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句子衔接讲练

 liubaoliang 2012-12-29
多路求解 巧妙衔接(上) (2012-3-23 11:13:00)高一版

 

——句子衔接讲练

桑进林

(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827期)

 

句子的衔接要求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扣得紧,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又完整。句子的衔接,能检测出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句子衔接题大多由两部分组成,即题干项和衔接项。不管解答何种类型的衔接题,都要分析理解题干项,把握题干项与衔接项之间的关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突破口。

一、语意是否相连 语意的连贯,是指上下文在语意上关系密切,相互呼应。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把握句子整体意义的基础上,利用关键词、关键句来解答此类题,如话题的统一、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等。如下面的这道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②句意在阐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与横线前一句的语意一致,由此可排除CD两项。而第③句说的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征服,第⑥句说的是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征服了,由此可知③⑥句的语意一致,应紧密相连,所以排除A项。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B

二、事理是否相承 句子衔接首先是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合乎思维规律,也即说要合乎逻辑。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就会出现“裂痕”,衔接不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包括转折、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多寡等。如下面的这道题:

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  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  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 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繁琐难懂。 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 用非数学语言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答:①  ②  ③  ④  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先纵观整个语段,基本确定前后句的关系,如第一个空格前面说“都知道”,后面又说“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可见两句之间应是转折关系。第二个空格的前面陈述原因,后面又说的是结果,此处用“以致”较为恰当。

【参考答案】①但是;②以致;③就;④其实;⑤因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

三、结构是否照应 语句间的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有的问句一连提出两个问题,回答时便要同时兼顾两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如果答非所问,会造成语句的不连贯。如下面的这道题:

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①处要注意前面的“质疑”一词,“质疑”什么?当然是将感恩片面地理解为给父母洗脚。②什么“无疑是正确的”呢?根据前一句话,是说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是从大处来说,结合这一语段的主要内容,就是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③“简单地”是指做法,“不少学校”都这样,感恩教育模式化了。④要注意前有“不但”,后面可接递进关系或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的语句。⑤既然感恩教育“涉及到很多方面”,单靠学校一方就很难做得很好,需要各方一起努力。

【参考答案】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③“一刀切”的模式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⑤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句子衔接讲练

(本文选自《语文报·高一版》828期)

 

桑进林]

四、主语是否相同 句子的主语一致,是保持语句连贯的重要技巧。作为陈述对象的主语若一致,则语段的陈述话题、说明中心、议论角度也就相应一致了。如某年高考北京卷的一道题: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白莲浦

  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 ,触须沿途四散, 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浸润

B.①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C.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

D.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词语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滋养:供给养分;养育:抚养和教育。二者使用对象不同,材料中陈述的对象是“白莲水库”和“苍生万物”的关系,据此应选“滋养”。浸润:滋润;浸渍:用液体泡。二者的感情色彩不同,前者多有赞美之意,和原文色彩一致。“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其中“白色游龙”作下文的主语,和下文衔接紧密。

【答案】A

五、语境是否相符 对于写景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别,就不容易辨别选项的正误。如某年高考湖南卷的一道题: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行人。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首先,我们应该把握《到京师》一诗的内容及其意境。诗歌中的相关信息“城雪初消荠菜生”(早春)、“深巷少行人”(地点)、“第一声”(声音),据此可知A项中“落红满地”不合早春的意境特点,C项中的“春山一路”不合“深巷”的地点要求,D项不合整首诗的意境。

【答案】B

【跟踪训练】

1.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对现实生活没有介入,不能把握现实,文学 注定软弱无力。 从现实中挖掘素材,从人民大众的生活里发现灵感,  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将文学高高置于象牙塔上,悬空于大地之上,让人民大众可望而不可即,换来的 是文学的危机。 抱怨客观环境的各种冲击, 踏踏实实地放平双脚,走进现实,去体验人民大众的生活,为文学赋予血肉。

答:①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金融危机曾经对劳动密集的文化产品制造业冲击较大,为内容服务的文化产业门类,如广告、会展等产业,也受到较大影响。         ,                

                                       

①如电影、互联网、动漫游戏等内容行业在2009年呈现逆势上扬的“全线飘红”局面 ②动漫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票房超过1亿元,在整个收入结构中票房和播出收入只占30% ③产业文化得到了市场认可和完美演绎 ④70%来自衍生产品的授权 ⑤创意产业带来的增值效应非常明显 ⑥而内容主导型文化产业受危机影响最小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3.下面是关于“收藏心理”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还有一些人士置学术界的提醒、舆论界的告诫于不顾,他们不仅不反躬自问,   ①,而是走向极端,一意孤行,有的②   ,指责专家不懂,指责学者霸道。 。的确,在他们的家里、公司里、集团里,他们是说话算数的, ,任何人的藏品只要公之于世,就要有真凭实据,最好的证明是你出手有人接盘,你展示有人叫好,真金白银是现实铁证,学术定评是历史丰碑。遗憾的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在此间不成立。 ⑤,即在于收藏多行于私下,藏品多归于密室,隐而不显导致一些人士的固执为他人所不知,一些人士的极端为社会所不晓,一些人士血本无归尚不自知且执迷不悟。

答:①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仲夏雨》一诗画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雨来先轰三两声,雨去云开万物明。

放眼地天连接处,                      

A.绿柳才黄半未匀

B.窗前耿耿一灯残

C.满目葱茏入画屏

D.抱膝灯前影伴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