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心」人?壞「心」人?就在入口一瞬間

 云天953 2013-01-02
                                  好「心」人?壞「心」人?就在入口一瞬間
 
●對心血管病患而言,「病從口入」真是一點也沒錯。吃對食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冬季大補特補,反而容易誘發宿疾,可能「愈補愈大洞」。天然食材中,哪些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綠燈食物?加工食品中,哪些又是紅燈食物呢?

【綠燈食物】

1.深綠色蔬菜

含豐富的鉀、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鉀促進神經感應與肌肉收縮,使心臟規律的跳動;維生素C的高度抗氧化活性,能預防血管壁硬化、心臟疾病發生,至於膳食纖維(比如蔬果、燕麥、全穀類、藻類)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冠狀動脈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天最好吃三份深綠色蔬菜。

2.小麥胚芽、胡蘿蔔

富含β胡蘿蔔素、鎂、維生素E與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具抗氧化功效,保護身體組織不受自由基破壞,預防血管病變。鎂能調節心臟律動,使心肌舒張,擴張冠狀動脈。維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可預防動脈硬化。

3.海帶

除低脂外,有β胡蘿蔔素、鈣與碘。鈣可降低吸收膽固醇和降血壓,碘能抑制甲狀腺亢奮,防心跳過快。紅藻中蝦紅素也能延緩血管老化。

4.香菇

味甘性平,香菇有多醣體、維生素B與維生素C。多醣體易吸收,能降血壓、膽固醇,維生素B包括葉酸、菸鹼酸、維生素B6與B12 等,供應新陳代謝的能量,保護心臟。如果罹患痛風,應減少香菇的攝食量。

5.洋蔥

洋蔥含有多種硫化物、硫胺基酸等營養,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壓,舒張血管,發揮預防心血管病功效。

6.紅麴

含可以抑制膽固醇生成的物質及HMG-CoA還原酵素抑制劑,能維持膽固醇平衡。避免與葡萄柚、紅黴素等同時食用,避免生成更多膽固醇。

7.黑木耳

有補氣效果,含有胺基酸、膠質與多醣體,能降低膽固醇,清除血脂在動脈壁沉積,阻止血管增厚、硬化或鈣化,並改善高血壓症狀。

8.深海魚

如秋刀、鯖魚、鮭魚。魚肉中的DHA是ω-3的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或減少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冠狀動脈硬化。EPA也是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可加強代謝低密度膽固醇,防止腦血管栓塞與心肌梗塞。

9.牡犡

味澀微寒,跟墨魚、花枝與蝦子相比,牡犡的膽固醇含量較低,ω-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能抗血栓,保護心血管,建議一餐的量不超過65公克(約八顆牡犡),如果那餐吃八顆牡犡,就不要再吃肉。

10.番茄

性微寒,果肉中有抗氧化的「茄紅素」,能消滅人體內的游離自由基,預防血脂凝結造成心血管阻塞,降低中風的危險。

【紅燈食物】

1.動物皮脂

舉凡豬皮、雞皮、鴨皮、魚皮,都不適合心血管患者食用。皮脂的飽和脂肪酸會使血液粥狀化,造成血管壁硬化,引發血管栓塞、腦中風等疾病。

2.糕餅

糕餅在製作過程中為了添加口感及香氣,常使用飽和脂肪酸的酥油或反式脂肪油脂,反式脂肪油脂會增加人體低密度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膽固醇濃度,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吃太多甜食易發胖,造成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壓。

3.動物內臟

雖有大量蛋白質、維生素B,卻也有高量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被視為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食物。

4.醃製食品

為了保存食物而放大量的鹽,食盬含有高單位的鈉,吃過多鈉會導致血壓上升,不利控制心血管疾病。建議每天食用鈉不超過六公克,相當於一茶匙。

5.油炸或油煎食品

食物在油炸過程中容易變質,食用後不但容易肥胖,變質的食物含氧化物質,導致高血脂,易引發冠心症。

6.蛋類

秋冬是品嘗蟹、蟳的好季節,但蟹、蟳的蛋黃應避免吃多,使體內累積過多膽固醇。食用量以一天不超過一顆蛋(約300公克)的分量為原則,每周不超過三顆蛋。

7.速食麵、油麵

調味包的過量食鹽及增加口感香味的人工合成粉劑,都會使血壓升高,內附油脂包的油脂通常是飽和脂肪酸,易使血管硬化。油麵除了鈉含量高,為了讓麵條變黃,放人工合成添加劑,對心血管並不好。

8.蜜餞、脫水水果獲加工果汁

這類食物不是放大量的糖就是鹽,以延長保存期並增加口感,過量鈉與糖都是心血管患者的無形殺手。

9.奶油製品

全脂奶油食品有豐富脂肪與糖,會使血脂和血糖升高,即使低脂與脫脂、低糖也不宜多吃,食用前要考慮一天的油脂攝取總量。

10.羊肉爐、薑母鴨等補品

內含當歸、肉桂、茴香、荳蔻等辛香溫燥的藥材,綜合起來發揮溫熱上火的藥效,易使血壓升高。

補品的肉類蛋白質與油脂都十分豐富,如果非吃不可,建議一個月不超過一次,每次適量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