果就是灵魂的升华或堕落两种结果。所以作为一个宗教信仰者,面对现实该何去何从。窃以为纵然不求有功也应该但求无过吧。

有一句哲言“读史使人明智”,无论历史事还是今日事,若能善读之,皆可以启人智慧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