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收藏马未都》讲到了紫定,促使我今天发这个帖子。所谓“紫定”,其实也是酱色。只是颜色较深,听起来高贵些罢了。
与昨天发的那件花釉葫芦瓶不同,这件定窑酱釉花口瓶的酱釉外面没有再覆一层透明釉。但是用强光手电贴壁照射,可以从另一侧看到透光。做工非常精致。瓶身的两道泥塑花边充分表现了胎土是经过长时间陈腐过的,否则很难塑出如此细微的花边(尽管有些也有断裂)。

底足内部“官”字写的非常流利大气。因为是官款,瓶的内壁一改定窑器内部隐蔽处不施釉的惯例,涂布了很薄的带有淡淡褐色的透明釉,使得瓶子看起来更加高档。瓶内壁留下了明显的手工拉坯的旋纹和指痕纹。旋纹宽度8-9毫米,其内有细细的指痕纹。从旋纹的方向可以看出,当时转台是逆时针旋转,工匠的手指是从下往上拉出的。

岁月在瓶子的釉面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从显微镜里看,釉面有着稀疏的极小的圆泡,大多数已经发黄发白,处于半死的状态;很多已经破裂发黑成为死泡。釉面用放大镜看满是皱褶,并自然沉积着盐碱质的结晶体(不是人为做旧那种)。尽管如此,用手敲击瓶口时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说明是高温烧制的定窑器,而非辽陶。


从底足和花边看,胎土非常洁白细腻,但是划花水平确属一般,因此可判断为北宋早期的作品,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花边的制作工艺我还没有想通,肯定不是刻出来的。但是怎么塑出来的,我也说不出,发张近距照,大家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