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解文言文分析综合题

 liubaoliang 2012-12-29

(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851期)

郭如桃

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一般有三个具体考点: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此类题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这里我们着重探讨此类题在设题时命题人故意设置的六种错误类型,希望借此来洞悉此类题的解题技巧。

设误类型一:张冠李戴。高考文言文文本大多是人物传记。传记类文本定会涉及到人物、事件。命题人在命题的时候,故意将事件涉及的人物替换成他人,这种设误类型即为张冠李戴,也称人物错位。

例: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刭。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2010高考辽宁卷)

分析例句是否符合文意。

例句: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解析】根据文本可知,让士兵逃走的是进城的敌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不是赵良淳。此项的错误就是张冠李戴。

设误类型二:事序颠倒。文言传记中所叙事件几乎全部是多件事。这些事情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命题者将后发生的事情提到先发生事情的前面,这就造成了事序颠倒的错误。

例:已而瘗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2010高考山东卷)

分析例句是否符合文意。

例句: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解析】根据文本“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可知,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此项中“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颠倒了,犯了事序颠倒的错误。

设误类型三:曲解词句。所谓曲解词句,就是命题人有意将文本中某个句子或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错误理解。通常,用来设题的词语一般都是多义词。

例:(张文瓘)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2011高考浙江卷)

分析例句是否符合文意。

例句: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解析】此项说“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对应的原句是“诸囚闻其迁”,但这里的“迁”不是“贬谪”之意。“迁”意为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左迁”才是降职之意。根据文本可知,张文瓘原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张文瓘“迁”是升职。

文言传记中的人物大多有为官的经历,同学们要熟知关于官职变动的术语,这对理解文本帮助极大。文言文中,表示授予、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征、荐、拜、辟(bì)、起、除、选、升、拔、擢等。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有:补、迁、改、转、调、徙等。表示代理、兼职的词语有:兼、领、署、行、权等。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有:出、谪、左迁、贬、黜等。

设误类型四:以偏概全。此种错误表现为将文中表示局部、有限的概念,夸大为表示全部、全面的概念,夸大原词的外延。

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2009高考北京卷)

分析例句是否符合文意。

  例句: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解析】例句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不是所有的鲁地儒生都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依据是文中有这样一句:“鲁有两生不肯行。”

设误类型五: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就是指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依据,属于凭空捏造。

例: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2011高考全国卷)

  分析例句是否符合文意。

例句: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解析】“坐赃”,意为犯贪污罪或被判贪污罪。例句中的“行贿”毫无根据。此项错误类型即为无中生有。

 设误类型六:强加因果。将两个本不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认定为具有因果关系,这就是强加因果。

例: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分析例句是否符合文意。

例句: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解析】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理清苏绰的为官经历: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寻除著作佐郎、即拜大行台左丞。在原文还有“自是宠遇日隆”一句,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委以重任”当是指第三次升迁经历。这次升迁的原因,原文作了详尽叙述。周文帝在昆明池观鱼时及观鱼后与苏绰的交谈,使他充分认识到苏绰的优秀,他感慨地说:“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于是重用了苏绰。例句对苏绰被重用的原因的分析显然是错误的,属强加因果。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解答文言“分析与综合”题时,首先要找出原文,然后将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对照。对照时要高度关注三个点:人、事、因果关联词。在“人、事”上易出现两种错误:张冠李戴、事序颠倒。在“因果关联词”上往往会出现强加因果的错误。前两种错误类型,最为常见,尤须留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