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诵读经典,修身明理

 niuniuyumami 2013-01-01

(傅茂恒,主治医师,九岁随父学医,先后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传承家学渊源,以悬壶济世为己任,从事儿科、急诊科、内科、神经科的临床实践工作长达20年,精通中西医内调外治,针灸、点穴调理等独特医术。 师承中华武林百杰、朱砂掌大师杨永先生,中华养生大师张华卿先生,南京医科大学李作汉教授和台湾脊柱矫正学会会长谢庆良教授等诸多名医大家。近几年游学海内外,遍访名师大家,总结20余年的临床经验,身体力行,以道家养生思想为基础,化繁为简,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老百姓体质的不生病、抗衰老方案——《不衰老的活法》。)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为何总是要身边的人诵读大学、中庸、道德经、心经等经典呢?”,现在的年代还要这样钻研这些“之、乎、者、也”的古文,到底有何意义?

作为一名专业从事临床医学实践和教学的医师,解读古代经典文化肯定不是我最擅长的工作,论文采、论口才都不占优势,而且市面上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专业学者从各个角度不断的推出自己的学术著作,用“汗牛充栋”来比喻一点都不过分,而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从事医学养生理论实践研究的小人物,为什么还要勉为其难的来凑热闹呢?

知其不可而为之自有我的道理。

一.   为什么要学习传统国学的经典著作?

经典、经论是历代古圣先贤修身成德、明理成道的经验总结,向世人晓喻天地万物造化原理,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沧桑,越发显示其中的睿智光芒。

《道德经》《心经》《大学》《中庸》这四部经典更是荟萃了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与智慧,阐发天、地、人伦,宇宙万物生死演化之理,明示人生修行的方式、方法、路径,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章章有灵,恩泽我华夏民族数千年的绵延传承。背离经典,大则国家纷乱,小则家宅不和,体生乱象,百病缠身。

古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现在的很多病患的身上不也经常有这位古代楚国人的影子吗?大部分的人总是在疾病缠身的时候才想到寻医问药,把身体的康复和战胜疾病的希望都寄托在神医、秘方的奇迹上,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思考过,为什么这样或是那样的疾病会出现在你的身上?为什么病情的进展、健康的恶化越来越无法逆转?如果不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这些问题,那么,即使你的病情可以得到一时的控制,那么苦难的结局还是必然要发生。

学医行医之人若是不明白人的疾病更多情况之下是自身因果转成的道理,不明白纷繁复杂的表面症状之下是内在脏腑的气血运行紊乱,气机的紊乱根源于七情乖张,人世间有“贪、嗔、痴”才生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自身尚在名、利、权、情之中打转转,又如何能够帮助病患从自身本性上下功夫呢?如果只是治病,不能救人,那么与那位“刻舟求剑”的楚人又有何区别?

追根溯源,明心见性,离苦得乐的秘密就在几千年前的经典之中。只不过您是否能够尽早的回归于古圣先贤的睿智思想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只要静心涤虑,虔诚谦卑,恭恭敬敬的捧读经典经文,反复诵读并体悟其中的奥妙,用真诚谦卑的真心去吸纳文中的大智慧,并使其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闻道、修道、行道,不出百日,自然感觉到耳聪目明,面部肌肤细腻红润,周身松柔舒适,如同沐浴甘泉,通体舒泰,内求之美,哪里是一般的药物可以给予的呢?

二,怎样学习经文?

学习经文最好是分成四步骤:

第一步:全文通读阶段,经典之中的文字寓意深刻,经常出现一词多意,而且一字多音的现象,先不必在文词上过于咬文嚼字,而是先全文通读数十遍、甚至上百遍,这样对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意会,做到这点您就已经开始与先贤圣人进行思想交流了。

第二步:反复比较联系文章之中前后章句的意义,了解同一句话在不同的章句之中的意义和不同的文章、文字可能要表述的大致相同的寓意,防止以偏概全,才能总体的理解整部文章的意义。

第三步:比较儒释道这三家四部经典的共同之处,静心体悟,融会贯通,能够发现三家思想本可以相互参照诠释,其中的智慧居然如此相通。

第四步:在领悟圣贤思想含义的基础上,反观与自身,反求诸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之后的重点还在于融汇经典的智慧于实际生活工作之中,自新、自醒、自得、自在。真正的体会到生活有大道,生命有意义,物与我同在,我与虚俱空的境界。

三:诵读经文的方法

方法之一:不可贪多求杂。

各家学说汗牛充栋,琳琅满目,佛家开示号称十万八千法门,比喻广大无边的法门都在为后学设立,能够从“一门”而入就已经能够登堂入室了,可惜世上的人总是绕着门转悠,参观了一辈子就是不肯迈进门中一步,有好事者夸夸其谈,显耀博学之能事,问及实践实修的事迹则是顾左右而言他,这只能成为“观众”而已,因此一定要一篇一篇的精心专心的诵读,一部经典就好像是一座殿堂,诵读经典就好比是进入了这座殿堂,每一章、每一句、每一个字都细心理解、体会了,也就体悟到了这座殿堂的精妙与雄伟。南宋朱熹老先生一生用功最多的就在于《大学》一文,临老之前依然觉得还未能够完全参透其中的全部奥义,大家尚且如此,我等后辈更要勤勉精诚才行。

方法二:诚意静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不同层次的人阅读经典能够悟到的层次也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经文的领悟也有不同,而经典的意义就在于他所蕴涵的是高山仰止的博厚高远、广阔精微的思想,也就是最高层次的道,只有用谦下虔诚之心反复诵读领会,定能领悟其中经文的妙理,得到大智慧、大能量的加持与庇佑,进而开迷启悟,明心见性。

方法之三:体验经文的音韵之美。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说的是虽然在念经,可是读音刻板,语调寡淡,哪里能够呈现经典的文采意蕴呢?

圣人著写经文,必是倾注了对天地万物的至情至爱,经文寓意深远,遣词用句精巧妙绝,和与音韵之美,传递万物之灵性。诵读者若能够字字句句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不多时间就能感觉到周身暖融,如沐春风,这还只是自我身体小宇宙的感应,修行日久,则诵经之声如有风云际动,余音绕梁。

此次整理的四部经文,尽量的标注了汉语拼音,力求发挥出经文内蕴含的大能量。通过诵读激发自身,除淤荡浊,大益于身心。

方法之四:无为心诵。

读经是要发出声音,心诵是在心中默默诵读。这时未必要求全文的背诵,而是心随意转,随境起念。我等凡夫俗子总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闻之、阅之、触之······必有感应,忽而心中萌发,随境有感,脑海之中跳出以前所学的经文片段,务必时时把握,内心默念,必能感而遂通,如有神验。这样的诵读能够从中体验内心的愉悦与奥妙,领悟心与道合的美妙境界。

方法之五:实修实证。

经典的意义在于指引实践,不论您是希望学习经典国学思想而得到发家致富的启迪,还是希望通过经典的指引尽快摆脱当下的苦难心结,最终都是要在自身的实践之中运用和实证才能体现出经典的睿智与博大,小实践小收获,大奉献大回报。

学习经典不是在于表面的意会,而在于实践的实证,有的人学了一些文章,了解了一些经典思想不是反求自身,而是外求他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对,总觉得自己的道德标准高于别人,不知不觉之中生出无边的烦恼和是非,那还不如不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三十三章》

只有把渺小的自身融于大家庭、大社会、大环境之中,才能获取真正意义的内心的光明与和平。这才是幸福的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