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隔肿瘤

 悬壶佳 2012-12-29
纵隔肿瘤
刺激性咳嗽、咯血、局限性哮鸣音、胸痛、胸骨后痛、肩痛、背痛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有胸腺瘤、畸胎瘤及神经原性肿瘤,其次为囊肿、胸内甲状腺肿等。


纵隔肿瘤
诊断依据
1、症状和体征:  
(1)多数起病缓慢,早期全无症状,肿瘤长大才出现压迫症状,多见于青壮年。
(2)刺激性咳嗽、咯血及局限性哮鸣音,如囊肿破入气管可咳出含毛发、皮脂的胶性液体。
(3)由于肿瘤压迫可引起胸痛,胸骨后痛,肩痛,背痛。
(4)肿瘤压迫或侵蚀邻近的血管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膈肌麻痹,上腔静脉综合征及上肢麻木等。
(5)囊肿并发感染时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6)25%-75%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7)前纵隔肿瘤查体时,有时可见胸骨前隆起,或有搏动。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胸腺瘤位于前上纵隔、胸骨后,呈圆形或椭圆形块影,良性者轮廓清晰光滑,恶性者轮廓粗糙不规则。
  2)胸内甲状腺肿位于前上纵隔,呈椭圆形或梭形块影,轮廓清晰,可向单侧或双侧突出,大部分病例可见阴影随吞咽向上提。
  3)畸胎瘤位于前纵隔,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常向一侧纵隔凸出,肿瘤内常有钙化,有时可见牙齿和碎骨阴影。
  4)神经原性肿瘤位于后纵隔,常为圆形,边缘清楚的孤立性肿块,侧位片阴影常与椎体相重叠,部分病例椎间孔扩大。
  5)支气管囊肿可发生于纵隔任何部位,多位于气管、支气管附近,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阴影,囊肿如与支气管相通,可出现液平面。
(2)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有无气管旁、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并可行活体组织检查。
(3)胸部CT扫描和MRI检查:可了解肿瘤的大小,部位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根据肿块的密度可分辨其为肿瘤、淋巴瘤、脂肪瘤或血管瘤等。
(4)放射性核素检查:怀疑胸内甲状腺肿时,用放射性核素碘扫描对诊断有帮助。
(5)纵隔充气造影:对显示前纵隔瘤的形态和明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帮助。
(6)颈部或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诊断。
(7)剖胸探查:经各种检查未能明确诊断,且有手术指征者,在全身情况许可下,应剖胸探查,以明确诊断或同时手术切除。
3、鉴别诊断。本病需与中央型肺癌、纵隔淋巴结核、主动脉瘤等鉴别。


纵隔肿瘤
治疗原则  
1、恶性淋巴瘤,根据病变的局限性或广泛性,采取放射治疗或化疗。
2、其他纵隔肿瘤主要为手术切除治疗,有恶性变可能的肿瘤,术后应辅以化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