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让孩子戒除网瘾

 淡泊1971 2012-12-29

       网络的普及既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也带来了许多难以预料的负面作用,网络的不文明现象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整顿,然而网瘾问题迟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许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拨,许多家庭也因为孩子网瘾问题而导致家庭没有了以前的欢乐,甚至带来了家庭的危机。此处我们整理了部分关于网瘾及戒网瘾方面的着名论断,供广大家长朋友们阅读,帮助网瘾孩子及其家庭式我们的共同责任。

诱发网瘾的三种因素:
  首先,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孩子成为网瘾患者。许多家长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
  其次,还有许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第三是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性格内向、猜忌心强,碰到问题时没能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
  1. 判断孩子有瘾的方法
      “不合常理”是判断的关键。比如通宵上网,逃课辍学;除了上网高度专注外,对学习容易烦躁,甚至狂躁。高中生则多伴有早恋,个别人甚至会与网友同居。
      敌视父母,是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由于缺乏沟通,他们的父母普遍将电脑视为妖魔鬼怪,对此他们极为反感,认为他们不懂电脑,与时代脱节;他们专注于网络带来的眼前刺激和快乐,对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相当反感。
      他们往往从小都被家长宠爱,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出了问题,总是归恨他人。一旦父母干涉上网,或卡住经济来源,就变得不可理喻,甚至会大打出手,不时拿不上学、离家出走威胁父母。
  2. “三心四步”帮助孩子有效戒除网瘾
      利用爱心耐心诚心就能解开孩子心中的“结”。耐心地用真诚的爱去感动他们,让孩子接受一些朴素的道理,也就是如何爱自己、爱父母、爱祖国、先苦后甜等这些最简单的道理。当与孩子进行交谈时,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和他是平等的,是和他来交流的,不是来训斥、敷衍他的,这样孩子才会打开心扉。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地点,让刚接触有网瘾的孩子认同、不反感。一般来说,上网成瘾者主要集中于11岁至25岁这一年龄段。与他们交谈时,最好不要直接和孩子谈上网、游戏的话题,而是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逐渐过渡到中心问题。
      第二步,在确定了孩子对自己已经认同后,要把这种认同感转移到孩子的父母身上。在和孩子细致入微的谈话中,常常会以“你觉得父母这样做错了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爱你还是为了害你?”等问题来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对于家长态度的对错。
      第三步,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认同感再转移到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上来,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
      ,孩子们会自我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坏处而自觉地将其戒除。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许多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

孩子网瘾的6个真相
真相1:家庭决定是否成瘾
孩子对网络的过度沉迷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由主要来自家庭的伤害。通过对接受治疗的孩子的分析发现:
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的缺失;排名第二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兼有溺爱和控制。
可以说,如果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比较融洽,孩子就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孩子是不太容易出现网瘾问题的。夫妻关系不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良好的相处模式,往往促成孩子成瘾性人格的形成。

真相2:网瘾孩子是痛苦的成因是解决痛苦的一种方式。所有的成瘾都是人感到痛苦后,想要找个东西依附,或者是依附人,或者依附物。所以有的孩子选择烟酒,有的孩子选择早恋,还有的孩子就选择了网络。
表面上看,有网瘾的孩子是主动上网去找快乐,实际上却是被动的在逃避,逃避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压力和痛苦,通过这种依附来麻醉自己。
其实整天什么都不做就上网,孩子也知道是不正常的,是落后于同龄人的,所以迷恋网络对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压力和痛苦。

真相3:父母患有拖累症
一个家庭有一个成瘾的人,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受到影响,患上拖累症。最为明显的是,孩子的母亲都很焦虑。
正因为孩子的网瘾和父母的拖累症相对应,所以如果只矫治孩子的网瘾,而不一并治疗父母的拖累症,即使把孩子治疗好,让他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也会很容易复发网瘾。因为孩子在试图摆脱网瘾时,已经病态的父母无法积极地帮助孩子,反而会继续采取不当的管教方法。
也就是说,先是父母影响了孩子,孩子成瘾后又拖累了父母,换上拖累症的父母又会给孩子摆脱网瘾造成障碍。所以,治疗网瘾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

真相4:透支快乐后行为极端
兴奋时,大脑会大量分泌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奖赏系统:你兴奋,就给你快乐做奖赏。但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不能源源不断的分泌,上网时长时间的兴奋会把它消耗掉,所以下网后,就更不容易感觉到快乐,总是心烦意乱,就还是想上网去得到快乐。也就是说,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是同时存在的,上网让快乐更快乐,让痛苦更痛苦。
网络成瘾后,每天的上网时间都很长,这种让人快乐的物质就会透支,感觉也从兴奋渐渐变得麻木。透支到最后,无论上网与否都不快乐。孩子的生活态度会渐渐变得悲观、黑暗,甚至出现暴力倾向,心理变态。这就是为什么网瘾孩子容易走向犯罪。

真相5:网瘾体现了孩子的需求
沉溺于网瘾的孩子,不是喜欢上网聊天,就是喜欢玩网络游戏。
网瘾能反映出孩子早年的欲望,童年时没有得到什么,大了就会下意识地去弥补。比如小的时候没有伙伴,就倾向于在网上聊天交友;小时候有许多没有实现的幻想,就倾向于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在游戏里成为魔术师、战士。
网上聊天能满足孩子并未得到满足的情感交流需求,在游戏里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操纵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这种感觉,他才会特别依赖网络。

真相6:初一、高一和大一使网瘾高危期
在初一、高一和大一这三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容易出现不适应,容易以逃避现实的方式去面对。家长往往不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很多孩子都是初一、高一和大一开始网络成瘾,等到初二、高二和大二成绩下降了,家长才意识到孩子的网络成瘾问题。
当然,网络成瘾不是某个年龄阶段的问题。即使安然度过这三个阶段,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也不会自然下降。只要逃避和寻求依附形成一种习惯,就会出现成瘾性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