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意不明”类病句的解题方法

 liubaoliang 2012-12-29

“表意不明”类病句的解题方法

(选自《语文报·高一版》722期)

 

焦文林

  “表意不明”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要考查的六种病句之一,指句子不能明确地表达语意,出现费解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歧义)。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方法是阅读审查语句表意的明确性,发现造成“费解”“岐义”现象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审视多义词、多义短语。

多义词、多义短语用在具体的语句中,语意应该是单一的,如果仍具有多义性,就是表意不明。

例:今年4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是个多义短语,不同的停顿方式会有不同理解:一是“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二是报社的“几十个编辑记者”。

2.审视指代性词语。

代词“这”“那”“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前者”(后者)等,在句中必须有明确的指代对象,否则就会造成表意不明。

例:新浪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这说明女性更喜欢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前者”指代不明确,读者可以理解为“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也可以理解为“等离子电视”和“高端手机”。

 3.审视含有“和”的短语。

“和”可以是连词,也可以是介词,但是在一个句子中只能具备一种词性,否则就会造成表意不明。还有一种情况,“和”字当连词用,连接两个词语,而它们前面用了修饰语,这时也容易产生岐义。

例: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美国、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的谈判来解决。

这句话的意思自然是美国、俄罗斯、中国、伊朗四方的共同会谈,但由于在“伊朗”前误用了“和”字,读者也会理解为“美国、俄罗斯、中国”三方分别与伊朗谈判。可以删除“和”字,或者在“伊朗”后加“四国(四方)”。

4.审视陈述对象。

每句话只能有一个明确的陈述对象(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如果陈述对象不明,就会造成表意不明。

例:孩子们很喜欢王大伯,一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第一个短句中出现的“孩子们”“王大伯”两个词,都可能成为“一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的陈述对象,产生两种不同的语意。

5.审视语法关系。

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必须是清晰的、规范的,如果发生纠缠不清的或模棱两可的情况,就会产生语意不明。

例: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由于“严禁”涉及的范围不同,句意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只严禁“养犬”,二是严禁“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