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轮复习教案(13):文言文分析综合题

 清风明月8120 2017-04-09

第6题 分析综合题

分析综合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命题一般把阅读材料的整体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和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掌握解题步骤,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突破五点设题雷区

一般情况下,文言文分析综合题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错误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即阅读材料中没有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或者,原文虽然有相关的表述,但选项中的表述恰恰与原文相反。

  (2016·高考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信息: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T6-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答案】 仔细比对后可知,原文中对应的有效信息为“使谕以指意”,意思是“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而选项中却表述为“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这种说法错误。不是派使者调解,而是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属曲解文意。另外,并没说让使者偕同。属无中生有。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2.张冠李戴偷梁换柱

即本是甲想的、说的或做的,选项中设误为乙想的、说的或做的。或者把两件事或三件事合在一起表述,混淆了状语、定语或时间等其他条件。

  (2016·高考全国卷丙)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信息: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T6-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答案】 根据原文可知“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有误,原文有“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是说两京言官上奏章请留,但是皇上没有答应,这里“不听”的主语是皇上,不是傅珪。属张冠李戴。

到面对大事时毅然果断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人不能改变最终因为这触怒权贵佞臣而离职。……极力奏陈当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正赶上户部尚书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权贵就假托帝王诏命令二人退休。长安和洛阳谏官交互向皇帝上书请求二人留任,皇帝不听。

3.以偏概全言过其实

即将局部的、个别的设误为全局的、普遍的,或将全局的、普遍的设误为局部的、个别的;或者故意将范围、程度设误为小于或大于材料中的叙述的范围、程度。

 (2015·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信息: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T9-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答案】 本题从缩小范围、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原文中“终不一语加咎巫”的意思是“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选项说“很少受到谴责”,把“没有”说成“很少”,缩小了限制范围;“学者不愿行医”在原文中没有体现,原文中“学者日以怠”的意思是“学医的人一天天地懈怠”。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而失败永远归于医生。奏效不奏效,巫师总是受到上等的赏赐而医生总是在他之后。所以医生稍稍想要急于求利、取信于人,就一定要借助邪气魅惑的征兆来作为表象(迷惑人),即使是大智之人也很少不被迷惑。更严重的是沅湘之地是用人来祭祀不该祭拜的鬼,求取好处,遭受严重的刑罚却不怨恨,因而巫术的祸害已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不能解决了。从医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胜过巫术了,即使有好的医生也不能施展他的才能,来成就他的威名,而且学医的人一天天地懈怠,所以有时在几个郡的广大地区求取一个好医生都不能得到。

4.先后颠倒因果失当

即选项中将直接的、根本的、是原因的或已然的事情设误为间接的、枝叶的、是结果的或未然的事情。或者原文上下两件事不构成因果关系,而选项却以因果关系处理。

 (2010·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信息: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T12-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答案】 本题从颠倒顺序的角度设误。选项中说申甫“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明显将“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与皇帝授予申甫官职这两件事的先后顺序弄错了。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

刘老先生出资让申甫到京城。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诸位公卿大臣常常不被信任接纳。愍帝即位后北兵从大安口入侵迅速逼近京城京城九门白天都紧闭不开。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先生、金声先生知道形势紧急,就向朝廷推荐了申甫。愍帝在便殿召见了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诏谕慰问他,申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在殿前的台阶下面叩头谢恩,喊道:“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来报效皇恩于是皇帝立刻任命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凭借御史的身份做参军,而申甫做京营副总兵,然而实在没有士兵派给申甫,只能听任他自己招募士兵。

 (2013·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信息: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

T6-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答案】 本题从因果失当角度设误。“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

李揆担任丞相的时候决断事务、进献策略、更替人事,虽然广博雄辩,但因生性热衷于名利,深受众人的非议。并且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跟李揆一起做官的吕,虽然地位名望与李揆差很多但在政务管理方面在李揆之上,()被罢免相位以宾客的身份任荆南节度使名声很好。李揆害怕他再一次进入朝廷于是暗中让主管部门到吕管辖的区域内捏造吕的过失。吕暗中上疏陈述这一事情于是皇上把李揆贬为莱州长史同正员。

5.曲解词语颠倒是非

即选项大多数表述是正确的,只有很细小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往往仅是一个词理解错了,从而导致选项的错误。

 (2016·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原文信息: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T6-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答案】 本题从曲解词义的角度设误。D项“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有误,原文中说“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此处的“赍”是“持有,携带”的意思,不是“筹措”的意思。

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随即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带着国库中的钱币赈济百姓。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因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掌握好文言文分析综合“四步骤”

当然,了解了命题者在错误选项设置上经常走的套路,并不等于就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文言文阅读必须建立整体意识,按照以下步骤进入文本。

 借分析题就是理解的好帮手

不可否认,文言文在字词上的障碍,要读懂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好在命题者间接地帮了考生,这个帮助就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道选择题。这道题全用现代汉语来表述文言文的内容,四个选项加起来,90%的信息是正确的,而且就是那个陷阱也是很小很小的一个错误点,根本不影响考生对文章大意的摄取。这是命题者留下的一条捷径,一把钥匙,考生一定要抓住,在正式看文本前,先看此题文字。

 通读全文圈点勾画主人公

通读全文时要着眼于整体理解,不必拘泥于个别字句。在这个过程中,圈点勾画做标记是必要的。例如在主要人物姓名下标上着重号以示强调,给相关的人物编上代号以便理顺人物关系,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下画上波浪线以便明确事件发展过程等;在出现“变化”(包括人物官职升迁、地点转移、事件发展、时间推移等)处尤其应做上特殊标记。

通读全文做标记,不仅能帮助我们快速理顺文章思路,尽快把握文章大意,在解题时也会发挥重要的提示作用,最起码节约了回头找情节的时间。此外,最好按人物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文章分层,分清是何人、何职,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件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精神。这样才能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己的脑中顺序化,网络化。

 准确找到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

寻找选项在原文中的位置,这是一个必需的步骤。在前两步厘清文脉的基础上,寻找选项就会变得很容易。比如2016年全国卷甲、乙、丙采用的都是中规中矩的命题思路。题目四个选项设置合理,重点突出,每个选项都是按照文本的先后顺序设置,考生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些信息所在,前提还是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陷阱都在细节所以要细心比照原文

从“提分方案1:突破五点设题雷区”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到,答案必须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要快速圈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尤其要注意细节方面的表述。要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语反复推敲,直至确认无误。比如2015年全国卷Ⅰ第6题C选项这样表述: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然而作者在原文却是这样叙述的: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

这里出现了细节上的差异。关键就是看考生是否注意到了“状类”这两个实词。“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意思就是“另外找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杀死”,可见最后被杀的不是宦官。命题者命题如此细心,可知考生们解题时需要全神贯注。

[巩固练习]

请判断以下各题内容概括和分析的正误,错误的请解释原因。

1.【文段】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熙宁中河东发民四万负饷宣抚使韩绛檄使佐役后帅吕公弼将从之。安礼争曰:民兵不习武事今驱之深入此不为寇所乘则冻饿而死尔宜亟罢遣。公弼用其言民得归而他路遇敌者全军皆覆。公弼执安礼手言曰:四万之众岂偶然哉。果有阴德相与共之。

选项】 王安礼办事公正,做事有主见。王安礼坚决反对运粮饷的四万百姓去助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吕公弼听从了他的话从而保全了这四万百姓的性命。

判断】 错误。“王安礼办事公正”说法不妥,于文无据。

王安礼字和甫是王安石的弟弟。很年轻的时候即中进士受到河东唐介的征召。熙宁年间河东派四万民工运粮饷宣抚使韩绛发文要求让这些人去助战将领吕公弼也准备听从安排。王安礼则反对这样做他说:这些百姓都不懂打仗如果强迫他们去那么他们不被敌人杀死,也要被冻死、饿死,因此得赶快停止这种举动。”吕公弼听从了王安礼的话,百姓得以回来,而其他各路助战的百姓都全军覆没了。吕公弼握着王安礼的手说:“四万百姓(得以安全返回),这绝不是偶然的。如果真有什么阴德,那一定有你一份功劳啊。”

2.【文段】 张俭雍州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孙也。俭即高祖之从甥也。贞观初以军功累迁朔州刺史。时颉利可汗自恃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及俭至,遂拒不受,太宗闻而嘉之。

选项】 张俭不畏强横。当时颉利可汗自恃强大,每每向边境索求物品,边境各州长官全都奉命,张俭到任后却拒不奉命,受到太宗皇帝的嘉奖。

判断】 正确。

张俭是雍州新丰人是隋朝相州刺史、皖城公张威的孙子。张俭是高祖皇帝堂兄弟的外甥。贞观初年,他凭军功多次升官做了朔州刺史。当时颉利可汗依仗自己强盛,常常(向边境)索取财物,总是发来文书称“敕旨”。因此边界各州长官,只好互相奉命。等到张俭到任,他就拒抗不接受,唐太宗听说后就嘉奖他。

3.【文段】 至正七年召为大司农少卿遂拜中书参知政事。盗据齐鲁敬与平章政事答兰、参知政事俺普分省陵州。敬与俺普密议曰:我军强且胜彼将败而降如得仗义之士直抵其巢穴而招安之,亦方面之幸也。”有国子生王恪等,愿请往,敬以便宜授以官,俾之行,至郓城,见李秉彝、田丰等,谕以逆顺祸福之理,丰与秉彝皆悔过自新。山东郡邑之复,敬之策居多。卒,年六十七,谥曰忠敏。

选项】 崔敬和平章政事答兰、参知政事俺普平叛贼人,根据双方形势,崔敬认为招安最好,就亲自晓谕贼人逆顺祸福的道理,成功招安了贼首,收复了郡县。

判断】 错误。“亲自晓谕”错,原文是派遣国子生王恪等去招安。

至正七年崔敬被朝廷征召为大司农少卿于是授官为中书参知政事。贼人占据山东崔敬和平章政事答兰、参知政事俺普一起巡查陵州。崔敬与俺普秘密商量说:我军强大很快会取得胜利贼人将要失败投降。如果找到一个仗义之人径直抵达贼人的巢穴招安他们也是山东的幸事啊。有个国子生叫王恪等他愿意前去招安崔敬授他官职令他便宜行事让他出发他来到郓城见到贼首李秉彝、田丰等人向他们阐明了抵抗和归顺祸福不同的道理,田丰、李秉彝都决心悔过自新。山东郡县的收复,很多出自于崔敬的策略。崔敬六十七岁时去世,谥号是忠敏。

4.【文段】 嘉定十年金兵犯襄阳围枣阳。时边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惧。方帅范、葵往战败走之。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歼之。翼日葵麾军进击金兵亦大出合战大破之俘斩及降者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百,逐北直傅城下而还。

选项】 赵葵是一位身先士卒、英勇善战的将领。嘉定十三年,当金兵进犯时,赵葵率先带领士兵奋勇出击,并大败金兵。

判断】 错误。“嘉定十三年”“金兵进犯”错误,原文嘉定十三年的战争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战。

嘉定十年,金兵进犯襄阳,围困枣阳。当时,边境战事已停止很久,金兵突然来犯,人们因此感到震慑恐惧。赵方率赵范、赵葵前往迎战,大败而回。嘉定十三年赵方派遣赵葵和都统扈再兴在高头进攻金人。高头,是金兵必守的地方,派出精悍劲旅坚拒迎战,赵葵率领先锋部队奋勇出击,扈再兴接着进击歼灭金兵。第二天,赵葵指挥宋兵前进攻击金兵。金兵也倾巢出动迎战宋兵,被宋兵打得大败被杀、俘虏与投降的差不多有两万人俘获万户以下的官吏十几人夺得马八百匹追逐金兵向北直到城下才返回。

5.【文段】 武宗初立寇乘丧大入连营二十余里。俊遣诸将各帅三千人分扼要害。俄寇由新开口毁垣入将士遽前迎敌;诸将各帅所部拒于虞台岭。俊急帅三千人赴援道伤足以兵属都指挥曹泰。泰至鹿角山被围。俊力疾益调兵五千人持三日粮驰解泰围。又分兵济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寇追之行且战仅得入万全右卫城士马死亡无算。俊及中官刘清、巡抚李进皆征还。御史郭东山言俊扶病驰援劝惩不宜偏废,乃许赎罪。

选项】 张俊英勇奋战。敌寇乘丧入侵,张俊带伤率军五千解救诸将,但此战终究失利;御史郭东山认为他扶病驰援,于是允许他立功赎罪。

判断】 错误。“于是允许他立功赎罪”的是皇帝而非御史郭东山。

武宗刚刚即位敌寇乘着朝廷大丧而大肆入侵扎营二十余里。张俊派遣诸将领各率三千人,分别扼守要害之地。不久,敌寇由新开口毁墙而入,将官士兵立即上前迎敌;诸将各率所部在虞台岭抵御。张俊急率三千人赶去支援,中途伤了脚,便将军队交给都指挥曹泰。曹泰到达鹿角山时,被敌寇包围。张俊极力支撑病体,加调军队五千人,携带三日军粮,迅速解除曹泰之围。又分兵救援各将领,有的突围而出,有的被阻在山涧之中,援绝而死。诸军已十分困乏,于是收兵而返。敌寇追击,诸军且行且战,只能进入万全右卫城,兵马死亡无数。张俊及宦官刘清、巡抚李进都被调回京城。御史郭东山说,张俊带病救援,奖励惩罚不应当偏废,于是皇上才允许他赎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