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住宅建设志 >> 第二篇新建住宅

 江苏常熟老李 2012-12-30
上海住宅建设志 >> 第二篇新建住宅

第二篇 新建住宅

概述

上海解放后,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对劳动人民的居住问题十分重视。在1950年10月召开的上海市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长陈毅就指出:“目前经济情况已开始好转,必须照顾工人的待遇和福利”。当年便有少数工厂企业开始建造新住宅。1951年4月,上海市第二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确定市政建设“应贯彻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并且首先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方针。副市长潘汉年阐述了这个方针:“为工人阶级服务,就市政建设来说,目前上海最迫切的工作,就是为工人阶级解决居住问题”,他要求市市政建设委员会“规划和领导建筑工人住宅”。从是年起,上海开始有计划建造住宅。

1951至1958年期间,根据市政建设方针,首先解决市区产业工人的居住问题,当时在市区84平方公里范围的边缘,规划住宅基地,建造工人新村。其布局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工业分布的状况,本着职工就近生产、就近生活的要求,统筹安排住宅新村的位置,既要距离工业区较近,尽可能缩短职工上下班的交通时间,又要同工业区保持适当距离,防止工业生产中有害气体和噪音的侵袭。当时选择市区边缘地区作为住宅建设基地,还考虑到可以利用市区原有市政、公用服务设施,能节约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周期,使新建住宅能很快投入使用。

1951~1952年,先后在普陀、杨浦、长宁、徐汇区的工业区附近地区,规划了9个住宅建设基地。从1953年起,住宅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除在已辟住宅基地扩建新村外,又先后在沪东、沪北、沪西、沪南和浦东工业区附近,新辟了25个住宅建设基地。与此同时,还指定若干个地块,供工厂企业自建住宅和职工“自建公助”住宅。至1958年底,环绕市区边缘建造的新住宅达468万多平方米,建设的大小新村增加到201个,有近60万工人及其家属由原来居住草棚、阁楼和小木船搬入了新居。

1959年起,住宅建设布局实行“内外结合”。配合工业区和卫星城建设,由国家投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采取先街后坊,成片建设,并且坚持市政、公用设施同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使用条件,形成新的城市风貌。同时,在市区利用空地建造住宅。至1960年,两年共建造住宅162万平方米,绝大部分在卫星城和工业区。1961~1962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上海住宅建设规模缩小,主要是利用市区空地建造。1963年,上海经济开始回升,住宅建设投资也有所增加。市区新建住宅,主要是“结合棚户改造和市容整顿进行”,还适当利用部分空地进行“填空补齐”和配套建设。卫星城和工业区也有少量的住宅建设。至1966年底,8年中共新建住宅427万平方米。

1967~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住宅建设历经曲折。前5年住宅建设投资和竣工面积均大幅度下降,全市住宅投资仅7100万元,占同期固定资产完成额的2.1%,其中1970年住宅竣工面积仅21.65万平方米。直至1974年,住宅建设数量方开始回升,当年竣工量达到90万平方米,1975年105万平方米。1976年又下降到89万平方米。这10年中,建成住宅588.88万平方米。但有些基地市政、公用设施不配套,新建住宅的质量问题增多。

1977年开始,国家调整投资结构,增加住宅建设的资金投入,住宅建设量、竣工面积逐年增多。至1979年,3年共投资59184万元,竣工住宅524.33万平方米。

1980年3月,中共上海市委召开住宅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各方动员,大家动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加快住宅建设的步伐。并在3条线上进行布局:在环绕市区277平方公里的城乡结合部,按环形发展形态,先后开辟74个居住区,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原市区边缘的住宅新村扩展,有一部分是在浦东新区新建,计划新建住宅3913万平方米;在卫星城和郊县城镇辟建新的住宅新村,计划新建住宅400万平方米;在市区棚户、简屋和危房较为集中的23片地段进行改造,计划新建住宅802万平方米。并且明确提出“国家统建与企业自建相结合”的方针,改变由政府统一包揽建设资金、建房基地、建筑材料的办法,实行“统建切块,先分后建,系统自建,自建自分”,从而呈现出建房资金多渠道、建房体制多形式的新格局。在住宅建设中,还实行综合开发,注重配套建设,努力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从1980至1995年16年中,累计新建住宅8354万平方米,为上海解放后前30年住宅建设总量的416%。建成或基本建成有较为齐全公建配套设施的居住区49个。

与此同时,郊区城镇住宅建设,由零星的几千平方米,一、二层砖木结构,且无煤卫以至供水设施的状况,发展成为规模开发,建设几万、十几万平方米的住宅新村和住宅小区,且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到1995年,累计建成住宅2300万平方米。农村建房经历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个大发展时期,即由草房改建为平瓦房,再由平房改建成楼房,近些年又建成一批建筑新颖独立宅基的别墅式住房和大批环境幽雅的农民新村。据有关部门统计,1950~1995年农民建房共达1.76亿平方米。

第一章市区边缘住宅建设
第二章卫星城住宅建设
第三章新辟居住区建设
第四章郊县住宅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