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片丹心在天平

 苏迷 2012-12-31

  “丹枫烂漫锦装成,要与春光斗眼明;虎阜横塘景萧瑟,游人多半在天平。”此诗写的是过去,但说的也是现在。孟冬时节,万物萧条,唯有天平山麓,一片枫林,像烈火一样,燃烧在赏枫人的眼帘,燃烧在怀古者的心头,温暖了一个冬季,诗意了一亩心田。
  来到天平山,这儿正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一片初冬景象。梧桐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杈丫,地上堆积满它焦黄的落叶;雪松圆柏,依然保持着苍翠;银杏树一派金黄,远观是一柄巨大的金伞,近赏是一把把黄扇。这些树木已把山林装扮成一幅美丽的油画,但是在那些黑的、绿的、黄的色彩中,还少了一抹红。及至我的目光找到那一排排枫树时,那幅油画才真正绚烂起来。“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一下子境界全出。
  像唐朝时的樊川先生一样,我的脚步也因枫林而放缓,我的心也因红叶胜于二月花而欣喜。我举起相机,像个饕餮之徒一般,妄图把这里的枫叶一一览遍!高大的古枫香树,叶呈三角,青、黄、橙、红、紫,五彩斑斓;矮小的槭树,叶呈鸡爪,色彩暗红。枫香树也罢,槭树(俗称枫树,与枫香树不同属)也罢,在阳光照射下,它们尽显风姿。镜头中,橙红、绯红、猩红、绛紫,各种红叶,在我眼前燃烧,那里是一片赤霞,那里是一片火海。待将美好的瞬间都化为永恒后,便拾掇起地上的一片落叶,仔细把玩起来。这三角的枫叶,曾几何时,也是绿意盎然,然而秋冬的凛冽与肃杀,竟点燃了它全部的热情与能量,在凋落之前,盛放了所有的美丽。它是秋冬的菁华,它是枫树一生的心血凝结。
  这不由得让我怀想起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同乡范文正公。他幼时失怙,少时断齑画粥,这些苦难的经历,却反而造就了日后的辉煌。就如霜染秋风,每一阵西风,每一丝寒意,都在将枫叶坚强地染成朱红。后来范文正公顺利中榜成为进士,而后官至宰相。他的人生也因此绚丽起来。
  然而,正如枫叶的鼎盛在秋冬之时,必然要遭受严寒酷冬的侵袭一般。范文正公虽一心爱民,两袖清风,但在朝廷,也常遭歹人排挤。他多次被贬谪,但是他坚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多次向皇上进献忠言,置个人的仕途于不顾。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片赤诚丹心,永照汗青。
  一千零四十年前的一天,范文正公在赴任的途中———徐州,溘然长辞。那时他们一家人贫病交困,仅借官屋暂栖,略避风雨。这位乐善好施的贤人,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钱财,只留下了“先忧后乐”的箴言。很多年后,范文正公第十七世孙、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范允临弃官归苏,将从泉州带回的枫香树苗380棵植于天平山。从此,范公的祖坟有了枫香树的陪伴,从此萧瑟的天平山在秋冬时也有了烈火般的温暖。
  范文正公在戍守边关时曾吟哦“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那时,他纵然揾遍英雄泪,喝遍愁肠酒,也无法插翅飞回家乡。后来,由于母亲改嫁的原因,他没有选择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留在苏州。他去世后,亲人遵其遗嘱将其安葬在北方。都说叶落归根,但是范文正公只将叶香留给了故土。
  如今,景区里已重修了范文正公祠,很多游客都会到那儿拜谒范公的塑像,以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但我以为,最好的拜谒方式,莫过于去枫林观赏那如血的枫叶,因为范公的一片赤诚丹心正在那燃烧。等到枫叶凋零,便化作春泥,积蓄力量期待来年的又一次灿烂。这正如范公兴办的府学,兴建的义庄,泽被家乡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范文正公也是叶落归根了。金 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